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吧>中医中药>中医百科>奶癣

奶癣

病名。①为婴儿特有的一种湿疮。出《外科正宗》卷四。又名胎疮、胎癣乳癣。多为禀性不耐,风湿热蕴阻肌肤而成。多发于婴幼儿头面部,有时可延及其它部位。其症初起形如粟米,散在或密集,疹色红赤,搔起白屑,其形如癣。无流水,称干,偏于风热盛;皮肤起粟,瘙痒无度,破则流水,浸淫成片,甚则延及遍体,称湿,偏于湿热重。治疗:风热盛者宜清热祛风;湿热重者宜清热除湿。均可内服消风导赤汤加减或五宝散外治:干用润肌膏,湿用文蛤散。相当于婴儿湿疹。②女子乳晕湿疹,俗称奶癣。

猜你喜欢

  • 星附散

    《普济本事方》卷一方。天南星(姜汁浸)、半夏(姜汁浸)、附子(炮裂,去皮脐)、炮白附子、川乌(灰火炮裂,去皮脐)、僵蚕(去丝嘴,炒)、没药、人参、茯苓(去皮)各等分。为粗末,每服二钱,水、酒各半煎,去

  • 兔儿苗

    见《救荒本草》。为面根藤之别名,详该条。

  • 四时伤寒

    病名。即感冒风寒。《东医宝鉴·杂病篇》:“凡感冒风寒,通谓之四时伤寒。”可选用冲和散、正气散、参苏饮和沃雪汤等方。参见风寒感冒条。

  • 子宫不收

    见《世医得效方》卷十五。即子宫脱垂。详该条。

  • 腐苔

    如豆腐渣堆铺舌面,颗粒大,松而厚,容易刮脱,表示内聚浊邪,由于胃中阳气有余,蒸发骨中浊腐之气上升而成,多属热证。

  • 二阴一阳

    ①少阴为二阴,少阳为一阳。《素问·阴阳类论》:“二阴一阳,病出于肾。”指阴胜于阳,肾水上凌。马莳注:“此言肾与三焦为病者,肾胜而三焦负也。二阴者,足少阴肾经也。一阳者,手少阳三焦也。”②刺热厥的一种方

  • 洪金鼎

    【介绍】:清代医家。字玉文。金川(属浙江)人。撰有《盘珠集胎产全集》、《医方一盘珠》(1749年刻行)等书。

  • 御米壳

    出《医学启源》。为罂粟壳之处方名,详该条。

  • 压椎法

    推拿方法。在背部选择脊柱有压痛的棘突,以拇指或其他手指左右滑动地用力按压。常用治疟疾及各种脏腑疾患。

  • 风栗壳

    见《广东中药》Ⅱ(生草药部分)。为栗毛球之别名,详该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