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吧>中医中药>中医百科>头风

头风

病证名。指头痛经久难愈者。《医林绳墨·头痛》:“浅而近者,名曰头痛;深而远者,名曰头风。头痛卒然而至,易于解散也,头风作止不常,愈后触感复发也。”多因患者素有痰火,风寒客之则热郁而闷痛。《杂病源流犀烛·头痛源流》:“头风之症。素有痰饮,或栉沐取凉,或久卧当风,以致贼风入脑入项。自颈以上,耳目口鼻眉棱之间,有麻痹不仁之处。或头重,或头晕,或头皮顽厚,不自觉知,或口舌不仁,不知食味。或耳聋,或目痛,或眉棱上下掣痛,或鼻闻香极香,闻臭极臭,或只呵欠而作眩冒之状。热者消风散,冷者追风散。头风发时闷痛,必欲棉裹者,热郁也,二陈汤加酒芩,荆芥川芎薄荷石膏细辛。”头风痛在一侧者,名偏头风;两太阳脑痛者,名夹脑风;头风而见头面多汗,恶寒者,名首风。详各有关条。

猜你喜欢

  • 顺水推舟

    练功方法之一。见上海中医学院附属推拿学校《推拿学》。两手伸掌置于两腰,掌心朝上,用力徐徐向前推出,边推边旋臂使掌根朝外,虎口朝下,两手指尖相对,似环之形,再慢慢将掌收回至两腰部。

  • 水侧耳

    见《四川中药志》为鸡肫草之别名,详该条。

  • 地莓

    见《本草汇编》。为蛇莓之别名,详该条。

  • 风泄

    病证名。又称风泻。《杂病源流犀烛·泄泻源流》:“风泄,恶风自汗,或带清血。由春伤风,夏感湿,故其泻暴,宜胃风汤。或泻而风邪内缩,必汗之,宜桂枝麻黄汤。”《医学入门》卷四:“风泻,……要知四季脾受风温,

  • 拨络法

    即拨法。见该条。

  • 崔知悌

    【生卒】:约620~?【介绍】:唐代医家。许州鄢陵(今河南鄢陵)人。曾于650~683年间,任中书侍郎、户部尚书。撰《骨蒸病灸方》一卷,已佚。他认为:“骨蒸病者,亦名传尸,亦谓殗殜,亦称伏连,亦曰无辜

  • 听会

    经穴名。代号GB2。出《针灸甲乙经》。别名听呵、后关。属足少阳胆经。位于面部,当耳屏间切迹前方,下颌髁状突之后缘,张口有空处。布有耳大神经,面神经和颞浅动脉。主治耳鸣,耳聋,齿痛,口眼斜;以及中耳炎

  • 虚寒血崩

    病证名。由于心气不足,或劳役、饮食不节,或过服寒凉之药所致。症见血崩不止,脐下如水浸凉,恶寒不已,所下白带白滑,或如屋漏水,时有鲜血而不多。本病较为少见。治法:丁香研细末,黄酒食前送服;或用丁香百粒,

  • 前囟

    婴儿出生后,左右顶骨与额骨形成的菱形骨间隙。参见囟条。

  • 经期延长

    病证名。指月经周期基本正常,行经期间超过七天以上,甚至淋漓半月方净的病症。多由气虚、血瘀、血热所致。气虚冲任不固,血失统摄,症见行经期间延长,色淡质稀,小腹空坠,气短懒言、治宜益气固冲、摄血,方用固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