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见痘疹四合全书条。
证名。指两胁部肿胀疼痛。多由湿热而致。《张氏医通·诸痛门》:“两胁肿痛,或腹痛,或小便滞者,属湿热。”用龙胆泻肝汤。《辨证录·胁痛门》载有右胁肿痛是脾火内伏,瘀血存注不散而致,用败瘀止痛汤。
【介绍】:见吴正伦条。
阴阳俱病,而阴病甚于阳。《灵枢·寿夭刚柔》:“阴阳俱动,乍有形,乍无形,加以烦心,命曰阴胜其阳。”
经穴名,代号SI9。出《素问·气穴论》。属手太阳小肠经。位于肩部后下方,当腋后纹头直上1寸处;垂臂合腋取穴(《针灸甲乙经》)。布有腋神经分支,深部上方为桡神经;并有旋肩胛动、静脉通过。主治肩胛疼痛,手
见六译馆医学丛书条。
证名。指颈项肌肉筋脉牵强引痛。见《证治准绳·杂病》。常可与项强、项痛、颈肿并见。《杂病源流犀烛·颈项病源流》:“颈项强痛,肝肾膀胱病也。三经感受风寒湿邪,则项强。风热胜,宜加味小柴胡汤;湿胜,宜加味逍
病名。即痈生舌下。《喉科指掌》卷五:“舌下痈,此乃脾肾积热故发症于舌下,然舌下有金津、玉液二穴,通于肾经,肾水枯竭,生于此穴,诊其左尺洪数者是也。”参见舌痈条。
病名。出《疡医准绳》卷四。又名腓腨发疽、腓腨疽。由肾水不足积热而成。初起小腿肚漫肿坚硬,紫暗抽痛,进而腐溃。出稠脓者为顺,出清水者为逆。初起宜服仙方活命饮;溃后可服八珍汤;气血两虚者可服十全大补汤;外
出《本草拾遗》。为骨碎补之别名,详该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