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吧>中医中药>中医百科>产后汗出

产后汗出

病证名。清·王实颖《新产证治》:“产后汗出不止。由劳伤脾,惊伤心,怒伤肝,患此三者,不宜即加敛汗之药,但令神安则汗自止。且血块作痛,芪术未可遽加。凡产毕,先服生化汤两帖,以消块,继服调卫止汗汤(黄芪麻黄根当归桂枝、炙草、枣)。若倦甚而濈濈然汗出,形色俱脱,乃亡阳汗脱也。难拘常法,从权以参芪调卫(人参、炙芪、麻黄根、当归、桂枝、防风)救急。待产母稍有精神,又减参芪以除块痛。若汗多而阴竭阳微,以致筋脉拘急项强口噤,牙禁发搐,类伤寒痉症者,慎勿作伤寒治,宜加味生化汤,随证加减。汗虽有自汗盗汗之分,治当兼理血分药品,并宜加味生化汤。余方俱非产后盗汗所宜。若服参芪大剂,汗多不止,及头面汗出不止,腰足青色者不治。”若汗出不止,真阳已衰,卫外之阳不固,方内宜加附子枣仁、炒野术、牡蛎粉等。

猜你喜欢

  • 颇(kǎn 砍)

    同腮。《灵枢·杂病》:“顑痛,刺手阳明与顑之盛脉出血。”

  • 先煎

    煎药法之一。矿物类、介壳类药物,如石膏、代赭石、牡蛎、鳖甲等,因质重难以煎出药味,应打碎先煎,煮沸后约10分钟,再下其他药。此外,麻黄亦须先煎两三沸,掠去水上浮沫,然后下其他药合煎,可避免服后心烦。

  • 小儿肿满

    病证名。①水气流溢于皮肤而致的水肿。《诸病源候论》卷四十八:“小儿肿满,由将养不调,肾脾二脏俱虚也。肾主水,其气下通于阴;脾主土候肌肉而克水,肾气不能传其水液,脾虚不能克制于水,故水气流溢于肌肤,故令

  • 破阳伞

    见《浙江民间常用草药》。为兔儿伞之别名,详该条。

  • 妙应大师

    【介绍】:见张明德条。

  • 清冷泉

    见清冷渊条。

  • 泪空

    见泪孔条。

  • 桑寄生丸

    《疡医大全》卷二十六方。桑寄生、羌活、防风、白术各三两,杜仲、续断、赤芍药、薏苡仁、当归、独活、茯苓各二两,苍术四两,红花五钱,川芎八钱,木瓜三两六钱。为细末,水泛为丸,每服三钱。治脚气。

  • 跟骨

    骨名。出《灵枢·本输》。解剖学同名骨。位于足后。

  • 身柱

    经穴名。代号DU12。出《针灸甲乙经》。属督脉。位于背部第三、四胸椎棘突之间。布有第三胸神经后支的内侧支和第三肋间动脉后支。主治身热,咳嗽,气喘,惊厥,癫痫,脊背强痛,疗疮;以及百日咳,支气管炎,肺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