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吧>中医中药>中医百科>夹缚

猜你喜欢

  • 圆翳内障

    病名。见《秘传眼科龙木论》。又名圆翳。历代医籍因其病因、形、色、程度不同而名称各异,实际皆黄睛(晶状体)病变混浊。如先天所致者,名胎患内障;形如枣花者,名枣花内障;黄而明莹者,名如金内障;由于病变程度

  • 夭然不泽

    面色枯槁无华,见于慢性病的重病容。是气血亏损,胃气衰败之象。《灵枢·决气》:“血脱者色白,夭然不泽,其脉空虚,此其候也。”

  • 草玉铃

    见《中国植物图鉴》。为铃兰之别名,详该条。

  • 腮颊热肿

    病证名。腮及颊部充血,发红而肿痛者。多因风热毒邪壅滞阳明、少阳经脉,以致气血郁遏而成。治宜疏风清热,解毒消肿为主。内服普济消毒饮,外用赤小豆末和蜜涂之。

  • 番仔桃

    见《福建中草药》。为黄花夹竹桃之别名,详该条。

  • 伤寒论浅注补正

    书名。《中西汇通医书五种》之一。7卷。清·唐宗海撰。唐氏比较推崇陈念祖《伤寒论浅注》,但又认为“此书注解,尚有缺误”。遂在陈书的基础上予以补缺正误,并于每经篇首补总论一篇以明大旨。由于唐氏试图用中西汇

  • 与阳相对的一类事物或性质。参见阳条。

  • 交仪

    经穴别名。《备急千金要方》:“女人漏下赤白,月经不调,灸交仪三十壮,穴在内踝上五寸。”《针灸资生经》作蠡沟穴别名。

  • 脾阳虚

    又称脾胃虚寒。因饮食失常、劳倦过度、久病或忧思伤脾等所致。脾气既虚,又兼内寒,故除脾虚见证外,尚可见腹中冷痛,得温痛减,口泛清水,四肢欠温,畏寒喜暖,小便清长,舌淡胖嫩,舌苔白润,脉沉迟等。治宜健脾温

  • 耳聋草

    ①见《福建民间草药》。为虎耳草之别名。②见《广东中药》Ⅱ(生草药部分)。为磨盘草之别名,各详该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