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穴别名。出《备急千金要方》。即中封。见该条。
①经穴名,代号ST42。出《灵枢·本输》。别名会原、会骨、趺阳。属足阳明胃经。原穴。位于足背最高点,解溪穴下1.5寸,当第二、三跖骨与楔状骨间凹陷处。布有腓浅神经的足背内侧皮神经,深层为腓深神经,并有
见《伤寒标本心法类萃》卷下。即益元散第一方,见益元散条。
①指颅盖、肩胛等形如板、无髓腔的骨。《素问·骨空论》:“扁骨有渗理腠,无髓孔,易髓无空。”②经穴别名。《太平圣惠方》:“扁骨,在肩端上两骨间陷者中。”所指即肩髃穴。《针灸聚英》作肩髃穴别名。详该条。
《奇效良方》卷二十二方。天门冬、生地黄各三斗半(俱捣压取汁),白蜜、酥(炼)各三升,枸杞根三斗(水煎取汁澄清),麋骨一具(水煮取汁),茯苓、桂心、白术、五加皮、葳蕤、远志、泽泻、菖蒲、山药、人参、石斛
见《安徽中草药》。为仙桃草之别名,详该条。
病证名。阴茎包皮感染湿热毒邪,以致局部焮赤肿痛成疮。《诸病源候论》卷四十:“阴肿,下焦热,热气冲阴,阴头忽肿合,不得小便,乃至生疮。”此症暑天较多,婴幼儿包皮内积垢未除者,每易致之。治宜清热利尿,用导
病证名。出《婴童百问》。即小儿阴囊肿痛。多属肝肾气虚,及坐卧寒湿之地,冷气凝滞,或啼叫怒气,闭击于下,结聚不散而成;亦有因肝经湿热下注阴器所致者。寒气凝滞的表现为阴囊清冷;湿热下注的表现为红肿痛甚。前
病名。出《疡医准绳》卷三。又名承浆痈、虎须毒、虎髭毒。指生于地角(下颌)上的痈。由胃经积热所致。治宜仙方活命饮加升麻、桔梗消之。余证治参外痈条。
十五络脉之一。《灵枢·经脉》:“手太阳之别,名曰支正,上腕五寸,内注少阴;其别者,上走肘,络肩髃。”脉从腕上5寸的支正穴处分出,向里注入手少阴心经;它的支络,从支正向上,经过肘、臂,网络于肩髃部。本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