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吧>中医中药>中医百科>子午流注

子午流注

古代关于针灸取穴方法的一种学说。它认为人体的气血在经脉中循行时,随着时间的变化而有盛衰开阖的不同;因而主张以十二经的五输穴为基础,配合日、时的天干地支变易,来决定某天某时治病应取的穴位。这种学说从总体来看,认识到人体经脉气血的变化受到自然界日、时变异的一定影响,有它合理的因素。但有些内容尚待今后在科学研究和临床实践中加以整理提高。

猜你喜欢

  • 医师

    周代掌管医疗的最高官员。《周礼·天官》:“医师上士二人、下士二人、府二人、史二人、徒二十人,掌医之政令,聚毒药以供医事。”郑康成注:“医师,众医之长。”后世随着时代变迁,其含义有很大的改变。近代凡医学

  • 痿躄

    病名。指痿病四肢痿弱,足不能行之症。又为五脏痿病之总称。《素问·痿论》:“五藏因肺热叶焦,发为痿躄。”《顾氏医镜》:“言五脏之痿,皆因于肺气之热,致五脏之阴俱不足而为痿躄。五痿虽异,总曰痿躄。”详痿条

  • 瘴毒

    详瘴条。

  • 长蛇灸

    间接灸法之一种。亦称铺灸,用大蒜适量,去皮捣泥,平铺于脊柱(自大椎穴至腰俞穴)上,宽厚各约6毫米,周围用桑皮纸封固,然后用黄豆大的艾炷分别放在大椎穴及腰俞穴上施灸,至患者口鼻内觉有蒜味时止。民间用以治

  • 徐恩恭

    【介绍】:参见苏敬条。

  • 同精

    同样都是以保养精气为目的。《灵枢·五乱》:“补泻无形,谓之同精。”

  • 十三科

    我国古代医学分科的名称。元、明的太医院都将医学分为十三科。元代十三科为:大方脉、杂医、小方脉、风、产、眼、口齿、咽喉、正骨、金疮肿、针灸、祝由、禁。明代十三科为:大方脉、小方脉、妇人、疮疡、针灸、眼、

  • 酒寒喉风

    病名。喉风的一种。《喉科指掌》卷二:“酒寒喉风,因酒后遇寒而发,两仓平而不肿,有淡红块,四五粒,咽物觉痛,无身寒热,六脉洪大。”

  • 汗毒

    病名。出《外科正宗》卷四。即发颐。见该条。

  • 验齿

    指验齿与龈以辨病。叶天士云:“齿为肾之余,龈为胃之络。小儿病看舌后,亦须验齿。”“热邪耗肾液者,齿色必黄,黄如酱瓣宜救肾。热邪耗胃液者,齿色必紫,紫如干漆,宜安胃。齿光燥如石者,胃热;枯骨色者,肾液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