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吧>中医中药>中医百科>上迎香

上迎香

经外奇穴名。出《银海精微》。别名鼻通鼻穿穿鼻,位置缺如。近代定位于鼻骨下凹陷中,当鼻唇沟上端尽处。布有筛前神经,滑车下神经,眶下神经分支和面动、静脉。主治过敏性鼻炎,肥大性鼻炎,萎缩性鼻炎,鼻旁窦炎,鼻瘜肉,烂弦火眼感冒头痛等。沿皮刺0.5~1寸。

猜你喜欢

  • 丹毒发

    病名。出《外科大成》卷二。又名丹毒发疽。多因服丹石之类药物所致。发于背,初起细癗无数,形如汤火所伤,赤晕延开,烦渴思饮。治宜内服黄连消毒饮,兼服国志膏,或六味地黄汤徐饮;外用生牛肉薄片贴之,或香油调青

  • 童女

    未成年的女孩。

  • 湿毒

    出《素问·五常政大论》。湿气郁积成毒而致病。其特点为慢性过程,病灶渗出物多并较难愈合。如湿毒积于肠而下注,可致湿毒便血;湿毒下注于肌肤,则小腿溃烂流水,称湿毒流注。

  • 眼癣

    病证名。多由脾经湿热,复受风邪,风与湿热相搏而发。症见眼眶红赤,痒痛难忍,历久不愈。治宜内服清热祛风,除湿止痒之剂,外予棉裹散薰洗,或用郁金、胆矾、月石、炉甘石研细末,用鸡蛋黄熬油调敷。参见眼弦赤烂条

  • 漏汗

    证名。指汗出如水,漏泄不止。又作灌汗。多因发汗太过所致。《伤寒论·辨太阳病脉证并治法》:“太阳病,发汗,遂漏不止。”后人据此称之为漏汗。《脉经》卷六:“肺脉……其濡而散者,当病漏汗(漏,一作灌)。”漏

  • 太清调气经

    气功学专著。撰者不详,约为唐代人作品。本书专述调气、行气、服气、胎息等以呼吸锻炼为主的功法,除委气法、闭气法外,还介绍了调气、练气的经验,如谓:“夫服气者,先以无思无虑,绝缘息念,即兀然和气;心不定即

  • 暖病

    病证名。见清·许宣治《小儿诸热辨》。小儿纯阳之体,稍寒无妨,过暖则病。如果衣被过厚,室温过高,或睡时覆盖过严,气不得泄,均可导致身热面赤,心烦多啼,谓之暖病。既非外感,亦非内伤,宜即去其过厚的衣被,调

  • 乳子伤寒

    病证名。出《幼幼集成》。指婴幼儿感受寒邪而引起的急性发热性疾病。初起寒邪在表,恶寒,身热,无汗,沉迷;如表寒化热,则必热势增高,心烦,口渴;如便秘,小便黄涩者,则为热邪传里之候。初起表寒,治宜辛温解表

  • 赤疳

    出《诸病源候论》卷十八。五疳之一。详五疳条。

  • 大力黄

    见《广西野生资源植物》。为千斤拔之别名,详该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