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吧>中医中药>中医典籍>古今医统大全>药方

《古今医统大全》药方·

(《和剂》)五苓散 治烦热而渴。(方见伤寒门。)

(《和剂》)辰砂妙香散 治心气不足,精神恍惚,虚烦少睡。(方见健忘门。)

(《三因》)淡竹茹汤 治心虚烦闷,头痛气短,内热不解,心中扰扰,及妇人产后心虚,惊悸烦闷。

麦门年(去心)小麦(炒,二钱七分半)甘草(炙,一钱)人参茯苓(各二钱半)半夏(制,二钱)

上咀,作二服,每服水二盏,姜三片、枣一枚、竹茹一块,煎八分,食远服。

(《济生》)小草汤 治虚劳忧思过度,遗精白浊,虚烦不安。小草当归(酒浸)麦门冬(去心)酸枣仁石斛(各一两)人参甘草(炙,五钱)

上咀,每服四钱,水一盏,姜五片,煎八分,不拘时服。

(《三因》)橘皮汤 治动气在下,不可发汗,发之反无汗,心中烦,骨节疼痛,目眩恶寒,会反呕逆,谷不得入,宜服此。橘皮(一两半)甘草人参(二钱半)竹茹(半两)

上咀,每服四钱,姜三片、枣一枚,水钟半,煎七分,空心服。

(《三因》)人参竹茹汤 治胃口有热,呕吐逆,虚烦不安。人参半夏竹茹(各一两)

上咀,作六剂,每剂水一盏半,姜三片,煎八分,温服。

(《医林》)酸枣仁汤 治霍乱吐下增剧,虚劳烦扰,奔气在胸中不得眠,或发寒热,头痛晕闷。酸枣仁(一两,炒)人参桂心(各一钱)知母茯苓(各三钱)石膏( ,半两)甘草(炙,二钱)

上咀,每服七钱,水二盏,姜三片、枣一枚,煎八分,食前服。人参竹叶汤 治汗下后表里虚烦不可攻者。竹叶人参甘草(各一两)半夏(二两)石膏麦门冬(各五两)

上咀,每服四钱,水盏半,姜五片、粳米一撮,煎七分,空心服。竹叶麦门冬汤 治大病后,表里俱虚,内无津液,烦渴心躁,及诸虚烦热,与伤寒相似,但不恶寒,身不痛。不可汗宜此。

竹茹麦门冬(等分)

上咀,每服七钱,水二钟,煎八分,不枸时服。竹叶石膏汤 治前证。(方见伤寒门。)

温胆汤(方见惊悸门) 治大病后,虚烦不得卧,直心经虚怯,触事易惊。短气时悸,或复自汗,并服之。竹叶汤 治大病后,及霍乱吐泻后虚烦闷,内热不解。竹叶人参麦门冬(去心)半夏(制。各二钱半)甘草(炙,五分)

上咀,每服四钱,水二盏,姜五片,煎八分,食远服。

地仙散 治诸病后,烦热不安,乃虚劳烦躁。地骨皮(一两)防风(五钱)甘草(二钱)

上咀,作二服,每服水二钟,姜五片,煎八分,食远服。

清心莲子饮 治心中蕴热虚烦。(方见遗精门。)黄连阿胶汤 治阴虚邪盛,热烦于内,不得眠者。

扶阴散(方见伤寒门。)干姜附子甘草汤 治烦躁、脉沉微而不渴者。(方见伤寒门。)

《圣惠方》∶治夜不得眠。酸枣仁(半两),炒黄为末,酒三合浸汁,先以粳米二合煮作粥,临熟下枣仁汁,更煮三五沸,空心食之效。

一方∶治胆虚,睡卧不安,心中惊悸。用枣仁(一两)炒香熟,捣细为末,每服二钱,竹叶汤调下,不枸时服。

一方∶治发汗不得,心中大烦,骨节疼痛,呕逆,谷不入,用人参(少许),陈皮(二钱半),甘草竹茹(各一钱),加姜枣,水煎,空心服。

一方∶治男妇虚烦不眠。用竹沥一升,水四升,茯苓三两同煎,取二升,分三服。

一方∶治大病后,昼夜虚烦不睡,心中多惊,用酸枣仁、榆白皮等分为末,煎汁温服。

一方∶治心烦,用白术末,水调五分七服。

一方∶治烦不睡,用榆白皮阴干为末,每日朝夜用水五合,末三钱煎如膏服。兼治 、五淋。

《肘后方》∶从早夜连时不得眠,暮以新布火灸,以熨目,并蒸大豆更番囊盛枕,枕冷后,更易热,终夜常枕热立愈。

《食医心镜》∶治心中烦闷,此能益气力,止渴。苦笋熟煮,任意食之。又苦竹笋煮食,治消渴利水道下气,理风热香港脚,取蒸熟食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