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又名《痘疹正传必读》。6卷。清·沈巨源撰。刊于1696年。卷1~2论痘症各期的症治;卷3~5集引古今治痘理论与医方。作者于痘疹理论,宗费启泰《救偏琐言》一书;在治疗上,对攻下之法尤为重视。
骨名。左右各十二条,后端皆与胸椎相连,上五条前端与胸骨相连;中五条前端融合成一条而连于胸骨;下二条前端游离,合而构成胸廓。
书名。清代作品,撰人与撰年均不详。2卷。现有两种版本,其一刊于1860年,名《经验喉科紫珍集》,又名《重录增补经验喉科紫珍集》,原题燕山窦氏原本,朱翔宇嗣辑。其二刊于1874年,名《喉症全科紫珍集》,
见《饮片新参》。即紫苏子,详该条。
即降逆下气。详该条。
即清暑益气汤第二方作水丸。治证同。见清暑益气汤条。
病名。《诸病源候论》卷三十:“脚趾间生肉如刺,谓之肉刺。”又名鸡眼。本病因鞋紧窄,或足骨畸形,局部长期受压、磨擦,使皮肤局限性增厚而成。多生于足底前端或足趾部。数目不一,似豌豆大,状如鸡眼,根部深陷,
针灸治疗法则。凡外伤瘀积、丹毒以及其它原因引起的瘀血凝滞等病症,可用针刺或三稜针放血或刺络拔罐法等治疗。《灵枢·小针解》:“宛陈则除之者,去血脉也。”张景岳注:“宛,郁同。陈,积也。除之去其滞。”
证名。《外科启玄》卷一:“疮疡麻木而不知痛痒者,是气虚而不运,又兼疮毒壅塞,经络不通,致令麻木而不知有无也,亦分轻重耳。盖麻者木之轻也,木者麻之重也。……大抵未溃之先有麻木者,毒塞轻重之分也;已溃之后
见《杂病源流犀烛·内伤外感门》卷二十一。即棱术汤,见该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