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吧>中医中药>中医百科>久痢

久痢

痢疾久延不愈者。见《诸病源候论·痢病诸候》。多因痢症久延,脾胃亏损,中气下陷所致。症见大便常带粘冻血液,腹部隐痛,虚坐努责,甚至脱肛肌肉消瘦,神疲乏力,食欲减退等。《丹溪心法·痢》:“下痢久不止,发热者,属阴虚,用寒凉药,必兼升散药并热药。”又:“其或久痢后,体虚气弱,滑下不止,又当以药涩之。可用诃子肉豆蔻白矾半夏。甚者添牡蛎,可择用之,然须用陈皮为佐,恐大涩亦能作痛。”《景岳全书·杂证谟》:“久痢阳虚,或因攻击寒凉太过,致竭脾肾元神而滑脱不止者,本原已败,虽峻用温补诸药,亦必不能奏效矣,宜速灸百会气海天枢神阙等穴以回其阳。”《张氏医通·大小府门》:“久痢不瘥,虽所下渐减,而津血枯槁,肛门涩滞者,千金羊脂煎,润以导之。”“久痢,虚冷,滑脱,脉细,皮寒,少气,畏食,不能言,或时发虚热者,附子理中汤,加肉桂肉果、诃子。”《慎斋遗书·痢》:“久痢必用制过乳香、没药行气行血。盖气行则后重自除,血行则便脓自止,再用白芷醒脾人参补气甘草白芍和中。痢久,小腹痛,破故、小茴、杜仲以固肾,痢不止加续断;久痢,腹痛,如湿热为害里急后重者,用姜汁炒川连。”一般治久痢脱肛脾虚下陷,宜用三奇散补中益气汤肾气不固,用桑螵蛸散阴血已亏,湿热未尽,用驻车丸脾肾阳虚,渐见滑脱者,用桃花汤真人养脏汤等方。参见痢疾、虚痢等条。本病可见于慢性结肠炎、局限性肠炎、溃疡性肠结核、慢性细菌性痢疾及阿米巴痢疾等疾患。

猜你喜欢

  • 病名。亦称痃气。①指腹部两侧筋脉扛起急痛的疾患。《太平圣惠方·治痃癖诸方》:“痃者,在腹内近脐左右,各有一条筋脉急痛,大者如臂,次者如指,因气而成,如弦之状,名曰痃气也。”《杂病源流犀烛·积聚症瘕痃癖

  • 助道方服药须知

    方书名。又名《服药须知》。1卷。宋·温大明撰。刊于1216年。约十五世纪中期经熊宗立重编,改题《温隐居备急海上仙方》(又名《温隐居海上仙方》、《温氏海上仙方》),共载77种病症。每症撰七言四句歌诀一首

  • 煎厥

    厥证之一。①指虚损、精绝所致昏厥的病证。《素问·生气通天论》:“阳气者,烦劳则张,精绝,辟积于夏,使人煎厥。目盲不可以视,耳闭不可以听,溃溃乎若坏都,汨汨乎不可止。”《不居集》卷四:“人身肾与膀胱竭绝

  • 厚白滑苔

    苔白而厚,津液甚多。此为脾阳不振,寒湿停滞之象,宜温中健脾化湿(见《伤寒舌鉴》)。

  • 形骸

    形,形身;骸,骸骨;统指身体躯壳而言。《灵枢·天年》:“百岁,五脏皆虚,神气皆去,形骸独居而终矣。”

  • 进针器

    针刺器具。一种利用弹簧装置将针迅速弹入皮下的针刺辅助器具。可以减轻针刺疼痛。目前市售的有套节型和拉杆型的两种。

  • 目脓漏

    病名。《诸病源候论》卷二十八:“目是肝之外候,上液之道,风热客于睑眦之间,热搏于血液,令眦内结聚,津液乘之不止,故成脓汁不尽,谓之脓漏。”即漏睛。详该条。

  • 喉刺

    病名。《囊秘喉书》:“多因劳病未愈,虚火上炎,荣血已竭。其症上腭有红点,密密如蚊齧痕。”治宜滋阴降火。可选知柏地黄汤、左归饮等加减。

  • 水瓜

    见萧步丹《岭南采药录》。为丝瓜之别名,详该条。

  • 白尖黄根舌

    舌尖白苔,舌根黄苔的舌象。为表里同病,里证多于表证之候。可先解表而后攻里,亦可表里同治(见《伤寒金镜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