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吧>中医中药>中医典籍>中国医学通史>推拿和气功养生

《中国医学通史》推拿和气功养生·

一、推拿流派

正是从民间到皇宫对推拿的需求,促进了推拿一法在近代的发展,产生了不同的流派。

脏腑点穴流派(略)

一指禅推拿流派

现在广泛流传的一指禅推拿,相传是清朝同治年间(1862~1874)由河南擅长于一指掸推拿的“太医”李鉴臣客居扬州时所传。李鉴臣传一指禅推拿与丁凤山(道名,原名丁永春,约1842~1915)江苏扬州西门人。丁氏善骑马射箭,并考取武秀才,颇得李氏真传,在江浙二省极负盛名,有传人20余名。丁氏一指禅推拿尤擅长治疗脾胃疾患,先行医于江都,继开业于上海,就诊者踮趾相接。为使一指禅推拿不断光大,丁凤山之徒王松山(道名,原玉涟,1873~1963,扬州西门人)在1920年聚丁氏传人10余名在上海成立了推拿研究会。参加研究会的同道每月讨论一次,重在交流临床心得和手法应用的体会,并聘有书记员担任记录。王松山的一指禅推拿经验由其徒王子宗整理成《一指定禅》,为一指禅推拿的发展作出了可贵的贡献。丁凤山之侄孙丁秀蜂,更在继承祖传一指禅推拿的基础,于40年代独创了滚法推拿,为一指掸推拿流派又添新技。到1949年,一指掸推拿医师已有40余人,是江浙乃至全国的一支比较有影响的推拿队伍。

一指禅推拿强调手法以柔和为贵,柔中寓刚,刚柔相济,操作时动作连贯细腻,雅而不俗,法之所施,使患者不分所苦。操作中,遵循“推穴道,走经络”,以通调脏腑气血,扶正祛邪。为此,一指禅推拿十分注意功法锻炼,不仅要求学者习练内功“易筋经十二势”,还要求刻苦习练各种手法,达到“持久、柔和、有力、均匀”的境界。

内功推拿流派(略)

二、推拿著作

《推拿指南》

作者唐元瑞,刊于l905年。是书7卷,前六卷乃辑前人各家所说,唯第七卷最具特色,详论了61种眼疾的推拿手法。如:“凡眼不能远视者,水盛而火衰也。宜补心经,补脾土,掐离宫,清肾经,掐肾节。”是我国推拿按摩史上以推拿手法治疗眼病比较早的记载,并由此开辟了用推拿手法治疗眼科疾病。

《黄氏医话》

作者黄汉如,刊于1915年。这是目前所能见到的第一部推拿医话,记载了作者本人数十年运用一指禅推拿治病的验案和心得,介绍了一指掸推拿的来源和特点,对于后人学习一指禅推拿来有启迪。

三、气功养生

在近百年气功养生的发展中,最值得注意的是本世纪初叶在我国知识界兴起的静坐养生热潮,出现了讲静坐的专著若干种,其中最杰出的当推蒋维乔的《因是予静坐法》。

蒋维乔(1873~1958),字竹庄,号因是子。江苏武进人。自幼练习气功(静功),对气功有精深造诣。1914年,蒋维乔得知日本流行“冈田式静坐法”,很有感触,认为这是我国固有的养生法,于是根据自身的练功体验,写成《因是子静坐法》一书由商务印书馆出版,是书分为“原理篇”、“方法篇”和“经验篇”。“原理篇”中,蒋氏运用西医生理学、心理学知识,对静坐进行了初步的探讨,论述了人体的重心及静字的真谛;“方法篇”中介绍了练功的要求、姿式、时间和呼吸等,提出自然呼吸(腹式呼吸)和正呼吸(逆呼吸)两种呼吸形式,并专门论述了练功的反应(静坐时腹内之震动);在“经验篇”中介绍了作者自己从幼年、青年至中年长达20余年的练功经验和研究心得,记有“二十余年之研究”、“静坐宜知忘字诀”、“静坐不可求速效”、“震动与成效无关系”、“静坐方睡眠之关系”、“静坐与食物之关系”等l0节。书中介绍的静坐方法,主要是内丹系统中的意守丹田法(着重下丹田)与调息法,但他未用铅汞、坎离等内丹田术语,而用通俗易懂的文字介绍,所以颇受读者欢迎,1917年再次出版,在国内流传很广,使传习静坐法的人与日俱增,遍及全国及南洋各地。

1915年,蒋维乔在北京开始研究佛学,曾习密宗,又根据《童蒙止观》、《释禅波罗密次弟法门》的内容撰写《因是予静坐法续编》一书,该书在内容上吸收了佛教气功的很多理论和方法,有了新的阐发,成为因是予静坐派气功的中坚。其核心是:系统发挥了数息观法,这对诱导入静和调息锻炼有很大的指导意义。总的看来,蒋氏所言静坐之内容,包括了内丹术、止观法门以及各种藏密的静功功种。所以其实质与静功一般无二,正如他自己在《因是予静坐卫生实验谈》一书的绪言中所道:“静坐这两个字很响亮,通俗易解,我也就取用了这个名词。”

丁福保(1874~1952),字仲祜,江苏无锡人,蒋维乔的挚友。于1921年编纂出版了《静坐法精义》。

四、其他

此期讲静坐法的还有:陈乾明《静的修养法》、杨中一的《指道真谛》、童白梅《无为静坐法》等等。另外,由蒋维乔倡导并组织的静坐法研究团体以及上海崇道联谊社等群众社团组织,更是为静坐法的普及、推广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除静坐养生外,还有采用其他功法养生的专家和专著。如潘蔚的《卫生要求》(1858)。该书选材精要而实用,无冗繁之论述,篇幅较小而易于传播。书中所辑入的功法,都是较有代表性的气功方法,以“十二段锦”、“分行外功”、“内功”为全书主体,辅以“易筋经十二势”等。清人李九华的《调气圭臬图说》也是一部颇具特色的气功养生著作。书中所介绍的气功方法新颖,是历代气功文献中未见记载的一套吐纳、导引与自我按摩相结合的功法,据作者所述,此套功法源出武术,似与《易筋经》有一定溯源关系。书中叙述的呼吸吐纳方法也别具一格,不是以呼吸配合导引运动,而是以导引运动来调节呼吸,尤其强调呼吸自然,其呼吸幅度之大,甚至类似瑜珈术的所谓“完全呼吸”。

由此可见,通过肢体导引运动来“自然”调节的呼吸锻练是本套功法的核心,故书名为《调气圭臬》。据称,此套功法“无论有病无病皆宜,有病者不必服药,以功代药。虽风劳鼓膈等症,行功之后,无不痊愈。若筋络牵痛、肝气胀疼,尤易见效。”“妇人行此,可免难产之患。”此并汇集前代气功养生法之大全的有《内外功图说辑要》,件者席锡藩,字裕康,号慰根,别号抱仁子,生于清末,卒年不详。该书成于1918年,系作者“钻研道味,十余年……复致力于修养一端,研求内外功用,身体力行,寒署罔间”(《内外功图辑要·陈亮熙序》),是书集历代动功、静功的理论与方法共二十八类,有图123幅,分上、下两集。上集辑录《万寿仙书》、《摄生消息论》、《性命圭旨》、《保生心鉴》等前人气功文献之精华,内容包括“二十四气坐功图”、“五禽戏”、“四照图”、“八卦周天”,“诸仙导引图”、“四季摄生论”等等。下集杂取《备急千金要方》、《圣济总录》、《内功图说》、《活人心法》、《奇经八脉考》等前代医学及气功文献精华,包括“八段锦导引图”、“天竺按法”、“婆罗门导引法”、“易筋以十二势”、“长生十六字诀”、“分行外功法”、“外功龙虎诀”、“调息内功诀”、“丹成九转”等,确实达到了“精华荟苹”,但编辑缺少系统及层次,较少有作者个人论述及对各种不同功法的评价,读者观之,虽目不瑕接,然却无所适从,是为不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