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吧>中医中药>中药方剂>匀气散

匀气散

《宋·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匀气散

药方名称匀气散

处方丁香檀香木香白豆蔻仁,各二两。藿香叶、甘草,各八两。缩砂仁四两。

炮制上为末。

功能主治治气滞不匀,胸膈虚痞,宿冷不消,心腹刺痛。除胀满噎塞,止呕吐恶心。

常服调顺脾胃,进美饮食。

用法用量每服一钱,入盐末一字,用沸汤点服,不计时候。

摘录《宋·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卷三:匀气散

药方名称匀气散

处方丁香檀香木香白豆蔻仁各60克藿香甘草(爁)各240克 缩砂仁120克

制法上药研末。

功能主治行气健脾,温中和胃。治脾胃气滞,宿冷不消,胸脯虚痞,心腹刺痛。

用法用量每次3克,入盐末少许,用沸汤点服,不计时候。

摘录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卷三

丹溪心法》卷四:匀气散

药方名称匀气散

处方生姜沉香丁香檀香木香各30克藿香120克甘草(炙)120克砂仁60克白果仁60克

制法上药为末。

功能主治理气健脾,和胃进食。治脾胃气滞,胸膈虚痞,宿食不消,心腹刺痛,胀满噎塞,呕吐恶心。

用法用量每服6克,沸汤调下,或水煎服。

摘录丹溪心法》卷四

猜你喜欢

  • 安神益志汤

    药方名称安神益志汤处方柴胡、人参、麦门冬、知母、五味子、竹茹、茯苓、远志、生地黄、当归、甘草、黄连(姜炒)。功能主治伤寒虚烦,心悸微热,四肢无力体倦;又治伤寒6-7日,别无刑g症候,昏沉不知人事,六脉

  • 换骨酒(换骨丹)

    药方名称换骨酒(换骨丹)处方白茯苓、晚蚕沙(炒),各三两。苍耳子(炒)、天雄(炮.去皮脐尖)、干姜(炮)、郁李仁(汤浸.去皮)、附子(炮.去皮)、虎胫骨(酒浸.炙黄)、白花蛇(酒浸.去皮骨.炙)、牛旁

  • 龙骨厚朴汤

    药方名称龙骨厚朴汤处方厚朴半两,当归半两,龙骨半两,白术半两,熟艾1分。制法上为细末。功能主治诸肠胃阴阳二气不和,水谷气冷,口干肚痛,或泄泻。用法用量每服2钱,水1盏,煎至7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摘

  • 诸疮一扫光

    药方名称诸疮一扫光处方苦参黄柏各500克烟胶500克 木鳖肉蛇床木 点红椒 明矾 枯矾硫黄枫子肉 樟冰水银轻粉各90克。白砒15克制法共为细末,熟猪油1.12千克,化开,入药搅匀,丸作龙眼大,瓷瓶收贮

  • 龙涎散

    药方名称龙涎散处方龙骨1分,密陀僧1分,花蕊石1分,黄柏1分。制法上为末。功能主治生肌。主痔漏。用法用量每用少许,干敷上。摘录《普济方》卷二九五

  • 催生神效七圣散

    药方名称催生神效七圣散别名七圣散、七宝散处方延胡索、没药、白矾、白芷、姜黄、当归、桂心各等分。制法上为细末。功能主治催生。主用法用量七圣散(《普济方》卷三五六)、七宝散(《济阴纲目》卷十)。注意临产腰

  • 藜芦汤

    药方名称藜芦汤处方藜芦1两,附子(锉)1两,莽草1两,蛇床子1两,羌活1两,独活1两,当归1两,苦参1两,芍药1两,蜀椒(去目)半两。制法上为粗末。功能主治痔。用法用量每用两撮,生绢袋盛,桑、松、柏枝

  • 干葛竹茹汤

    药方名称干葛竹茹汤处方干葛、竹茹、广皮、白茯苓、熟半夏、甘草。功能主治清理胃气,去烦止呕。主外感风寒,寒郁成热,逆于阳明,喘逆呕吐,六脉沉数。用法用量有风,加防风;有寒,加生姜。摘录《症因脉治》卷二

  • 圣饼子

    药方名称圣饼子处方黄丹6克 定粉 舶上硫黄密陀僧各9克轻粉少许制法上药研为细末,入白面12克,滴水和如指尖大,捻作饼子,阴干。功能主治治泻痢赤白,脐腹撮痛,久不愈者。用法用量空腹时用温浆水唐服之。大便

  • 七星丸

    药方名称七星丸处方水银10克(或红粉10克)大风子仁20克 核桃仁20克制法将三药放入小石臼内(不碰铁器),捣烂如泥,不见水银为度。匀分搓成7丸。功能主治杀虫止痒。治疥疮。用法用量每晚临睡前取1丸搓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