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吧>中医中药>中药材>乌蔹莓

乌蔹莓

《全国中草药汇编》:乌蔹莓

药材名称乌蔹莓

拼音Wū Liǎn Méi

别名母猪藤、红母猪藤五爪龙五叶藤、五龙草

来源本品为葡萄科植物乌蔹莓Cayratia japonica (Thunb.)Gagnep.,的全草。夏、秋采集,切段,晒干或鲜用。

性味苦、酸,寒。

功能主治解毒消肿,活血散瘀,利尿,止血。用于咽喉肿痛、目翳,咯血,血尿,痢疾;外用治痈肿,丹毒,腮腺炎,跌打损伤,毒蛇咬伤。

用法用量0.5~1两;外用适量,研末调敷或取汁涂患处。

备注(1)治咽喉肿痛、乳痈、热疖疮肿及皮肤创伤发炎红肿等症,可单用本品一两,煎服;也可配合蒲公英、鸭拓草等同用。对热疖疮痈初起及蛇虫咬伤,可用鲜草适量,洗净,捣烂外敷;也可用本品焙干研细,用麻油或凡士林适量,调匀,外敷患处。治小便不畅、尿中带血、尿道涩痛等症,可单用本品一两,煎服;也可配合车前草、马兰根或连钱草萹蓄草等同用。

摘录《全国中草药汇编》

《中药大辞典》:乌蔹莓

药材名称乌蔹莓

拼音Wū Liǎn Méi

别名拔、茏葛(《尔雅》),龙尾、虎葛(《尔雅》郭璞注),五叶莓(陶弘景),笼草、乌蔹草(《蜀本摹》),五叶藤(《履巉岩本草》),五爪龙草(《医学正传》),赤葛、赤泼藤(《纲目》),五龙草(《本草述》),母猪藤(《草木便方》),五叶茑(《现代实用中药》),血五甲(《贵州省中医验方秘方》),过山龙(《南京民间药草》),绞股兰(《江苏植药志)),猪婆藤、五爪藤、鸡丝藤(《中国土农药志》),五爪金龙(《浙江民间草药》),小母猪藤(《四川中药志》),地老鼠、铁散仙、酸甲藤、五甲藤、铁称陀(《湖南药物志》),五

出处《唐本草》

来源葡萄科植物乌蔹莓全草。夏、秋采收。

原形态多年生蔓生草本。茎紫绿色,有纵棱,具卷须,幼枝有柔毛,后变光滑。叶为掌状复叶,具小叶5枚,排列成鸟爪状,中间小叶椭圆状卵形长4~6厘米,宽2.5~3厘米,小叶柄长2~3厘米,先端短尖,基部楔形或圆形,两侧的4枚小叶渐小,成对着生于同一小叶柄上,但又各具小分叶柄,小时的边缘具较均匀的圆钝锯齿,总叶柄长3~5厘米。聚伞花序腋生,横径6~15厘米,序梗长3~12厘米;花小,黄绿色,具短梗;萼杯状;花瓣4,卵状三角形;雄蕊4,与花瓣对生,花药长椭圆形;雌蕊1,子房上位,2室。浆果倒圆卵形,横径约7毫米,成熟时黑色。种子2~4粒。花期6月。果期8~9月。

生境分部生长于旷野、山谷、林下。分布华东、中南及西南各地。

化学成分全草含阿拉伯聚糖(araban)、粘液质、硝酸钾、甾醇、氨基酸、酚性成分、黄酮类。根含生物碱、鞣质、淀粉、树胶。果皮中含乌蔹甙。

性味苦酸,寒。

①《唐本草》:"味酸苦,寒,无毒。"

②《履巉岩本草》:"甘,寒,无毒。"

③《贵阳民间药草》:"苦辛,平,无毒。"

归经《闽东本草》:"入心、肝、胃三经。"

功能主治清热利湿,解毒消肿。治痈肿,疔疮,痄腮,丹毒,风湿痛,黄疸,痢疾,尿血,白浊。用于咽喉肿痛、疖肿、痈疽、疔疮、痢疾、尿血、白浊、跌打损伤、毒蛇咬伤。

①陶弘景:"捣敷疮肿,蛇虫咬处。"

②《唐本草》:"主风毒热肿,游丹,蛇伤,捣敷并饮汁。"

③《履巉岩本草》:"治痈疽发背,捣烂罨患处。"

④《纲目》:"凉血解毒,利小便;根擂酒服,消疖肿。"

⑤《草木便方》:"清热解毒,涂疮毒,消结核,九子虚气疡。补益虚损。"

⑥《分类草药性》:"去风散痰。治五种黄病,母猪风;涂疮毒。"

⑦《江苏植药志》:"热水泡,熏腿可止痛。"

⑧《贵阳民间药草》:"治风湿瘫痪。"

⑨《湖南药物志》:"治偏头风,痔疮。"

⑩《闽东本草》:"治热泻,血痢。"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0.5~1两;研末、浸酒或捣汁。外用:捣敷。

复方①治一切肿毒,发背、乳痈、便毒、恶疮初起者:五叶藤或根一握,生姜一块。捣烂,入好酒一盏,绞汁热服,取汗,以渣敷之。用大蒜代姜亦可。(《寿域神方》)

②治项下热肿,俗名虾蟆瘟:五叶藤捣敷之。(《丹溪纂要》)

③治发背、臀痈、便毒:乌蔹莓全草水煎二次过滤,将两次煎汁合并一处,再隔水煎浓缩成膏,涂纱布上,贴敷患处,每日换一次。(《江西民间草药》)

④治无名肿毒:乌蔹莓叶捣烂,炒热,用醋泼过,罨患处。(《浙扛民间草药》)

⑤治臁疮:鲜乌蔹莓叶,捣烂敷患处,宽布条扎护,每日换一次。或晒研末,每药末一两,同生猪脂三两,捣成膏,将膏摊纸上,贴敷患处。(《江西民间草药》)

⑥治喉痹:马兰菊、五爪龙草、车前草各一握。上三物,杵汁,徐徐饮之。(《医学正传》)

⑦治九子滥痒:母猪藤、九子连环草何首乌。炖肉服。(《四川中药志》)

⑧治肺劳咳血:乌蔹莓根三至四钱,煎服。或加侧柏、地榆、青石蛋各三钱,同煎服。(《浙江民间草药》)

⑨治风湿关节疼痛:乌蔹莓根一两,泡酒服。(《贵州草药》)

⑩治小便尿血:五叶藤阴干为末,每服二钱,白汤下。(《卫生易简方》)

⑾治白浊,利小便:乌蔹莓根捣汁饮。(《浙江民间草药》)

⑿治毒蛇咬伤,眼前发黑,视物不清:鲜乌蔹莓全草捣烂绞取汁二两,米酒冲服。外用鲜全草捣烂敷伤处。(《江西民间草药》)

⒀治蜂螫伤:五爪龙鲜叶,煎水洗。(江西《草药手册》)

⒁治跌打损伤:五爪龙捣汁,和童尿热酒服之,取汗。(《简便单方》)

⒂治跌打接骨:血五甲根晒干,研细,用开水调红糖包患处。(《贵州省中医验方秘方》)

⒃小便尿血。用乌蔹莓阴干,研为末。每服二钱,开水送下。

⒄项下热肿(俗名蛤蟆瘟)。用乌蔹莓捣烂敷涂。

⒅乳痈、恶疮初起。用乌蔹莓的藤或根一把、生姜一块。一起捣烂,加好酒一碗,绞取汁,热服令发汗,同时以药渣敷患处。方中的生姜,用大蒜代亦可。

⒆跌打损伤。用乌蔹莓捣汁,加童便,以热酒送服。

临床应用①治疗化脓性感染

取新鲜全草或茎叶洗净,捣烂如泥,敷于患处。或取叶、根研成细末,和凡士林调成20%的软膏;或取其原汁烘干碾粉外用,每日换药1次。治疗疖肿、痈、蜂窝组炎、化脓性淋巴结炎、外伤感染创口、烧伤感染残余创面、脓疱疮、天疱疮、冻疮溃烂、湿疹、皮炎等,具有消肿止痛、祛瘀生新的作用。对一般早中期疖、痈等化脓性感染,敷后即感到清凉舒服,经1~2次即可见炎症消退;对破溃或化脓创面,治疗后脓液明显减少,肉芽新鲜,加速上皮生长。对绿脓杆菌感染创面。经敷药1~2次,可见分泌物培养转阴。鲜草捣泥外敷也可用于关节扭伤和软组织挫伤。使用中未见有副作用及不良反应。此外,也可配成1:1或1:2的鲜草煎剂内服。

②用于接骨及消肿

取洗净泥沙、剔去硬结的新鲜根1斤,糯米饭半碗,千捶成膏敷患处。或在秋冬时采根洗净切片晒干,研成粉末,密封,用时以白酒调成糊状敷于患处。一般敷药12~24小时,如局部感灼热应立即换药,否则容易发泡。治疗关节炎时,一般敷3~7天即可。曾治1例右手尺骨骨折,断面整齐,患部肿痛,经整复后敷上五将草药膏,固定,3天换药1次,1星期去夹板,半月即愈。

备注此外,尚有变种毛叶乌蔹莓的全草,广西民间称为"红母猪藤",亦同等入药。

摘录《中药大辞典》

《中华本草》:乌蔹莓

药材名称乌蔹莓

拼音Wū Liǎn Méi

英文名Japanese Cayratia Herb, Herb of Japanese Cayratia

别名拔、茏葛、龙尾、虎葛、五叶莓、笼草、乌蔹草、五叶藤五爪龙五爪龙草、赤葛、赤泼藤、五龙草、五爪龙藤、母猪藤、五叶茑、血五甲、过山龙、猪婆藤、五爪藤、鸡丝藤、五爪金龙、小母猪藤、地老鼠、铁散仙、酸甲藤、五甲藤、钦称陀、五将草、过江龙、地五加、野葡萄藤、老鸦眼睛藤、老鸦藤、黄眼藤、止血藤、五爪绒。

出处出自《唐本草》。

1.《唐本草》:乌蔹莓,蔓生,叶似白蔹,生平泽。四月、五月采,阴干。

2.《蜀本草》:《图经》云:乌蔹莓蔓生,茎端五叶,花青白色,俗呼为五叶莓,叶有五梗,子黑,一名乌蔹草。

3.《纲目》:乌蔹莓,塍堑间甚多,其藤柔而有棱,一枝一须,凡五叶,叶长而光,有疏齿,面青背淡;七、八月结苞成簇,青白色,花大如栗,黄色,四出;结实大如龙葵子,生青熟紫,内有细子;其根白色,大

来源药材基源:为葡萄科植物乌蔹莓的全草或根。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Cayratia japonica (Thunb.)Gagnep.[Vitis japonica Thunb.]

采收和储藏:夏、秋季割取藤茎或挖出根部,除去杂质,洗净,切段,晒干或鲜用。

原形态乌蔹毒 多年生草质藤本。茎带紫红色,有纵棱;卷须二歧分叉,与叶对生。鸟趾状复叶互生;小叶5,膜质,椭圆形、椭圆状卵形至狭卵形,长2.5-8cm,宽2-3.5cm,先端急尖至短渐尖,有小尖头,基部楔形至宽楔形,边缘具疏锯齿,两面脉上有短柔毛或近无毛,中间小叶较大而具较长的小叶柄,侧生小叶较小;叶柄长可达4cm以上;托叶三角状,早落。聚伞花序呈伞房状,通常腋生或假腋生,具长梗,有或无毛;花小,黄绿色;花萼不明显;花瓣4,先端无小角或有极轻微小角;雄蕊4,与花瓣对生;花盘肉质,浅杯状;子房陷于4裂的花盘内。浆果卵圆形,径6-8mm,成熟时黑色。花期5-6月;果期8-10月。

生境分部生态环境:生于山坡、路旁灌木林中,常攀援于它物上。

资源分布:分布于陕西、甘肃、山东、江苏、安徽、浙江、江西、福建、台湾、河南、湖北、广东、广西、四川等地。

本种在山东和江苏北部地区通称绞股蓝,不可与葫芦科植物绞股蓝混淆。

栽培生物学特性 喜温暖湿润的气候。生长适温为25-30℃,喜半荫环境。对土壤要求不严,庭院、篱旁、林缘等均可栽种。

栽培技术 用扦插繁殖和种子繁殖。打插繁殖:于春季选取粗壮茎蔓,截成长12-15cm的小段作插稳,按行株距15cm×(3-4)cm斜插入苗床, 20d左右,生根长叶时,按行株距40cm×40cm移栽。种子繁殖:于春季播种育苗。条播,行距15cm,将种子均匀括人沟内,覆土2-3cm,浇水保湿。当苗高20-25cm时移栽。此外,还可用压条和分株繁殖。

田间管理 当苗高30cm左右时可搭架缚蔓,以利藤蔓攀援。在6、7月,追肥1-2次。

性状性状鉴别 茎圆柱形,扭曲,有纵棱,多分枝,带紫红色;卷须二歧分叉,与叶对生。叶皱缩;展平后为鸟足状复叶,小叶5,椭圆形、椭圆状卵形至狭卵形,边缘具疏锯齿,两面中脉有毛茸或近无毛,中间小叶较大,有长柄,侧生小叶较小;叶柄长可达4cm以上。浆果卵圆形,成熟时黑色。气微,味苦、涩。

显微鉴别 茎横切面:呈不规则椭圆形。表皮细胞外被乳状突起的角质层,有的细胞含红棕色色素。皮层狭窄,外侧棱脊处有厚角组织,内侧纤维束断续排列成环;粘液细胞散在,内含草酸钙针晶束;有的薄壁细胞含红棕列成环。髓部亦有粘液细胞,含有草酸钙针晶束。薄壁细胞含淀粉粒,有的含有红棕色色素。

叶横切面:表皮外方被角质层,下表皮具非腺毛。叶肉组织中散有粘液细胞,内含草酸钙针晶束。中脉 有4个外韧型线管束。上、下表皮凸起处具厚角组织。

化学成分全草含挥发油0.005%,内有:樟脑(camphor),香桧烯(sabinene),(王古)(王巴)烯(copaene),β-波旁烯(β-bourbonene),别香橙烯(alloaromadendrene),β-榄烯(β-elemene),γ-和δ-荜澄茄烯(cadinene),δ-荜澄茄醇(δ-cadinol),檀香萜醇(santalol),4,8-二甲基喹啉(4,8-dimethyl quinoline),棕榈酸甲酯(methylpalmitate),a-水芹烯(a-phellandrene),乙酸龙脑酯(bornylacetate),辣薄荷酮(piperitone),a-松油醇(a-terpineol),6,10,14-三甲基-2-十五烷酮(6,1O,14-trimethyl-2-pentadecanone),1-二十烷炔(1-eicosyne),十甲基环己硅氧烷(decamethylcylohexasi-loxane)等30种成分。还含芹菜素(apigenin),木犀草素(lute-olin)、木犀草素-7-O-葡萄糖甙(luteolin-7-O-glucoside),羽扇豆醇(lupeol),β-谷甾醇(β-sitosterol),棕榈酸(palmitic acid)以及阿拉伯聚糖(araban),粘液质,硝酸钾,氨基酸等。根中预试含生物碱、鞣质、淀粉,树胶、粘液质等。果皮中含乌蔹色甙(cayratinin)即是飞燕草素-3-对香豆酰槐糖甙-5-单葡萄糖甙(delphinidin-3-p-coumaroylsophoroside-5-monoglucoside)。

药理作用1.抗菌:乌蔹莓注射液1%、10%浓度,用平皿法证明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白色葡萄球菌、溶血性链球菌、卡地球菌、肺炎球菌、流感杆菌均有抑制作用。水煎剂31mg/ml,试管内能抑制钩端螺旋体的生长。

2.抗病毒:乌蔹莓注射液1:10、1:100稀释与病毒混合注入鸡胚尿囊腔内,对流行性感冒病毒A3/沪防-77-56-E2及京科68-1株有明显抑制作用;1:100稀释,在人胚肾组织培养中,对腺病毒3型、副流感病毒仙台株有明显抑制作用。

3.抗炎:乌蔹莓水煎醇沉液28g/kg及醇提液25g/kg灌胃,连续7天,对二甲苯引起的小鼠耳部炎症有抑制作用,两种制剂各以25g/kg灌胃,连续14天,对大鼠塑料环肉芽肿有抑制作用。

4.对免疫功能影响:乌蔹莓水煎醇沉液及醇提液各以25g/kg灌胃,连续14天,均使大鼠胸腺减重;0.5g/只灌胃,连续7天,均使小鼠腹腔巨噬细胞吞噬功能增强。

5.促血栓形成:水煎醇沉液及醇提液各以25g/kg灌胃,连续14天,明显促进大鼠体外血栓形成和血小板粘附。

毒性乌蔹莓水煎醇沉液及醇提液腹腔注射对小鼠的半数致死量分别为51.12g/kg及102.8g/kg。

性味苦;酸;寒

归经心;肝;胃经

功能主治清热利湿;解毒消肿。主热毒痈肿;疔疮;丹毒;咽喉肿痛;蛇虫咬伤;水火烫伤;风湿痹痛;黄疸;泻痢;白浊;尿血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15-30g;浸酒或捣汁饮。外用:适量,捣敷。

各家论述1.陶弘景:捣敷疮肿,蛇虫咬处。

2.《唐本草》:主风毒热肿,游丹,蛇伤,捣敷并饮汁。

3.《履巉岩本草》:治痈疽发背,捣烂罨患处。

4.《纲目》:凉血解毒,利小便;根擂酒服,消疖肿。

5.《草木便方》:清热解毒,涂疮毒,消结核,九子虚气疡。补益虚损。

6.《分类草药性》:去风散痰。治五种黄病,母猪风;涂疮毒。

7.《江苏植药志》:热水泡,熏腿可止痛。

8.《贵阳民间药草》:治风湿瘫痪。

9.《湖南药物志》:治偏头风,痔疮。

10.《闽东本草》:治热泻,血痢。

摘录《中华本草》

猜你喜欢

  • 白蜡花

    药材名称白蜡花拼音Bái Là Huā出处贵州来源为木犀科植物白蜡树的花。原形态植物形态详"白蜡树皮"条。功能主治止咳,定喘。治咳嗽,哮喘。用法用量内服:煎汤,

  • 胡豆草

    《中药大辞典》:胡豆草药材名称胡豆草拼音Hú Dòu Cǎo出处《四川中药志》来源为唇形科植物无柄黄芩的全草。原形态直立草本。茎四方形,紫色,高25~35厘米。叶对生;三角状卵形,

  • 楸叶

    《中药大辞典》:楸叶药材名称楸叶拼音Qiū Yè出处《本草拾遗》来源为紫葳科植物楸的叶片。性味《纲目》:"苦,小寒,无毒。"功能主治消肿拔毒,排脓生肌。治肿疡,发背,瘰疬

  • 救军粮叶

    《中药大辞典》:救军粮叶药材名称救军粮叶拼音Jiù Jūn Liánɡ Yè出处《滇南本草》来源为蔷薇科植物火棘的叶。原形态形态详"赤阳子"条。功能主

  • 青刺尖

    《全国中草药汇编》:青刺尖药材名称青刺尖拼音Qīnɡ Cì Jiān别名炮筒果、牛奶捶、鸡蛋糕、梅花刺、枪子果、打枪果、阿那斯、狗奶子、蒙自扁核木来源蔷薇科扁核木属植物扁核木Prinsepi

  • 羊蹄暗消

    《全国中草药汇编》:羊蹄暗消药材名称羊蹄暗消拼音Yánɡ Tí àn Xiāo别名蝴蝶暗消、藤子暗消、苦胆七、燕子尾来源西番莲科月叶西番莲Passiflora alteb

  • 丁香枝

    《中药大辞典》:丁香枝药材名称丁香枝拼音Dīnɡ Xiānɡ Zhī出处《纲目》来源桃金娘科植物丁香的枝。功能主治《纲目》:"治一切冷气,心腹胀满,恶心,泄泻虚滑,水谷不消。"用法

  • 土大黄

    《全国中草药汇编》:土大黄药材名称土大黄拼音Tǔ Dài Huánɡ别名红筋大黄、金不换[江西、湖北]、血三七、化雪莲、鲜大青[江苏苏州]来源为蓼科酸模属植物土大黄Rumex madaio Makin

  • 粗糙凤尾蕨

    药材名称粗糙凤尾蕨拼音Cū Cāo Fènɡ Wěi Jué别名井口边草[云南]来源蕨类凤尾蕨科粗糙凤尾蕨Pteris laeta Wall.,以全草入药。生境分部西南地区。性味微

  • 醉魂藤

    《全国中草药汇编》:醉魂藤药材名称醉魂藤拼音Zuì Hún Ténɡ别名野豇豆、老鸦花来源萝藦科醉魂藤Heterostemma alatum Wight,以根、全株入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