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吧>中医中药>中医百科>合谷

合谷

经穴名。代号:LI4。出《灵枢·本输》。别名虎口。属手阳明大肠经原穴。位于手背第一、二掌骨之间,近第二掌骨之中点处;或当拇、食指并拢时,在第一骨间背侧肌隆起之中央处;或以一手的拇指指骨关节横纹,放在另一手拇、食指之间的指蹼缘上,当拇指尖下是穴。布有桡神经浅支,深部有正中神经的指掌侧固有神经;并有手背静脉网,近侧为桡动脉从手背穿向手掌之处。主治发热头痛目赤肿痛,鼻衄鼻渊咽喉肿痛齿痛耳聋面肿,口眼斜,中风口噤热病无汗多汗消渴黄疸痛经经闭,滞产,腹痛,消化不良,痢疾便秘,瘾疹,丹毒疔疮臂痛;以及流行性感冒,急性扁桃体炎,流行性腮腺炎,三叉神经痛,癔病,神经衰弱,小儿单纯性消化不良等。直刺0.5~1寸。艾炷灸3~5壮;或艾条灸5~10分钟。孕妇不宜针灸(图58)。古代全身遍诊法三部九候部位之一。即中部地,以候胸中之气。

图58

猜你喜欢

  • 肉疽

    病名。泛指阴疽。《灵枢·利节真邪》:“有此结,中于肉,宗气归之,邪留而不去。有热则化为脓。无热则为肉疽。”

  • 神秘七星散

    《疡科选粹》卷六方。防风、皂角刺、天门冬、黄芩、栝蒌仁、金银花各五分,当归、熟地黄、薏苡仁、木瓜、紫花地丁、白藓皮、木通各一钱,土茯苓四两,甘草三分。水煎,分二次服,服四剂后去木瓜、木通、紫花地丁、白

  • 小嘴赤脉附睛障

    病证名,见清·佚名《眼科统秘》。小嘴即小眦,即小眦赤脉传睛,详该条。

  • 太阴伏暑

    病名。《温病条辨》卷一:“太阴伏暑,舌白口渴,无汗者,银翘散去牛蒡、元参加杏仁、滑石主之。”详伏暑条。

  • 莞草

    见《新华本草纲要》。为水葱之别名,详该条。

  • 噤口痧

    痧证之一。《痧胀玉衡·噤口痧》:“默默不语,语亦无声,形如哑子。此乃痧气壅盛,热痰上升,阻逆气管,故咽喉闭塞而然。治宜先放其痧,审其肺肾脾三经之脉为要。然后推详余经之脉,则知病之所本矣。”方用三香散、

  • 新加四妙汤

    见《中医验方汇选·外科》。当归60克,玄参、金银花各30克,黄芪、甘草、制乳香各15克,没药10.5克,赤芍药、炮穿山甲各9克。水煎,每早、午、晚各进一服,每服一煎,次日煎渣再服,每两日服一剂。治脱骨

  • 消毒圣神汤

    《疡医大全》卷七引岐天师方。金银花四两,天花粉五钱,蒲公英、当归、甘草各二钱。水煎服。治痈肿疮毒。

  • 李隆基

    【生卒】:685~762【介绍】:唐代皇帝,即唐玄宗,陇西成纪(今甘肃秦安)人。知音律、戏剧,善医识病。开元十一年(723),主持编成《开元广济方》5卷,颁行天下以救疫病。

  • 配穴法

    指针灸临床治病时穴位相互配合的方法。常用的有:前后配穴法、俞募配穴法、表里配穴法、原络配穴法、远近配穴法、子母配穴法等。详各该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