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绍】:明代医家。鄞县(浙江宁波)人。少年贫苦,后因母病学医。曾从名医郑礼之学医,得到古代禁方及色脉药论等书。又购得多种古今医书,日夜钻研,并为人治病。他曾对《素问》、《灵枢》、本草、《难经》、《脉
【介绍】:见沈之问条。
指温病热象炽盛。《灵枢·经脉》:“温淫汗出。”张介宾注:“温气淫泆(通溢)则汗出”(见《类经》卷十四)。
书名。10卷。本书为孙允贤《医方大成》的增补本改名者。参见医方大成条。
指以本经原穴与其表里经的络穴相配合,用以治疗本脏本腑有关疾病的方法。如肺经有病取本经的原穴太渊,配以大肠经的络穴偏历等。因本法以取本经的原穴为主,表里经的络穴为配(客),故又称主客配穴法。其具体配用见
【介绍】:藏族名医。约生活于五、六世纪之间。西藏人,曾为藏王的御医,是藏医学史上记录的最早的藏族医学家。
病证名。明《万氏妇人科·产后章》:“人身之中,腐化糟粕,运行肠胃者,气也;滋养津液,灌沟渎者,血也。产后气虚而不运,故糟粕壅滞而不行,血虚而不润,故沟渎干涩而不流,大便不通,乃虚秘也。不可误用下剂,反
滋养胎儿的液体。《婴童百问·初诞》:“婴童在胎,禀阴阳五行之气以生成,五脏六腑,百骸之体悉具,必藉胎液以滋养之。受气既足,自然分娩。”
病证名。出《本草纲目》。慢惊风的一种证型。症见抽搐,兼目如橘黄而上视,不乳食,气虚欲脱等。多因泄泻过久,损伤脾胃,土虚木亢所致。
证名。见《证治要诀·诸血门》。①泛指血由咳嗽而出之症。又称咳血。《症因脉治》卷二:“咳血即嗽血。”有外感、内伤之别,详见外感嗽血、内伤嗽血条。②指咳声轻而多痰、痰中挟血之症。《景岳全书·杂证谟》:“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