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吧>中医中药>中医百科>乳儿法

乳儿法

小儿乳哺法。《幼科类萃·乳哺论》:“初生芽儿,藉乳为命,乳哺之法,不可不慎。”乳母以乳哺儿,要捉去宿乳。《备急千金要方》:夏不去热乳,令儿呕逆;冬不去寒乳,令儿咳痢。《儒门事亲·过爱小儿反害小儿说》:“婴儿之病,伤于饱也。今人养稚子,不察肠胃所容几何,但闻一声哭,将谓饥号,急以潼乳纳之儿口,岂复知量,不吐不已。”《证治准绳·幼科》:“乳贵有时,食贵有节。”必须乳勿过量,宁饥勿饱。《颅囟经》:“乳后抱儿,使其身直。恐软弱颠倒,致乳溢出。”至于乳子之母,尤宜谨节,饮食下咽,乳汁便通;情欲动中,乳汁便应。《保婴撮要》:“小儿初生,须令乳母慎七情六淫,厚味炙煿,则乳汁清宁,儿不致疾。否则阴阳偏胜,气血滞腾,乳汁败死,必生诸证”。当母乳不足或母体患病时,可兼用或改用代乳品。《古今医统》:“初生时或未有奶子,产妇之乳未下,可用猪乳代之,可免惊痫痘疮。钱氏曰:初生小儿至满月内,可常取猪乳滴口中最佳。”大抵乳哺不可过饱。故谚云:小儿常病,伤于饱也。又云:忍三分饥,吃七分饱。亦至论也。

猜你喜欢

  • 卑惵(diē 碟)

    证名。指自怯畏惧之状。《证治要诀·怔忡》:“有痞塞不饮食,心中常有所怯,爱处暗或倚门后,见人则惊避,似失志状,此名为卑惵之证,以血不足故尔,谷神嘉禾散加当归半钱,黄芪半钱。”此症多迁延难愈,宜养血补心

  • 产后心风

    病名。清·施雯《盘珠集胎产证治》:“心虚而受风邪,遂成惊悸,名曰心风,其证目睛不转,其脉动而弱,宜大补气血,其作风治,速之危矣。”

  • 医悟

    综合性医书。12卷。清·马冠群撰于1893年。本书荟辑《内经》及历代医书结合个人经验整理而成。内容分述望、闻、问、切四诊,杂病、伤寒、妇科、外科病证治,集方等类。作者对所引古典医籍的有关论述有所改正。

  • 赤鼻

    病证名。①小儿鼻色赤,乃脾胃实热,治宜清脾泻热;用泻黄散。如只微赤,则为脾胃虚热;宜异功散加升麻、柴胡治之(《证治准绳》)。参见鼻条。②见《中医外科概要》。即酒齇鼻,详该条。

  • 红花艾

    见萧步丹《岭南采药录》。为益母草之别名,详该条。

  • 香瓜丸

    《小儿药证直诀》卷下方。大黄瓜(黄色者,去瓤)一个,大黄(湿纸裹、煨至纸焦)、胡黄连、柴胡、鳖甲(醋炙黄)、芦荟、青皮、黄柏各等分。除黄瓜外为末,将黄瓜割开顶,填入药末至满,盖口敷定,慢火煨熟,面糊为

  • 尖头瘟

    病名。出《外科真诠》卷上。即时毒,见该条。

  • 伤冷乳

    病证名。指冷乳伤胃而致的吐泻。《幼科发挥》:“伤冷乳者,所出清冷,面白者是也。”临床多伴有四肢冷,口不渴等。治以温中化滞为主。宜益黄散,煨生姜煎汤调服。

  • 约束

    人体部位。《灵枢·大惑论》:“肌肉之精为约束。”①张景岳《类经》卷十八注:“约束,眼胞也。”②泛指眼睑、眶筋膜、眼外肌等。

  • 风热犯肺

    外感风热之邪,或风寒郁而化热,致肺气宣降失常,证见恶寒发热,咳嗽,咯痰黄稠,不易咳出,舌红脉浮数;或兼见咽喉疼痛,鼻流浊涕,口干欲饮等症;重症可见气喘鼻煽,烦躁不安等。治宜疏风泄热,辛凉解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