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清·刘士季《草木便方》。为小贯众之别名,详该条。
【介绍】:清代医家。字驰远。安徽进贤人。师承喻昌之学,撰述有《伤寒集注》、《辨脉篇》、《女科要诀》等书。对于脉诊有一定见解,主张以浮、沉、迟、数为纲,将脉象分类;认为过去所说脉只可意会,不可言传,是不
病名。常见头皮疮疡之一。见《外科大成》卷三。又名曲蟮拱头,蝼蛄窜穴。由暑热生疖失治所致。多发于小儿头皮,初起为毛囊性丘疹,逐渐增大如黄豆至梅李大小之疖肿,根底坚硬,继之形成脓肿,多自溃浓出;因脓泄不畅
病证名。指脾虚湿盛而致的呕吐。明·张三锡《医学六要》:“久病或服克伐药,吐涎不止,脉大无力,属脾虚不能摄涎而涎泛上。”治宜理脾和胃。用六君子汤加减。
【介绍】:见阮炳条。
见《四川中药志》。即枫柳皮,详该条。
病名。又名悬蜞、悬蜞虫毒风。《焦氏喉科枕秘》卷一:“此症上焦蕴积热毒,风痰塞壅而起。上腭肿垂,形如蛙腹;或如鸡子。咽喉闭塞,痰涎满口。”治宜清火解毒,并消肿止痛。宜用三黄凉膈散加减。参见上腭痈、重腭、
清·周学海编。刊于1891~1911年。三集,共三十二种。初集为周氏校刊的医著,计有《神农本草经》、《本草经疏》、《脉经》、《脉诀刊误》、《难经本义》、《中藏经》、《内照法》、《诸病源候论》、《脉因症
【介绍】:明代医生。贵溪(今江西贵溪)人。曾任国子监典簿等官,通天文,尤精于《内经·素问》,但泥于太素脉。编辑有医书和经验良方,都已失传。
病证名。见秦伯未《中医临症备要》。眼之上胞振跳,常牵及眉际,俗称眼眉跳。详胞轮振跳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