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吧>中医中药>中医百科>唇颤动

唇颤动

唇风。详该条。

猜你喜欢

  • 商陆膏

    《疡医大全》卷七方。商陆六两,牛蒡子、防风、金银花、荆芥、当归尾、连翘、赤芍药、红花、苍术、甘草各五钱,麻油二斤。共入油内,熬枯去渣,用密陀僧一斤收膏,摊贴患处。治疮毒。

  • 拭口

    新生儿保健法。出《千金要方》。《医宗金鉴》卷五十:“拭口,婴儿初生,须用软棉裹指,拭净口中不洁。继以燕脂蘸茶清,擦口舌齿颊之间,则不使一切口病生矣。”

  • 病色

    疾病反映在体表色泽的变化。诊断上以面部色泽为主。病色有善恶之分。不论出现何种颜色,明润含蓄者称为善色,一般表示病情较轻或预后较好。若颜色显露而枯槁不泽者称为恶色,亦称夭色,一般表示病情较重,预后不良。

  • 肱(qū 区)

    腋下胁上部位。《素问·玉机真脏论》:“春脉……不及,则令人胸痛引背,下则两胁胠满。”王冰注:“胠,谓腋下胁也。”

  • 四白

    经穴名。代号ST2。出《针灸甲乙经》。属足阳明胃经。位于瞳孔直下1寸,当眶下孔处。布有面神经分支,正当眶下神经处;并有面动、静脉分支及眶下动、静脉分支通过。主治目赤痛痒,口眼歪斜,眼睑润动,头痛,目眩

  • 吐利

    出《素问·五常政大论》。指呕吐、下利并见。后世将卒暴呕吐下利、躁扰不安者,称为霍乱。仅见呕吐下利,病程缓慢者,称为吐利。《证治准绳·杂病》:“成无己云:若止呕吐而利,经谓之吐利是也。上吐下利,躁扰烦乱

  • 纪天锡

    【生卒】:十二世纪【介绍】:金代医家。字齐卿。泰安(今山东泰安)人。早年弃进士业,习医术,以医闻名于世。撰有《集注难经》,五卷。大定十五年(1175)上其书,授医学博士。

  • 薛伯宗

    【介绍】:南北朝时期医生。常以巫术治病,善治外症。

  • 佛柑花

    见《四川中药志》。即佛手花,详该条。

  • 乳积

    病证名。见《幼科金针》。又名伤乳、乳不消、乳滞。婴儿哺乳失宜,停滞不化而得。症见呕吐泄泻,吐出物与泄下物均有未消化的乳瓣,且有馊臭气,伴有面色青黄,发热,口渴,多睡,口疮,身渐黄瘦等。治宜开胃消导,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