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吧>中医中药>中医典籍>寓意草>陆子坚调摄方论

《寓意草》陆子坚调摄方论·

子坚玉体清和。从来无病。迩因外感之余。益以饥饱内伤。遂至胸膈不快。胃中隐隐作痛。有时得食则已。有时得食反加。大便甚艰。小水不畅。右关之脉。乍弦乍迟。不相调适。有似锢疾之象。用药得当。驱之无难。若岁久日增。后来必为大患。大意人身胃中之脉。从头而走于足者也。胃中之气。一从小肠而达于膀胱。一从小肠而达于大肠者也。夫下行之气。浊气也。以失调之故。而令浊气乱于胸中。干其清道。因是窒塞不舒。其始本于病时。胃中津液。为邪火所烁。至今津液未充。火势内蕴。易于上燎。所以得食以压其火则安。然邪火炽则正气消。若食饮稍过。则气不能运转其食。而痛亦增。是火不除则气不复。气不复则胃中清浊混乱。不肯下行。而痛终不免也。病属胃之下脘。而所以然之故。全在胃之中脘。盖中者。上下四旁之枢机。中脘之气旺盛有余。必驱下脘之气入于大小肠。从前后二阴而出。惟其不足。所以反受下脘之浊气而挠指也。夫至人之息以踵。呼之于根。吸之于蒂者也。以浊气上干之故。究竟吸入之气。艰于归根。且以痛之故。而令周身之气。凝滞不行。亦非细故也。为订降火生津下气止痛一方。以为常用之药。尚有进者。在先收摄肾气。不使外出。然后浊气之源清。而膀胱得吸引上中二焦之气以下行。想明哲知所务矣。

胡卣臣先生曰。言一病即知其处。既知其处矣。又知其上下正反之因。犹珠玉之光。积而成照。非有意映重渊连赤极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