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吧>中医中药>中医百科>喉科心法

喉科心法

书名。①清·沈善谦撰。2卷。约刊于十九世纪末。卷上为论说,包括病原、诊法辨证咽喉、口、舌多种病证的临床特征,善候、恶候及针灸图说等;卷下集录作者喉症经验效方。作者于治疗原则方面,提出“轻、透、、降、镇、润、养、阴”八字秘诀,对喉科临床有一定参考价值。②(增删)《喉科心法》不分卷。清刘序鹓(梧冈)撰,潘诚(葆真)增订。刊于1853年。此书分两部分。其一为证治类,按阴阳分类,分述喉痹缠喉风走马喉风紧喉风等32种咽喉病证证治。其二为选方类,详述喉病常用方剂。现存初刻本及其他清刻本。

猜你喜欢

  • 白射干

    见《中国高等植物图鉴》。即白花射干,详该条。

  • 竹根参

    见《陕西中草药》。即竹根七,详该条。

  • 董及之

    【介绍】:见董汲条。

  • 耳鸣

    病证名。指耳中自觉有各种声响。《灵枢·口问篇》:“人之耳中鸣者,何气使然?歧伯曰:耳者宗脉之所聚也。故胃中空,则宗脉虚,虚则下溜,脉有所竭者,故耳鸣。”临床上,耳鸣有虚实之分。如《医贯》卷五云:“耳鸣

  • 三角蒺藜

    见《本草求真》。即刺蒺藜,详该条。

  • 鼻疳蚀

    病名。见《证治准绳·杂病》。即鼻疳疮。详该条。

  • 足寒

    证名。指两足有寒冷的感觉。多由阳气虚弱,阴寒下盛所致。《素问·解精微论》:“阴并于下,则足寒,足寒则胀也。”《素问识》卷八:“阳气不降,阴气不升,故上为目无所见,而下为足寒。”

  • 经行口糜

    病证名。亦称经前口疳。指每值临经或经行时口舌糜烂,每月如期反复发作。多由心胃之火上炎所致。若平素思虑过度,耗及心阴,胞脉属心而络于胞中,经期经血下注、心阴益虚、心火亢盛,上炎口舌,或肾精不足,虚火上炎

  • 黄帝外经

    书名。见《汉书·艺文志》。37卷,已佚。

  • 太溪

    ①经穴名,代号KI3。出《灵枢·本输》。别名吕细、内昆仑。属足少阴肾经。输(土)原穴。位于内踝尖与跟腱水平连线的中点。布有小腿内侧皮神经及胫神经;前方有胫后动、静脉通过。主治咽喉肿痛,齿痛龈肿,耳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