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绍】:见张升蛟条。
病证名。见《竹林女科证治》。妇人因大怒之后,经血暴下或淋沥不止。乃暴怒伤肝,肝不藏血,以致经血妄行而成崩漏。治宜平肝养血。方用养血汤(当归、白芍、白术、茯苓、香附、青皮、柴胡、甘草)。
①见《福建中草药》。为夜关门之别名。②见《广东中草药》。为丁癸草之别名。各详该条。
【介绍】:宋代人。生平不详。著《陈氏小儿方》1卷,已佚。
寒证与热证交错在一起同时出现。如上热下寒、上寒下热、表热里寒、表寒里热等证。参见各条。
病名。清·黄庭镜《目经大成》卷二:“有混睛障尽去,独存一翳,洁白映人,本科(眼科)曰孤星伴月。”属宿翳,详该条。
常用外治法之一。出《外科精义》卷上。即以药煎汤,乘热湿敷、淋洗、浴渍或熏洗患部,以达治疗目的的之法。具有疏通腠理,调和血脉,祛邪消毒的作用。外科疮疡及骨伤多用之。如治疮疡初肿未溃的葱归溻肿汤;治诸疮已
痘疮的病因。《痘疹方论》:痘疮“凡身壮热,大便坚实,或口舌生疮,咽喉肿痛,皆疮毒未尽,用四味射干鼠粘子汤。”
经外奇穴名。出《千金要方》。位于上腭腭缝际前端,当齿龈上缘中点处。主治黄疸等。斜刺0.1~0.2寸;或点刺出血。
①《杂病源流犀烛·面部门》卷二十二方。桑白皮、玄参、枳壳、杏仁、升麻、防风、赤芍药、菊花、黄芩、炙甘草、旋覆花、葶苈子。水煎服。治肺经壅热,白睛肿赤。②《妇科玉尺》卷二方。桑白皮、茯苓、橘红、白术、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