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证名。骨蒸的前驱症状。《普济方》卷三百八十四:“阳气偏盛,水不足,脏腑积热,熏灼肌体,盛则消烁骨髓,是为骨热之病,久不已,变成骨蒸。”症见低热长期不退,或潮热,或发热不规则,烦渴,盗汗等。治宜清热养
《备急千金要方》卷四方。泽兰、甘草、当归、川芎各四十铢,附子、干姜、白术、白芷、桂心、细辛各一两,防风、人参、牛膝各三十铢,柏子仁、干地黄、石斛各三十铢,厚朴、藁本、芜荑各半两,麦门冬二两。为末,炼蜜
病名。出《疡医准绳》卷三。又名赤疽、风气二疽。总由火毒蕴结而成。若初起疮顶塌陷,干焦色紫,不生脓者危重;红肿局限者轻。初宜服荆防败毒散,次服仙方活命饮消之;将溃气虚者,服托里透脓散;气实者服透脓散,外
书名。陆锦燧辑于1922年。本书辑录清代名医江涵暾、费伯雄、吴贞、薛承基等八家所编医学歌赋,包括脉诊、舌诊、伤寒辨证、药物及方剂等内容,供初学者习诵。
病证名。见《傅青主女科》。亦名老妇血崩,俗名血海败。指年老经断前后而患血崩之症。多因肾气、天癸已将衰竭,身体虚弱,如因肝脾损伤,血失藏摄,或房室不慎而动命门之火,气郁而动肝火,迫血妄行,冲任胞宫失于约
即玄府。详该条。
古刺法名。五刺之一。《灵枢·官针》:“半刺者,浅内而疾发针,无针伤肉,如拔毛状,以取皮气,此肺之应也。”是指浅刺及皮,并迅速出针的针刺方法。以其所刺极浅,如常法之半,故名半刺。因肺合皮毛,故本法应肺而
病名。见王兆铭《中西医结合痔漏临床证治》。即外痔并发炎症,红肿疼痛者。宜清热解毒、疏风。服槐角丸,外用祛毒汤熏洗。参见血栓痔条。
书名。1卷。清·华壎撰。刊于1879年。本书专论麻疹(痧麻),首为总论,次列正候、兼候、回候、变候及附候五类。每类又分若干节,介绍证候、治则等内容。末附治痧三方。
即枕骨。详后山骨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