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证名。指患内障眼病而目珠低陷者。
病证名。《素问·痿论》:“脾热者,色黄而肉蠕动。”《证治准绳·杂病》:“脾热者,轻手扪之不热,重按至筋骨又不热,不轻不重,在轻手重手之间,此热在肌肉,遇夜尤甚。”脾热有虚实之分,详脾实热、脾虚热条。
见《广州植物志》。为鸭脚艾之别名,详该条。
出《太平圣惠方》卷八十九。即眼胎赤。见该条。
《邵氏医书三种》之一。14卷。清·邵登瀛撰。撰年不详。邵氏首叙温热论,继则根据四时发病情况,阐述春温、湿温、湿病、暑、疟、伏暑晚发、冬温等以温热病为主的多种病证。书中除引述《内经》、《伤寒杂病论》等古
病证名,多因气血不荣于发所致。《普济方》卷三百六十三:“气血损少,不能荣于发,故令发不生也。”亦有因疮而秃落者,均宜地黄丸内服。
见《云南中草药》。为三分三之别名,详该条。
出《雷公炮炙论》。即天葵,详该条。
唐代藏族翻译家。前藏尼木人,自幼聪颖。曾向印度高僧莲花生学习梵文和医学。一生译著甚多。译有《甘露精义八支密诀》、《赞木央本草》、《四续释难明灯》等医著。所译医著,对宇陀·元丹贡布撰写《四部医典》多有帮
病证名。指惊风后出现的失音。多由津液受伤,肺肾阴虚所致。治法详久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