古典吧>中医中药>中医百科>小儿泄泻

小儿泄泻

病证名。本症多因脾胃被水湿所侵,或过伤乳食,或外感风寒暑湿邪气,导致脾运化失常而致;也有因体质虚弱,突受惊恐,影响气机升降失调;或因多食瓜果生冷,过服寒凉之药,以致耗损元气脏腑虚寒;或因病久脾虚脾阳不运等,均可引起腹泻。临床证候分类颇多:①元·朱震亨《幼科全书》谓其证有五,即寒湿、热湿、风湿、湿伤元气下陷食积。②《婴童百问》分冷泻热泻、伤食泄、惊泄。③《古今医统》谓“泄泻乃脾胃专病,凡饮食、寒、热三者不调,此为内因,必致泄泻;又经谓所论春伤风,夏飧泄,夏伤暑,秋伤湿,皆为外因,亦致泄泻”。④《证治准绳·幼科》:“论泄之原,有冷泻、热泻、伤食泻水泻积泻、惊泄、风泄脏寒泻疳积酿泻。”⑤《幼科发挥》:“泄泻有三,寒、热、积也。”又谓:“《难经五泄之论甚详,予论大肠泻小肠泄大瘕泄,则易明。予论脾泻、肾泻,则难分晓也。”⑥《幼幼集成》:“泄泻有五,寒、热、虚、实、食积也。”⑦《医宗金鉴·幼科杂病心法要诀》分伤乳食泻、中寒泄火泻惊泻脐寒泻脾虚泻、飧泻、水泄辨证应抓住病因,分清寒热虚实论治。

猜你喜欢

  • 荸荠苗

    见《苏州本产药材》。即通天草,详该条。

  • 雪雅堂医案

    见国医百家条。

  • 夹热痛

    见《幼幼集成》。即挟热腹痛,详该条。

  • 肝火五更泄泻

    五更泄的一种。因恼怒伤肝,肝气怫逆化火所致。《症因脉治·肝火五更泄泻》:“胁肋常痛,痛连小腹,夜多不寐,每至五更,小腹左角一汛,急欲登厕,火性急速,一泻即止。”脉多弦数或洪大。治宜清肝泻火,用龙胆泻肝

  • 张文仲

    【生卒】:七世纪【介绍】:唐代医学家。洛州洛阳(今河南洛阳)人。武则天时奉命与当时名医共同撰写治疗风气诸疾的医书,由王方庆监修。在张文仲的主持下,撰有《疗风气诸方》、《四时常服及轻重大小诸方》十八首,

  • 眦疡

    病证名。出《素问·气交变大论》等篇。指目眦生疮。参见眦赤烂条。

  • 胞移热于膀胱

    癃闭与溺血的病因之一。膀胱为藏津液之府,热灼津液则小便不通,热甚伤络,则见溺血。《素问·气厥论》:“胞移热于膀胱,则癃、溺血。”

  • 车前实

    出《神仙服食经》。即车前子,详该条。

  • 火罐气

    拔罐法的古代名。出《本草纲目拾遗》卷二。详火罐法条。

  • 痰疬

    病名。瘰疬的一种。见《外科正宗》卷二。多因冷热不调,饥饱喜怒失常,致脾失健运,生痰结核而成。初起如梅、李,可遍及全身,久则微红,后可破溃,溃后易敛。治宜行气豁痰,用芩连二陈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