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吧>中医中药>中医百科>对口疽

对口疽

病名。出《外科正宗》卷一。即脑疽。见该条。

猜你喜欢

  • 黄瓜香

    ①见《中国主要植物图说·豆科》。为山扁豆之别名。②见《东北药用植物志》。为地榆之别名。各详该条。

  • 肺积

    古病名。五积之一。《难经·五十四难》:“肺之积,名曰息贲。”《脉经·平五脏积聚脉证》:“诊得肺积脉浮而毛,按之辟易,胁下气逆,背相引痛,少气,善忘,目瞑,皮肤寒,……主皮中时痛,如蝨喙之状,甚者如针刺

  • 下脘

    ①指胃腔下口幽门部。《灵枢·四时气》:“饮食不下,……在下脘,则散而去之。”《素问·调经论》:“上焦不行,下脘不通。”②经穴名。代号RN10出《针灸甲乙经》。《脉经》名下管。别名幽门。属任脉。足太阴、

  • 针灸聚英发挥

    见针灸聚英条。

  • 炅则气泄

    出《素问·举痛论》。又称热则气泄。炅,即热之意。气泄,指阳气外泄。热则毛窍腠理疏松而多汗,阳气随汗散泄于外。

  • 实火

    邪热炽盛引起的实热证。以胃肠、肝胆实火为常见。其证候表现为高热、头痛、目赤、口苦口干、渴喜冷饮、烦躁、腹痛拒按、胁痛、便秘,甚或吐血、衄血,或发斑疹,舌红、苔黄干或起芒刺,脉数实等。治宜清热泻火为主。

  • 钢砂

    出《本草拾遗》。即针砂。详该条。

  • 风疹块

    病名。出《中医外科学讲义》(上海中医学院编)。即瘾疹,见该条。

  • 疳气入阴

    病证名。出《证治准绳·幼科》。指疳气下注入阴,致使阴囊水肿呈黄亮色者。多由疳疾脾胃虚弱,以致水湿下注所致。临床可伴有局部肿痛,小便不利,或瘙痒等。治宜化气利湿,用五苓散;外用蛇床子煎水淋洗。

  • 老鸦枕头

    见《药材资料汇编》。为苦石莲之别名,详该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