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吧>中医中药>中医典籍>古今医统大全>病机

《古今医统大全》病机·

《内经》曰∶一阴一阳结,谓之喉痹。(一阴是厥阴风木,一阳是少阳相火,风火结郁咽喉,不散则成痹矣。)又曰∶咽喉者,水谷之道也。喉咙者,气之所以上下者也。会厌者,音声之户也。足之少阴,上系于舌,络于横骨,终于会厌,两泻其血脉,浊气乃辟。

《原病式》曰∶喉痹,不仁也,俗作闭,犹闭塞也。火主肿胀,故热客上焦而咽嗌肿胀也。

李东垣曰∶火与元气不两立,一胜则一负。盖元气一虚,则相火随起,而喉等异病作矣。咽喉之与会厌,《内经》谓之吸门,咽以纳气,喉以纳食,会厌管乎其上,以司开阖。

掩其食下,不掩之则喉错,必舌抵上 ,则会厌能闭。其咽通主饮食,司呼吸升降,为人身之橐 ,紧关之门户也。若夫卒然浆水不入,言语不通,死在须臾,诚可惊骇,俗谓双乳蛾、单乳蛾,古方通谓之喉痹,皆相火冲逆耳。

张子和曰∶咽喉诸病,一言可了者,相火是也。学人各详其状,别名一十八证∶一曰单乳蛾,(其形圆如小箸头,生于咽喉关上,或左或右。生于关下者难治。)二曰双乳蛾,(其形亦如箸头大,生两个,在喉关两边。生关下者亦难治。)三曰蝉舌风,(又名子舌。自舌下再生,今人谓之重舌是。)四曰牙蜞风,(牙龈上肿盛,聚毒成疮者是也。)五曰木舌风,(其形肿大,如木不能转动是也。)

六曰舌黄,(舌上肿痛色黄者是也)。七曰切牙噤口风,(其状牙尽作胃,口噤不开是也。)八曰鱼口风,(如鱼吸水者不治。)九曰聚毒塞喉风,(喉关聚毒,涎唾稠粘,咯吐难出。)十曰悬蜞蛊毒风,(一喉肿,食而不能咽水,外形肿如鸡卵者是也。)十一曰抢食风,(又名飞丝毒。口中因食肥腻脍炙之恶物发泡。)十二曰猎颊风,(其证牙床痛,连腮颊俱肿是也。)十三曰缠喉风,(风自颐边过头下,赤色,发寒热者危。)十四曰松子风,(口内满喉赤如猪肝,张口吞物则气逆,饮食不能,喉响者难治。)十五曰崩砂脱口风,(上下龈舌下肿赤,口内作 ,如阳热甚者,牙根烂齿脱。)十六曰连珠风,(舌下起泡一个,须臾又起一个,或连起五七个,如贯珠者。)十七曰蜂子毒,(或在腮脸洋烂,或在喉关舌不作,其色黄如蜂。)十八曰走注瘰 风。(其状颈项结核,皮肤亦肿。恶寒发热,状若伤寒是也。)此十八证外,有喉痹暴发暴死者名曰走马喉风,又曰锁喉风。虽其名状不同,要皆热甚生风,风火急变自然疾速,故暴发而暴死也。

十八证之外,又有尸咽证,此为阴阳不和,脾肺壅盛,风热毒瓦斯不能宣通,故令尸虫发动,上蚀于喉,或痒或痛,如 之候也。谷贼者,稻芒强涩,藏于米而误食之,滞于咽间,不能传化,故风热并聚,与血气搏,遂令肿刺,如咽嗌之生谷刺也。有 积聚毒肿,谓之悬痈。甚有肿大塞咽,不能下食,是亦咽喉急证。若不速治,皆能杀人。抑亦暴疾,热气使之然也,学人不可不知。

喉为饮食之关所系,病喉痹,多起饮酒太过,辛辣肥甘之毒郁积壅滞,为痰生热,热生风,呕吐咯咳伤咽系,枯槁饮食不下。甚者痰塞,不通声而速死,故曰锁喉。

庞氏曰∶经云伏气之病,古方谓之肾伤寒,谓非时有暴寒中人,伏毒瓦斯于少阴经,始初不病,旬月乃发,脉微弱,法当以伤寒治,非喉痹之病也,次必下利。一种天行时瘟,咽痛项肿,名曰虾蟆瘟,又名鸬 瘟。此证亦甚凶恶,十不救一二。凡此,宜于各类求之。

东垣有普济消毒饮,治瘟喉痹百发百中,速效。

经曰∶阴病极有虚火,喉痹,此多不治。治法即蜜附子是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