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穴名。代号GB11。《针灸甲乙经》名窍阴;《圣济总录》名首窍阴;《针灸资生经》名头窍阴。别名枕骨。属足少阳胆经。足太阳、少阳之会。位于耳后颞骨乳突后上方,天冲穴与完骨穴间平行耳后发际弧形连线的下1/
病证名。指小儿涎盛而喘急,为痰涎上壅于肺所致。其症以肺脾气虚,腠理不密,外邪所乘,正气虚而邪气盛者为多。《东医宝鉴》:“顽涎者,脾肺所出也,涎则流溢于咽喉,如水鸡之声,喘嗽烦闷,宜抱龙丸……。”发作时
【介绍】:清代医生。字梦卢,又字子方。浙江桐乡人。精于医术,家藏医书数万卷,著有《千里医案》等书。
病名。系生于胁部之无头疽。出《外科理例》卷四。由足厥阴肝经郁火积聚而发。初起如梅李,坚硬平塌,漫肿木疼,不红不热,成脓迟缓,溃后脓水清稀,早期治宜柴胡清肝汤,溃后托里消毒散内服。余同溃疡治疗。
病名。专指因火邪所致的目珠突出于眼眶者。清·黄庭镜《目经大成》卷二:“此症通睛(整个眼珠)突然凸出眶外,非鱼睛(鱼睛不夜症)因滞而慢慢胀高者比……,究竟皆水衰精败,脉络焦脆,邪火亢害,内无从泄,则上走
经外奇穴名。位于第七颈椎棘突旁开0.5寸处,一说在大椎穴旁开1寸。有斜方肌、菱形肌、上后锯肌、夹肌、头最长肌、半棘肌等。布有第七颈神经后支的皮支,深部正当第八颈神经后支内侧支。有颈横及颈深动、静脉分支
《金匮要略》方。又名硝矾散。硝石、矾石(烧)各等分。为末,每服一方寸匕,大麦粥汁和服,日三次。治女劳疸,膀胱急,少腹满,身尽黄,额上黑,足下热,腹胀如水状,大便黑,时溏;近代也用于胆石症。
农历推算四季气候而划分的二十四个单位。《素问·六节藏象论》:“五日谓之候,三候谓之气,六气谓之时,四时谓之岁。”谓五日为一候,三候为一节气,一年有二十四节气,七十二候,每一季节管六个节气,四个季节组成
病证名。葆光道人《眼科龙木集》:“脾肺受邪,……邪气相搏,肝经虚弱,风盛,即发于两睑之间,状如粟米之形。”即粟疮。详该条。
病证名。指泄泻黄色粪水的病证。多由感受风湿之邪,内搏肠道而致。元·朱丹溪《幼科全书》:“泄泻不住成黄水者,或渴或不渴,此风湿也,其证多得于夏,以五苓散加防风,苍术、羌活治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