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吧>中医中药>中医百科>传道之腑

传道之腑

大肠。大肠能传送糟粕,形成粪便,排出体外,故称。《灵枢·本输》:“大肠者,传道之腑。”

猜你喜欢

  • 五不治

    证名。出《疯门全书》。即五死。见该条。

  • 胼胝

    病名。即手掌、足蹠皮肤局限增厚。出《诸病源候论》卷三十。因患处长期受压、磨擦,局部气血受阻,皮肤失营而成。多见于掌蹠突起部位。患处皮肤增厚,以中央为甚,触之坚硬或有疼痛,边缘不清,表面多光滑,呈黄白色

  • 瘛疭

    证名。见《灵枢·热病》。亦作瘛疭或痸疭,又称抽搐、搐搦、抽风等。指手足伸缩交替,抽动不已。《伤寒明理论》卷三:“瘈者筋脉急也,疭者筋脉缓也;急者则引而缩,缓者则纵而伸。或缩或伸,动而不止者,名曰瘈疭。

  • 下品锭子

    《外科理例·补遗》方。白矾二两,白砒一两五钱,乳香、没药各二钱半,牛黄二分。先将砒末放泥罐内,次用矾末盖上,以炭火煅令烟尽,取出研细末,后入余药末,糯米糊和为挺子,状如线香,阴干,每次一锭放入疮内,疮

  • 瘴疟

    病证名。出《肘后备急方》。地方性疟疾之一。多因感受山岚疠毒之气,湿热郁蒸所致。《诸病源候论·疟病诸候》:“此病生于岭南,带山瘴之气,其状发寒热,休作有时,皆有山溪源岭瘴湿毒气故也。其病重于伤暑之疟。”

  • 性能

    概指药物的四气、五味和升降浮沉等性质和功能。

  • 医疗众方规矩

    方书。3卷。日人曲直濑道三纂辑,曲直濑玄朔补辑。汇辑在日本广泛应用的医方并加简要解说。分感冒、伤寒、中寒、中风、中暑、中湿、霍乱、泄泻、痢疾、疟疾等48门,收正方283首,附方46首。诸方大多出自中国

  • 陈乾疽

    病名。出《刘涓子鬼遗方》卷一:“陈乾疽发两肩及两臂。三四日痛不可动,五十日身热而赤,六十日可刺,……。”证治同肩疽。详该条。

  • 胆蒸

    二十三蒸之一。见《诸病源候论·虚劳骨蒸候》。详二十三蒸条。

  • 妊娠乳痈

    病名。出《诸病源候论》卷四十。乳头属肝,乳房属胃,由于妊娠乳肿失于治疗,或复伤气怒,令肝胃积热,血涩不通,气结不散,以致结聚成痈。治宜托里解毒,兼顾胎元,方用托里解毒汤(人参、黄芪、当归、芍药、白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