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帝内经素问·病能论》方。泽泻、白术各十分,麋衔五分。为末,每服三指撮,食前冲服。治酒风,身热解堕,汗出如浴,恶风少气。
病名。野葛系钩吻的古籍别名。即钩吻中毒。详该条。
见《杂病源流犀烛·内伤外感门》卷二十一。即红花汤,见该条。
见《本草纲目》。为南沙参之别名,详该条。
五脏精气荣华于体表的组织或部位。《素问·六节藏象论》:“心……其华在面”;“肺……其华在毛”;“肾……其华在发”;“肝……其华在爪”;“脾……其华在唇四白”。面、皮毛、爪甲、头发和唇四周,明润光泽为各
病名。见《疡科选粹》卷三。即乳蛾。详横鹅条。
骨名。又名成骨。即胫骨。参胻骨条。
出《金匮要略·呕吐哕下利病脉证并治》。指口中涎多或呕出涎沫的症状,多属饮邪。治宜温化,可用半夏干姜散、小青龙汤、五苓散、吴茱萸汤等方。因脾虚不能约束津液者,宜六君子汤加减;挟寒而脉迟细者,加肉桂、干姜
见《中国药用植物志》。为大戟之别名,详该条。
【介绍】:见吴杰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