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吧>中医中药>中医典籍>中医儿科学>—、中医儿科学的萌芽期(远古-南北朝)

《中医儿科学》—、中医儿科学的萌芽期(远古-南北朝)·

自从有了人类,就有了原始的医学活动。据考古学家考证,我国69万年前的“北京人”平均寿命大约只有14岁,因而可以说,人类早期的医学活动中,包括了相当部分的儿童医疗保健内容。《山海经》中所载巫方是传说中我国最早的儿科医生。史书中明确记载的儿科医生则始见于《史记·扁鹊仓公列传》:“扁鹊……人咸阳,闻秦人爱小儿,即为小儿医”。古代医籍中关于儿科疾病的早期记载见于西汉墓帛书《五十二病方》,书中有关于“婴儿病痫”、“婴儿瘛”的记述。《汉书·艺文志》载有“妇人婴儿方”19卷,是早期的妇儿科方书。《内经》不仅建立了指导各科临床的中医理论体系,而且提出了有关儿科的不少论述,如小儿生长发育、体质特点、先天因素致病、某些疾病的诊断及预后判断等。《伤寒杂病论》建立的辨证论治体系,特别是脏腑论杂病,对后来儿科辨证体系的形成产生了重要影响。这一时期已有儿科医案记载,如西汉名医淳于意(仓公)曾以下气汤治小儿气鬲病,东汉名医华佗曾以四物女宛丸治小儿下利病。《隋书·经籍志》记载南北朝医药书中专门列出儿科、产科等医事分科,同时也出现了小儿医学专著,如王末钞的《小儿用药本草》2卷,徐叔响的《疗少小百病杂方》37卷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