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经脉学部位考
见伤寒方经解条。
见伤寒方经解条。
病名。肝虫指肉虫。《普济本事方》卷七:“肝虫如烂杏。”即肉虫病。详该条。
五蒸之一。见《诸病源候论·虚劳骨蒸候》。又为二十三蒸之一。详五蒸、二十三蒸条。
病证名。风毒入耳而引起的发热化脓性疾患。清·张石顽《伤寒绪论》:“风温时毒,先犯少阳,续感暴寒而发,乃太少两阳合病,状类伤寒,以其两耳发黄。”初起常有发热,头痛,耳痛,耳聋;婴儿表现烦躁不安,数日后鼓
眼科病证。《证治准绳·杂病》:“谓视日与灯烛皆生红晕也,……皆是实火阳邪发越于上之害,诸络必有滞涩,轻者晕小而淡,重者晕大而浓。”多见于绿风内障或眵泪粘稠之外障眼病。参见目晕条。
见《小儿卫生总微论》。即乳。见该条。
见《上海常用中草药》。为丝棉木之别名,详该条。
血液瘀滞的各种病证。详瘀血条。
证名。又名嗽吐脓痰。小儿咳嗽而咯脓痰的病证。多为感受风热邪毒,熏灼于肺,痰热内蕴,热壅血瘀,蕴酿成脓所致。可用桔梗汤,或苇茎汤加鱼腥草、红藤、银花。
病名。指痢下赤白或纯下瘀血而连年不愈者。《诸病源候论·痢病诸候》:“肠蛊痢者,冷热之气入在肠间,先下赤,后下白,连年不愈,侵伤于脏腑,下血杂白,如病蛊之状。”《千金要方》卷十五:“蛊则纯痢瘀血。”参蛊
经穴别名。出《外台秘要》。即天窗。见该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