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吧>中医中药>中医百科>五走

五走

五味所走的脏器组织。①《灵枢·九针》:“酸走筋,辛走气,苦走血,咸走骨,甘走肉”。②《灵枢·五味》:“酸先走肝,苦先走心,甘先走脾,辛先走肺,咸先走骨。”《素问·至真要大论》“先走”作“先入”,其义相同。

猜你喜欢

  • 千年老鼠屎

    见《本草纲目拾遗》。为天葵子之别名,详该条。

  • 积吐

    病证名。指宿食积滞不消而引起的呕吐。《证治准绳·幼科》:“积吐,眼胞浮,面微黄,足冷肚热,昼轻夜重,儿大者脉沉缓,此宿冷滞脾,故吐黄酸水;或有清痰,脉实而滑,为食积所伤,吐酸馊气;或宿食并出,儿小者,

  • 毒药

    ①古代统称治病的药物为“毒药”。《素问·移精变气论》:“今世治病,毒药治其内,针石治其外。”《素问·藏气法时论》:“毒药攻邪,五谷为养,五果为助,……。”②现代指药性剧烈,有毒、副作用,能导致中毒的药

  • 局部选穴法

    指在病变局部选穴治疗的方法。如额痛取印堂、攒竹;胃痛取中脘、梁门等。适用于周身体表各部的局部病变,对内脏和深部疾患亦有一定疗效。

  • 泡舌

    病名。《焦氏喉科枕秘》卷一:“此症因火上冲,痰随火上注,舌忽胀满口中,软如猪尿泡形,不疼痛,口中流涎,妨言语。”治宜清热泻火,祛痰消肿。可选用黄连温胆汤加减。或结合全身情况辨证施治之。

  • 痸疭

    即瘛疭。见《伤寒论·辨太阳病脉证并治》。详瘛疭条。

  • 妊娠消渴

    病证名。见《竹林女科证治》。即胎前消渴。详该条。

  • 镇定

    推拿手法名。见杜自明《中医正骨经验概述》。在使用分筋或理筋等手法结束时,保持手法的短暂静止状态,以巩固和加强其展筋定痛等作用的一类手法。操作方法有两种:①用手指或手掌静压在患处片刻。②用手握住患部肢体

  • 初生着噤

    即着噤。见《幼幼新书》卷五。详着噤条。

  • 尾骶骨伤

    病名。即骶椎和尾骨伤折。见《伤科补要》卷二。又名尻骨伤。由跌打、压撞所伤。局部肿胀、疼痛,压之加剧,行走、坐卧受限,尤其不能仰卧及翻身。治宜手法复位,予以固定。余治法参见背脊骨折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