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吧>中医中药>中药材>人面子

人面子

《全国中草药汇编》:人面子

药材名称人面子

拼音Rén Miàn Zi

别名人面果

来源漆树科人面子Dracontomelon dao (Blanco)Merr. et Rolfe,以入药。

生境分部广东、广西。

性味酸,凉。

功能主治健脾消食,生津止渴。主治消化不良,食欲不振,热病口渴。外用治烂疮,褥疮。

用法用量果3~5个,水煎服。外用叶煎水外洗。

摘录《全国中草药汇编》

《中药大辞典》:人面子

药材名称人面子

拼音Rén Miàn Zi

别名银棯(《广州植物志》)。

出处《纲目》

来源为漆树科植物人面子果实

原形态常绿大乔木,高可达20米以上。小枝具棱,被灰白色细茸毛。单数羽状复叶,互生,长30~46厘米;小叶11~17,互生,长圆形或长圆状椭圆形,长6~12厘米,宽2.5~4厘米,基部偏斜而圆,先端长尖,全缘,近革质,两面均无毛而网脉明显,或于背面脉腋内有簇毛。圆锥花序顶生或腋生,被柔毛;花小,长5~6毫米,钟形,青白色;萼5裂,裂片阔卵形,被柔毛;花瓣5,披针形,先端外弯;花盘杯状;雄蕊10,着生于花盘基部;子房上位,5室。核果肉质,扁球形,直径约2厘米,黄色。花期春、夏。

生境分部生于平原、丘陵,村旁、河边、池畔等处。分布广东、广西等地。

性味甘酸,平。

①《广志》:"味甘,性平,无毒。"

②《纲目》:"甘酸。"

③《本草求原》:"酸,寒,无毒。"

功能主治健胃,醒酒。治风毒疮痒。核治小儿惊痫。

①《广志》:"醒酒解毒。治风毒着人,遍身疙瘩成疮,或痛或痒。"

②《本草求原》:"孕妇腹痛宜食。"

③《岭南采药录》:"去喉痛,蚀烂肉。"

④《陆川本草》:"健胃。治食欲不振。"

用法用量内服:生食,或用核烧灰研末服。外用:捣敷。

复方①治小儿惊痫邪气,目上视,手足搐搦,角弓反张:人面子核烧灰服之。(《食物本草会纂》)

②治背痈:人面子数粒,去核,和鲫鱼一条,捣烂敷之。(《岭南采药录》)

摘录《中药大辞典》

《中华本草》:人面子

药材名称人面子

拼音Rén Miàn Zi

英文名Fruit of Indochina Gragonplum

别名人面果、银莲果。

出处出自《本草纲目

来源药材基源:为漆树科植物人面子的果实。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Dracontomelon duperreanum Pierre [D.dao auct.non (Blanco)Merr.et Rolfe;D.sinense Stopf]

采收和储藏:秋季采收果实,晒干,或渍盐。

原形态人面子 常绿大乔木,高达20m以上。幼枝具条纹和白色小皮孔,被灰色绒毛。叶互生,奇数羽状复叶,长30-45cm,有小叶11-15;叶轴和叶柄具条纹,疏被毛,小叶柄短,2-3mm;小叶片长圆形,自下而上逐渐增大,长5-14.5cm,宽2.5-4.5cm,先端长尖,基部常偏斜,全缘,两面沿中脉疏被微柔毛,叶背脉腋具灰白色髯毛;侧脉8-9对,网脉明显。花小,两性,圆锥花序顶生或腋生,长10-23cm,疏被灰色微柔毛;花白色,花梗长2-3mm;萼5裂,阔卵形;花瓣5,比萼片长,披针形,长约6mm,宽约1.7mm,无毛;花丝线形,长约3.5mm,无毛;花药长圆形,长约1.5mm;花盘杯状,无毛,边缘浅波长;雄蕊10,着生于花盘基部;子房上位,5室,无毛,长2.5-3mm;花柱5,短,上部合生,下部分离,长约2mm。核果扁球形,长约2.5cm,成熟时黄色,果核压扁,径1.7-1.9cm,上面盾状凹入,5室,通常1-2室不育。种子3-4颗。花期春、夏季。

生境分部生态环境:生于海拔120-350m林中。

资源分布:分布于广东、海南、广西、云南等地。

栽培生物学特性 喜温暖湿润的气候。阳性树种。喜高温高湿,对土壤条件要求不严,以土层深厚,疏松而肥沃的镶土栽培为宜。

栽培技术 用种子繁殖。秋后来收成熟果实。将种子晾干后通风处用布袋保藏。于翌年3月播种。因种子坚硬,用湿细沙擦破种皮,放冷水浸种1d。按行株距30cm×30cm开穴播,覆土3cm。浇水,经常保持苗床湿润,当苗高30-40cm时,选阴雨天气移栽定植。

性味甘;酸;性凉

归经脾;胃;肝经

功能主治健胃;生津;醒酒;解毒。主食欲不振;热病口渴;醉酒;咽喉肿痛;风毒疮痒

用法用量内服:生食,3-5枚;或煎汤;或果核烧炭,研末。外用:适量,捣敷。

复方1.治小儿惊痫邪气,目上视,手足搐搦,角弓反张:人面子核烧灰服之。(《食物本草会纂》)2.治背痈:人面子数粒,去核,和鲫鱼一条,捣烂敷之。(《岭南采药录》)

各家论述1.《广志》:醒酒解毒。治凤毒着人,遍身疙瘩成疮,或痛或痒。2.《本草求原》:孕妇腹痛宜食。3.《岭南采药录》:去喉痛,蚀烂肉。4.《陆川本草》:健胃。治食欲不振。

摘录《中华本草》

猜你喜欢

  • 矩形叶鼠刺

    《中药大辞典》:矩形叶鼠刺药材名称矩形叶鼠刺拼音Jǔ Xínɡ Yè Shǔ Cì别名鸡骨柴、牛皮桐(《浙江天目山药植志》),老茶王、华鼠刺(江西《草药手册》)。出处《浙

  • 菊芋

    《全国中草药汇编》:菊芋药材名称菊芋别名洋姜来源菊科菊芋Helianthus tuberosus L.,以块根、茎、叶入药。生境分部华北、华东有栽培。功能主治清热凉血,接骨。主治热病,肠热泻血,跌打骨

  • 仙环小皮伞

    药材名称仙环小皮伞别名硬柄皮伞、杂蘑来源真菌类担子菌纲伞菌目伞菌科仙环小皮伞Marasmius oreades (Bolt.) Fr.,以子实体入药。生境分部生于草药上可形成蘑菇圈(“仙人环”)。分布

  • 毛鬼头伞

    药材名称毛鬼头伞别名鸡腿蘑、鬼盖来源真菌类担子菌纲伞菌目伞菌科毛鬼头伞Coprinus comatus (Muell. ex Fr.) S. F. Gray,以子实体入药。生境分部春、夏、秋三季雨后,

  • 牛奶浆

    药材名称牛奶浆拼音Niú Nǎi Jiānɡ别名牛乳甫(《质问本草》),大号牛奶仔(《福建民间草药》),野枇杷、山牛奶、牛奶珠、毛天仙果、大叶牛奶子(《浙讧民间常用草药》),牛奶仔(《福建中

  • 太白菊

    《全国中草药汇编》:太白菊药材名称太白菊拼音Tài Bái Jú别名紫菀千花、肺经草、柔软紫菀来源菊科太白菊Aster flaccidus Bunge,以全草入药。生境分

  • 钩钱草

    药材名称钩钱草拼音Gōu Qián Cǎo来源药材基源:为灯心草科植物江南灯心草的茎髓或全草。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Juncus leschenaultii Gay采收和储藏:秋季采收,割取茎部晒干,或

  • 薏苡根

    《中药大辞典》:薏苡根药材名称薏苡根拼音Yì Yǐ Gēn别名打碗子根(《草木便方》),五谷根(《分类草药性》),尿珠根(成都《常用草药治疗手册》)。出处《本经》来源为禾本科植物薏苡的根,秋

  • 六月合

    药材名称六月合拼音Liù Yuè Hé别名小水药、水惊风、冷草出处始载于《新华本草纲要》。来源药材基源:为荨麻科植物长圆楼梯草的全草。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Elatostema oblongifoliu

  • 假茶辣

    《全国中草药汇编》:假茶辣药材名称假茶辣拼音Jiǎ Chá Là别名亚洛轻[傣语]、大苦木、臭子来源楝科浆果楝属植物灰毛浆果楝Cipadessa cinerascens (Pe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