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吧>中医中药>中医百科>上热下寒

上热下寒

证名。指上部表现为热,下部表现为寒的病证。该证有两种不同性质的类型:①厥阴病证型之一。亦即寒热错杂表现之一。患者在同一时期内,上部表现为热性、下部表现为寒性的证候。如外感病误用攻下,引致大泻不止,津液损伤,使热邪上升而咽喉痛,甚则咯黄痰或血痰;寒盛于下则泄泻、肢冷、脉沉迟。《灵枢·刺节真邪》:“上热下寒,视其虚脉而陷之于经络者取之,气下乃止,此所谓引而下之者也。”参厥阴病条。②指下元虚寒,导致阳气上越之证。《中医临证备要·上热下寒》:“足胫寒冷,而反微红似酣,兼见形寒,脉沉细,或伴大便泄泻,系下元虚寒,阳气上越,称做‘戴阳’,为虚脱证候之一。急用白通汤回阳。”参见寒热错杂、戴阳条。

猜你喜欢

  • 太阳阳明并病

    指太阳经病又併发阳明经证候。《伤寒论·辨太阳病脉证并治》:“二阳并病,太阳初得病时,发其汗,汗先出不彻,因转属阳明,续自微汗出,不恶寒。若太阳病证不罢者,不可下,下之为逆,如此可小发汗。设面色缘缘正赤

  • 天平一枝香

    见《药材学》。为大戟之别名,详该条。

  • 因人制宜

    治疗基本法则之一。按照病人的体质、性别、年龄、生活习惯以及过去病史的不同,而制定适宜的治疗方法。例如性别方面,男女的生理不同,各有特殊疾患,治疗时要考虑其生理、病理特点;年龄方面,小儿脏腑柔弱,老人气

  • 伤寒证治准绳

    见伤寒准绳条。

  • 号筒草

    见《植物名实图考长编》。为博落回之别名,详该条。

  • 两胁痛

    证名。见《慎斋遗书》卷九。多由邪袭少阳,肝胆湿热蕴结,或痰瘀阻滞所致。有外感、内伤之分。《杂症会心录》卷下:“两胁之痛皆属肝胆为病。内伤者,不外气血两端,外感者,责在少阳一经而已。”治宜和解少阳,行气

  • 潘硕甫

    【介绍】:见潘楫条。

  • 骈(pián 楩)产

    骈,并列或一对。骈产即双生。详该条。

  • 阳气

    与阴气相对。泛指事物的两个相反相成的对立面之一。就功能与形态来说,阳气指功能;就脏腑功能来说,指六腑之气;就营卫之气来说,指卫气;就运动的方向和性质来说,则行于外表的、向上的、亢盛的、增强的、轻清的为

  • 脾主运化

    脾的主要功能之一。运化包括两方面:一是运化精微,从饮食中吸收营养物质,使其输布于五脏六腑各器官组织。《素问·经脉别论》:“饮入于胃,游溢精气,上输于脾,脾气散精,上归于肺。”一是运化水湿,促进体内水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