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吧>中医中药>中医典籍>寿世保元>诸气

《寿世保元》诸气·

下手脉沉。便知是气。沉极则伏。涩弱难愈。其或沉滑。气兼痰饮病也。

人禀天地阴阳之气以生。藉血肉以成其形。一气周流于中。以成其象。形神俱备。乃为之全人。故气阳而血阴。能溉周身。而无一毫之间断也。血则随气而行。气载乎血者也。有是气必有是血。有是血必乘乎是气。二者行则俱行。一息有间。则病矣。今之人不知忿怒惊恐悲哀而损其身。忧愁思虑以伤其气。故人之病。多从气而生。致有中满腹胀。积聚喘急。五膈五噎皆由于气也。

一论男子妇人一切气不和。多因忧愁思虑忿怒伤神。或临食忧戚。或事不随意。使抑郁之气。留滞不散。停于胸膈之间。不能流畅。致心胸痞闷。胁肋虚胀。噎塞不通。嗳气吞酸。呕哕恶心。头目昏眩。四肢倦怠。面色痿黄。口舌干枯。饮食减少。日渐消瘦。或大肠虚闭。或内病之后。胸中虚痞。不思饮食。并皆治之。

分心气饮青皮(去穣二钱)陈皮(二钱)半夏(二钱姜炒) 白茯苓(去皮二钱)木通(二钱) 官桂(五分)赤芍(二钱) 桑白皮(三钱)大腹皮(三钱)紫苏(一钱)羌活(二钱)甘草(八分)

上锉作剂。生姜三片。枣一枚。灯心十茎。水煎。温服。性急。加柴胡。多怒。加黄芩食少。加砂仁神曲。咳嗽。加桔梗半夏。胸膈痞闷。加枳实香附。三焦不和加乌药。气闭加萝卜子、枳壳。气滞腰疼。加木瓜枳壳。上焦热。加黄芩。下焦热。加栀子。翻胃。加沉香磨服。水气面目浮肿。加猪苓泽泻车前木瓜葶苈麦门冬。气块。加三棱莪术。一方。去赤芍羌活。加枳壳桔梗木香槟榔香附莪术藿香。治忧思郁怒诸气。

一论七情之气。结成痰涎。状如破絮。或如梅核。在咽喉之间。咯不出。咽不下。或中脘痞闷。气不舒快。或痰涎壅盛。上气喘急。或因痰饮。恶心呕吐等症。

加味四七汤半夏(汤泡五两) 白茯苓(去皮四两) 川浓朴(姜炒三两)紫苏(二两)桔梗(二两)枳实(麸炒二两)甘草(一两)

上锉作十剂。生姜七片。枣一枚。水煎。热服。一方。治梅核气。加槟榔

一论一切气滞。心腹饱闷疼痛。胁肋胀满难消。呕吐酸水。痰涎不利。头目昏眩。并食积酒毒。及米谷不化。或下痢脓血。大小便结滞不快。风壅积热。口苦烦躁。涕唾稠粘。此药最能流湿润燥。推陈致新。滋阴抑阳。破结散郁。活血通经。治气分之圣药也。宜此

利气丸大黄(生用六两) 黑丑(头末六两)木香(一两)槟榔(一两)枳壳(麸炒一两)香附(末炒四两)青皮(去穣一两)陈皮(去白一两)莪术(煨一两)黄连(一两)黄柏(三两)

上为细末。水丸梧子大。每服六七十丸。或百丸。临卧。淡姜汤送下。以利为度。如不利。加丸数。通利则愈。

瑞竹堂加黄芩当归各一两。

一论脾胃不和。过食生冷油腻。面粉湿面。停滞不化。胸膈满闷。呕逆恶心。腹胁膨胀心脾疼痛。憎寒壮热。或面目四肢浮肿。甚至脏腑闷涩。上气喘息。卧睡不安。俱是因气所伤寒气、咽气、膈气、滞气、气痞、气癖、气块、一切气并治。用此沉香化气丹

附子(一斤炒内四两生用)黑牵牛(头末八两)苍术(米泔浸炒四两)青皮(去穣炒五两)陈皮(五两)山药(二两)枳壳(麸炒二两)枳实(麸炒二两) 川浓朴(姜汁炒一两)三棱(煨二两)莪术(煨二两)紫苏(煨二两)木香(一两)沉香(七钱半)丁香(三两) 丁皮(二钱二分) 官桂(五钱)干姜(一两)砂仁(一两) 良姜(一两)白豆蔻(去壳一两) 南星(泡一两)半夏(泡一两)人参(五钱)草果(去壳一两五钱)槟榔(一两) 白茯苓(去皮一两)石菖蒲(二两) 萝卜子(炒一两)神曲(炒二两)山楂(去子二两)

上为细末。醋糊为丸。如桐子大。每服五十丸。临卧。淡姜汤送下。膀胱疝气。空心。

盐汤下。如要大便通利。渐加至百丸。仍看老幼盛衰。增减丸数。此药蠲积聚。化滞气。逐利病原。立见神效。药性温平。不损元气。常服三五丸。疏风顺气。和胃健脾。消酒化食。宽中快膈。消磨痞块。孕妇不宜服。

一论男妇中风中气。牙关紧闭。口眼 斜。不省人事。并传尸骨蒸劳瘵。卒暴心疼。毒厉瘴疟。小儿急慢惊搐。妇人产后中风。赤白痢疾。一切急暴之症。最能顺气化痰。神效。苏合香沉香木香丁香白檀安息香(酒熬膏各一两)麝香(三钱)香附白术(去芦)诃子荜茇(各一两)犀角(锉屑二钱)朱砂(一两) 片脑 苏合油(入安息香膏内各五钱)

上将各味切片。研为细末。入脑麝、安息香、苏合油。同药拌匀。炼蜜为丸。每丸秤过一钱用蜡包裹。每用大人一丸。小儿半丸。去蜡皮。以生姜自然汁化开。擦牙关。另用姜汤少许调药。灌下。

一人饮酒大醉后。气往外。仰头出不尽。有出气无收气。此乃气不归元。死在须臾。诸药不效。余以韭菜根捶烂。入陈酽醋炒热。绢包熨脐下。此一包冷了。又另换一包。熨至脐下温暖。气渐降而归元矣。妙不可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