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吧>中医中药>中医百科>外治法

外治法

泛指除口服药物以外,施于体表或从体外进行治疗的方法。《素问·至真要大论》:“内者内治,外者外治。”简称外治,或名外取。外治法在我国具有悠久的历史。《内经》时代已有较系统的针灸疗法以及膏贴、烟熏等,尤为可贵的是,书中还介绍了腹水穿刺和用于脱疽(相当于血栓闭塞性脉管炎)的截肢手术。到东汉时期,张仲景记述了针刺、灸、烙、温熨、药摩、坐药、洗浴、润导、浸足、灌耳、人工呼吸等多种外治法,为后世奠定了广泛的基础。自针灸形成专科后,外治的概念有所改变,近世论述外治法,多已排除针灸。外治法专著有以膏贴为主的《理瀹骈文》,以及清·邵存淦《外治寿世方》等。

猜你喜欢

  • 青灵泉

    见青灵条。

  • 淡白喉

    病名。满口淡白而疼痛。此虚寒之症。结合全身情况或可选用理中丸、四逆汤之类温之。

  • 咽嗌

    出《素问·血气形志》。《杂病源流犀烛》卷二十四:“咽嗌痛不能纳气与食,为地气闭塞。”嗌者,“咽也”(《说文》)。咽嗌,即咽。详该条。又清·袁仁贤《喉科金钥全书》卷上:“嗌者,口内总机关,统咽喉言也。”

  • ①肌肉的纹理。见肌腠条。②旧度量衡,十厘等于一分。

  • 脐上疽

    病名。出《疡医准绳》卷四。即冲疽①。见该条。

  • 足心痈

    病名。出《疡医准绳》卷四。即涌泉疽。见该条。

  • 子午流注

    古代关于针灸取穴方法的一种学说。它认为人体的气血在经脉中循行时,随着时间的变化而有盛衰开阖的不同;因而主张以十二经的五输穴为基础,配合日、时的天干、地支变易,来决定某天某时治病应取的穴位。这种学说从总

  • 珍珠积

    病名。古时记载妇科奇病。清·周贻观《秘珍济阴》:“妇人奇病名曰珍珠积。因血气凝滞,经水数月不行,如孕子状,但腹痛时,用手按之有小团,或至年余不产,形体消瘦,宜服琥珀汤(琥珀、生地、生泽兰),煎水酒对服

  • 地茄子草

    见《分类草药性》。为铜锤玉带草之别名,详该条。

  • 红蓝花

    出《金匮要略》。为红花之别名,详该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