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吧>中医中药>中医典籍>普济方>卷二百五十五 杂治门 卒死附论

《普济方》卷二百五十五 杂治门 卒死附论·

卷二百五十五 杂治门

普济方卷二百五十五 杂治门 卒死附论

夫卒死者。由三虚而遇贼风也。所谓三虚者。谓乘年之衰、一也。逢月之空、二也。失时之和、三也。人有三虚。而为贼风所伤。使阴气偏竭于内。阳气阻隔于外。二气壅闭。故暴绝如死也。内经云、出入废则神机化灭。升降息则气立孤危。盖谓是也。若脏腑气未竭者。良久乃苏。然亦有挟鬼神之气而卒死者。鬼邪退乃活也。凡中恶及卒忤。卒然气绝。其后得苏。若其邪气不尽者。即停滞心腹。令人腹病。或身体沉重。不能饮食而成宿疾。变而成疰也。甲乙云。得三虚者。乘年之衰。逢月之空。失时之和。因为贼风所伤也。得三实者。逢月之满。得时之和。有年之盛。遇贼风邪气。不能伤也。

五神返魂丹出圣惠方 治卒死。但有微气。心上稍暖者。

朱砂半两 牛黄半两 安息香半两 砒霜半两 大蜘蛛五枚重午日采袋内盛通风勿死 右先研四味。方入蜘蛛。又研匀。另用不蛀皂荚三寸。去黑皮。以水三合。捣汁。便入粟米饭。煮令水尽。和丸如梧桐子大。如中恶卒死及急风者。但有微气。以新汲水研下一丸。如昏迷。加一丸立活。无疾常服一丸。至老无病。

治男子妇人小儿忽然行。坐地死去。

用铜锣金鼓众人乱叫。不移时。自张口眼。以热汤灌之。即认得人笑也。必安。

南岳紫虚魏元君起死回生散出圣惠方 凡卒死者。皆因一时闭气不通。原非病久命绝。不救则枉死。当以此药治之。

用半夏一味。无制度为细末。以竹筒、芦筒、鹅翎管。吹入两鼻。死半日。心头尚温。不过三四次。或喷嚏吐痰涎。但元气一通。即回生矣。百发百中。真仙方也。所谓卒死者。中风死、痰厥死、气死、产死、打死、溺死、自缢死、中暑死、诸癵死、咽喉死、乳鹅死、心痛死、小肠气死、魇死、脚气死、跌死、惊吓死、墙压死、鬼迷死、绞肠沙死、冻死、针灸死、受杖死、失血死、椒闭死、醉死、头晕死、烟抢淘井死、诸毒虫伤闷乱死。凡居家或出路。须以此药随身。骨硬者亦可吹之。刺喷嚏而出。兼治六畜。虽非人、亦物命也。一方云。昔有人忽遇一异人。遍身雪白。自云吾即救人之药。凡人非命已死无气。吾能生之。吾即半夏也。可用吾为末。以竹筒吹之入鼻中。良久即苏。后用果验。

治卒死无脉。无他形候。阴阳俱竭故也。出千金方

右牵牛临鼻上二百息。牛舐必瘥。牛不肯舐。着盐汁涂面上。牛即肯舐。

又方出千金方 治卒死、而四肢不收失便者。

用牛马屎。绞取汁饮之。无新者。水和乾者亦得。肘后方云、乾者以水溺解之。此扁鹊法。一方、用马屎一升。水三斗。煮取二斗洗足。又取牛洞稀粪。和一升温酒。灌口中。灸心下一寸。脐上三寸。脐下四寸。各一百壮、瘥。

又方出圣惠方 扁鹊云、治忤、有救卒符。并服盐汤法。恐非当世所能。故不载。而此病在人。所谓卒死。与中恶、鬼击、相类。为治。参取而用之。已死者可活。

用捣菖蒲生根。绞汁灌之、立瘥。一方、为末吹鼻中。又末内舌下。尸厥之病。虽死脉犹动。听耳中如微语声。股间暖是也。

治卒死壮热者出圣惠方

用矾石半斤。水一斗半。煮矾石消。以浸脚及踝、即苏。

救卒死、或先病。或常居寝卧。奄忽而绝。皆是中恶。出圣惠方

右割雄鸡冠。取血涂其口。乾后复涂。并以灰布死人一周。一方、涂喉中、又吹喉中亦可。涂其面。吹鼻中妙。

治卒死而目闭者。及救死、或先病、或常居寝卧。奄忽而绝。皆是中恶。

右骑牛临其面。捣薤汁。灌耳中。又末皂荚吹鼻中。妙。一方薤汁灌鼻中。

南岳夫人方出圣惠方 治卒死。

用捣女青屑一钱。安喉中。以水或酒下、立活。亦可醋下。

葱刺耳方出圣惠方

右以葱刺耳中鼻中。血出者勿怪。无血难疗。有血者、是活候也。其欲苏时。当捧两手、莫放之。须臾死人自当举手捞人。言痛乃止。男刺左鼻。女刺右鼻孔。令入七寸余。此方大良、立效。亦疗自缢死。

疗卒死、而有脉形候。阴气先尽。阳气后竭故也。

用嚼薤哺灌之。

追魂汤出三因方 治卒厥暴死。及主客忤、鬼击、飞尸。奄忽气绝。不觉口噤。

麻黄去节三两 杏仁去皮尖二百五十个 甘草炙一两 右为锉散。每服四钱。水一盏半。煎七分。去滓灌之。通治诸客忤。或口噤不开。去齿下汤。汤入口活。不下分病人发。左右捉搦肩引之。药下渐苏。令服尽取效。千金方、有桂心二两。金匮云、寸脉沉大而滑。沉则为实。滑则为气。气实相搏。血气入脏则死。入胃则愈。若卒厥、唇口青、身冷。为入脏即死。身和、汗出则愈。

治中热死出传信适用方

以本头巾汤浸洗。汁服。

救卒死、亦治中恶。出金匮方

用鸡肝及血。涂面上。以灰围四旁。立起。

治忤卒死。心犹暖。宜用此法。出圣惠方

右取葱白。内于下部及鼻中。须臾即活。

又方出圣惠方

截<?犭屯>尾取血灌之。并缚<?犭屯>以枕之。死人须臾活。

又方出圣惠方

用小便灌其面数过。即能语。此是扁鹊法。

治烟薰迷闷欲死者

以萝卜汁灌之立活。乾则水擂亦可。

又方出千金方

以熨斗灸两胁下。备急方云。又治尸厥。

治疫死者出本草

用返魂香烧之。死者闻香再活。按汉书武帝时。西国进返魂香云。聚屈洞中。上有返魂树。采其根。于釜中以水煮。候成汁去滓。重火炼之如漆。候凝则香成也。

治忤死出本草

先以衣三重。覆忤死人腹上。乃取铜器、若瓦器。盛热汤。着衣上。汤冷则去衣。大冷更换汤。即愈。

治卒暴亡。未移时者。出本草

取腊月雄狐胆。温水微研。灌入喉即活。常须预备救人。移时即无及矣。

起卒死救生丹华佗中藏经方

大黄半两湿纸煨 腻粉半两 朱砂一分 雄黄一分 巴豆七个去皮去油右用鲲鱼胆汁。丸鸡头大。用童子小便。下一丸。斡开口灌之。内大葱尾一寸许。入鼻中。如人行五七里。当吐涎即愈。

治睡死者

用蠡实根一握。水绞取汁。稍咽之。口噤灌之。蠡实即马兰

自缢附论

仲景云、凡自缢死。心下微温者。一日犹可活。葛氏云、心下倘微温。虽久犹可活。二家所论。必须有暖气。阴阳未尽。根本尚存。犹可以救。茍非此。虽死未久。必不活也。大抵自缢。以升降出入之气。暴绝不通。若解其绳有法者。固有复生之理。解失其理。体虽尚温。不能无害。所谓救经引其足也。仲景葛氏各有辨证。并解绳法。宜详审之。

凡自缢。若觉才死。徐徐捧下。其阴阳经络。虽暴壅闭。而脏腑真气。尚或未尽。所以犹可救疗。若见其垂挂。忽遽截断其绳。则不可救。此言气已壅闭。绳忽暴断。其气虽通而奔迸气不能还。即不复得生。又云自缢死。旦至暮。虽已冷。必可活。暮至旦。则难疗。谓其昼则阳盛。其气易通也。夜则阴盛。其气难通也。又云夏则夜短又热。则易活。又云气虽已断。而心微温。一日已上。犹可活也。盖夏时夜短于昼又热。犹应可疗。心下微温者。一日以上。犹可活。然皆徐徐抱解。不得绝截绳。上下安被卧之。一人以脚踏其两肩。手稍挽其发。长如弦。勿纵之。一人以手投据胸上。微重之。一人摩膊臂腕屈伸之。尸若僵。但渐渐强屈之。并按其腹。如此一炊顷。气从口出。呼吸眼开。而犹引按莫置。亦勿苦劳之。须以少桂心汤及粥清。含与之。才令濡喉。渐渐能咽。乃稍止耳。兼令两人。各以管吹其两耳弥好。此最善。无不活者。

治自缢死出千金方

凡救自缢者。极须按定其心。勿绝绳。手抱之。徐徐解之。心下尚温者。以氍覆口鼻。两人吹其两耳。一方、以衣物塞两耳。将竹筒内口中。重吹气入。仍塞口。边莫令气出、可活。

又方出千金方 治自缢死。及中恶气欲绝者。

用皂荚细辛捣屑。如胡豆大。吹两鼻中。又用皂荚末。以葱叶吹鼻中。

又方出十便良方

刺鸡冠血出。滴着口中、即活。男雌女雄。涂喉亦可。一方、男雄女雌。

又方出肘后方

用鸡屎白如枣大。酒半盏和。灌口及鼻中、佳。

又方出千金方

用梁上尘如大豆许。各纳一小竹筒中。四人各捉一筒。时吹两耳两鼻即活。

又方出千金方

用尿鼻口眼耳中。并捉头发一撮。如笔管大。掣之立活。

治自缢急救之方出肘后方

急手掩其口鼻。勿令内气稍出。二时许。气至即活。

治自缢急救方出十便良方

牵起其头发。以物塞两耳。以葱叶刺鼻中。两人极力痛吹之。啮其两脚跟、即活。亦可塞鼻而吹其口。亦活也。一方、捉其头发。令其足才至地。一时许即活。

治自缢死出千金方

以蓝青汁灌之。

治自缢死出圣济总录

以松子油纳口中。令得入咽中。便活。又治溺死。

治自缢死。救之未活。以车载之法。出圣济总录

以绢缠身体令坚。以牛车载行三十里许。使人于车上立。踏肩、引发。吹耳。

治邪厉、缢、溺、魇死、中暑、冻死、诸卒死。或先疾病。及寝卧忽然而绝。皆是中恶。出经验良方

用葱黄心或韭黄。于男左女右鼻中。刺入深四五寸。令从目中出血即活。

又方出圣惠方

用绵浸好酒半盏。用手按住患人手足。勿令惊。滴酒入鼻中。

又方出圣惠方

视其上唇里弦。有青息肉。如黍米大。以针决去之、瘥。

又方出经验良方

用羊屎烧烟。薰鼻中。

又方出肘后方 治心下尚微温。久犹可活。

徐徐抱解绳。悬发令去地五寸许。塞两鼻孔。以芦筒内其口中至咽。令人嘘。嘘有顷。其腹中砻砻转。是气通也。仍嘘之。若活了能语。乃可置。若不悬。可中分发。两手牵之。使发悬。

又方 治自缢死。

用绳烧三指撮、服之。

治五绝 一曰自缢。二曰墙壁压。三曰溺水。四曰魇魅。五曰产乳。凡五绝、皆以半夏一两。捣筛为末。丸如豆大。内鼻中愈。心温者、一日可活。

溺水附论

凡人沉溺水中。水入腹则冷。气闭暴绝而死。救活之法。宜泄其水。使气得通。则可复活。若救之后时。水不得出。心下不温者、难活。或经半日及一日。犹有可疗者。谓其气虽绝。心下犹温。则亦可活也。

治溺水死 已经半日

右取大瓮覆地。以溺死人腹伏瓮上。以微火于瓮下然之。正对死人心下。须臾死人心下瓮暖。口中水出尽则苏。勿令过热。

治溺水葱汁导水

取不蛀皂荚为细末。以葱白汁。或枣瓤和丸。如枣核大。内下部中导其水自出。

治溺死酒灌活

倒垂死人。以好酒灌鼻中。又灌下部。或醋灌鼻中亦得。

治溺水死者

右卧倒沥却水。便于肚上多着灰掩之。仍以皂荚末。吹鼻中即活。

治溺死石灰壅之得活

右取石灰壅之。候下部中水出尽即活。一方、绵裹石灰内下部。

治溺水死导水

取皂荚为末。绵裹内于下部。伏面向下。须臾水从口鼻中出。仍多取灰覆藉。水尽即活。

治落水死

以灶中灰布地。令厚五寸。以甑侧着灰之上。令死者伏于甑上。使头小垂。下炒盐二方寸匕。内竹管中。吹下孔中。即当吐水。水下因去甑。以死者着灰中。拥身使出鼻口。即活。

又方

掘地作坑。熬数斛灰。内坑中。下死人覆灰。湿彻即易。勿令大热火□曹人。灰冷更易。半日便活。

又方

取大甑倾之。死人伏其上。令死人口临甑口。然苇火二三把。烧甑中。当死人心下。令烟出少。入死人鼻中。水出尽则活。火尽后益之。常以手候死人身及甑。勿令甚热。当令火气能使死人心下得暖。卒无甑者。于岸侧穿地如甑。空心下如蛀。烧令暖。以死人著上。亦可用车毂为之。勿令隐其腹。令死人低头水得出。并炒灰数斛令暖。以数粉身。湿更易温者。外台秘要甑作瓮。

又方

但埋死人暖灰中。头足俱温。惟开七孔。水出即活。

又方

便脱取暖釜覆之。取溺人伏上。腹中出水、便活。一方作暖衣覆之。

救溺水法

凡人溺水者。救上岸。即令溺水之人。将肚横覆在牛背上。两边扶策。徐徐牵牛而行。以出腹内之水。如苏。即以苏合香丸之类。或老姜搽牙。若无牛。以活人于长板凳上仰卧。即令溺水人。如前法。将肚抵活人身上。水出则活。又灸脐中百壮。

治溺水心头尚温

用人抱定。令头微仰。令口于鼻中。吸出黄水。却先用绵絮。熰其下体。及阴囊处、即活。如无绵絮。可用灰数十箩。通体埋盖。只留面在外。令头仰。亦可活。

凡溺死一宿。尚可救。

屈死人两脚。着生人肩上。以死人背贴生人背担走。吐出水即活。亦疗冻死。

又方

倒悬解去衣。去脐上垢。令两人以笔管。吹其耳中。

又方

熬热沙覆死人面上。下着沙。只留出口鼻耳。沙湿冷。换之。

又方

或热沙或炒热灰。将溺者埋于其中。从头至足。水出七孔即活。

又方出圣惠方

解死人衣。灸脐中即活。数方皆效。多以为气绝而不可伤数方。从便而用之。

又方出危氏方

以酒坛一个。以纸钱一把。烧放坛中。急以坛口覆溺水人面上。或脐上。冷则再烧钱纸于坛内。覆面上。去水即活。

冻死附论

夫人有在路途。逢风寒、苦雨、繁霜、大雪。衣服沾濡。冷气入脏。致令阳气绝于外。荣卫结涩。不复流通。故噤绝而死。若早救疗。血温气通则活。又云冻死一日。犹可活。过此则不可疗也。

治冻死出圣惠方 于冬月落水。四肢冻直。口噤尚有微气者。或因风雨霜雪。冷气入脏。阳气暴绝。致噤绝冻死者。

右以大器中。多放熬灰使暖。囊盛以搏其心。冷即更易。心暖气通。目则得转。口亦及开。可与温酒及粥清稍稍咽之。即活。若不先温其心。将灰炙其身。冷气与火相搏。即不活也。

治冻死人救活。宜与此药一两服。出传信适用方

水姜一两和皮锉碎 陈皮不去白一两锉碎 右共用水三盏。煎至一盏半。放温与服。不可冷。不可热。

又方出经验良方

用毡或藁荐裹之。以索结定。放在平稳处。令两人对面。轻轻滚转。往来如捍毡法。四肢温和即活。仍灸脐中三五壮。冬月冻倒人。急与冷水一两口。扶在暖温处。不得与热汤。及向火必死。雪泥中行便近火。即脚指随落。

入井冢闷附论

夫肘后云、此事他方少有其说。且人寡为之。不俟别条。今于冻死之后附此。乃是地气熏蒸。盖亦障雾之例。服诸解毒犀角、雄黄、麝香、之属。豉豆、竹沥、升麻、诸汤。应为佳。

疗入井冢闷冒出十便良方

凡五月六月。井中及深冢中。皆有伏气。入中令人郁闷杀人。如其必须入中者。先以鸡鸭杂鸟毛投之。直下至底。则无伏气。毛若徘徊不下。则有毒气也。亦可内生六畜等置中。若有毒。其物即死。不必入。若无六畜。当先以酒数升。滴洒井冢中四边畔。停少时。然后可入。若觉中有些气郁闷。奄奄欲死者。还取其中水洒人面。令饮之。又以灌其头及身体、即活。若无水。取他井水用可也。

夏月不可淘井。多致杀人。出传信适用方

宜先以鸡毛放井中试之。如摇动不肯便下。是有毒气。不可入。古冢亦然。五月七月尤甚。如已中毒。以水噀其面。并含水调雄黄末一二钱。转筋入腹痛甚者。使四人捉手足。灸脐右边二寸。十四壮。又生姜一两。擘破。酒五盏。煮浓顿服。又醋煮衣絮令温。裹转筋处。又浓煮盐汤通洗手足胸胁间。

疗入井冢毒气

取他井中水。洒身上至三食顷、便活。东井取西井。南井取北井水用之。

又方出肘后方 治五月七月深井冢。有毒气杀人。入遇毒者。以水噀其面。并含水。以雄黄犀角麝香调服。

怪疾

治遍身忽皮底混混如波浪声。痒不可忍。抓之血出。亦不得解。谓之气奔。出经验良方

人参 苦杖 青盐 白术 细辛各一两 右为末。作一服。水二碗。煎十数沸。去滓饮尽、便愈。

治手十指断节坏。唯有筋连。无节肉。虫出如灯心。长数尺余。遍身绿毛卷。名曰血余。出经验良方

以茯苓胡黄连。煎汤饮之。立愈。

治因着艾灸讫。火灰退落疮内。有鲜肉片子飞。如蝶形状。腾空去了。痛不可忍。是血肉俱热。出经验良方

用大黄、朴硝各半两。为细末。水调下。微下利即愈。

治眼赤鼻张。大喘浑身出斑。毛发起如铜铁。乃目中热毒气。结于下焦。出经验良方

用白矾滑石。各一两为末。都作一服。水三碗。煎至半。令不住饮。候尽乃安。

治手甲忽然生倒长肉。痛如锥刺。不可忍。出危氏方

右吃葵菜自愈。

治眼睛角垂至鼻。如黑色。痛不可忍。或时时大便血出。其名曰肝胀。出经验良方

用姜活汁煎服数盏自愈。

治腹中有物作声。随人言语。

用板蓝汁一盏。分五服服之。又名应声虫。当服雷丸自愈。

治人自觉自形。作两人并卧。不别真假。问不语。亦无对。乃是神离。出经验良方

用辰砂、人参、茯苓。浓煎汤服之。真者气爽。假者化矣。

治头面发热。有光色。他人手近之。如火烧人。出经验良方

用蒜汁半两。酒调下。吐出蛇状、遂安。

治鼻中毛出。昼夜可长一二尺。渐渐粗圆如绳。痛不可忍。虽摘去一茎。即复更生。此由食猪羊血过多、遂生。出经验良方

用乳石硇砂。各一两为末。以饭丸梧桐子大。空心临卧。各一服。水下十粒。自然退落。一方、用乳香。不用乳石。

治胁破肠出臭秽出经验良方

急以油抹肠。用手送入。煎人参枸杞淋之。皮自合矣。吃羊肾粥二十日、即愈。

治忽然上气喘。不能语言。口中汁流吐逆。齿皆摇动。气出转大。则闷绝。苏复如是。名曰伤寒并热霍乱。出经验良方

用大黄、人参、末。各半两。水三盏。煎至一盏。去滓热服可安。

治浑身生燎泡。如甘棠梨。每个破出水。内有石一片。如指甲大。泡复生。抽尽肤肉。则不可活。出经验良方

急用京三棱、蓬莪术、各五两。分三服。酒调下。连服愈。

治项上生疮。如樱桃大。有五色。疮破即项皮断。上连发卷去。下至足。脱之乃为肉。人疾初见此疮。出危氏方

右但逐日用牛乳。自消。

治大肠头出寸余。痛苦。直候乾自退落。旋又出。名为截肠病。若肠尽乃不活矣。但初觉寸余治之。出经验良方

右芝麻清油。器盛之。以臀坐之。饮大麻子汁数升愈。

治口鼻中腥臭水流。以碗盛之。有铁色鰕鱼。如粳米大。走跃不住。以手捉之。即化为水。此肉坏矣。

用任意馔、食鸡月余愈。

治脚心凸如肿。上面生黑色豆疮。硬似钉子。履地不得。胫骨生碎眼。髓流出。身发寒颤。唯思饮酒。此是肝肾气。冷热相吞。

用炮川乌头末傅之。煎韭子汤服、可愈。

治四肢节脱。但有皮连。不能举动。名曰筋解。出经验良方

以酒浸黄芦二两。经一宿取出。焙乾为末。每服二钱。酒调下。服尽安。

治腹胀如铁石。脐中出水。旋变若虫行之状。绕身匝啄。痒痛难忍。拨扫不能尽。出经验良方

用浓煎苍术汤浴之。及用苍术末。入麝香少许。以水调服、痊。

治有饮油五升以来。方始快意。长得吃则安。不尔则病。此是发入胃。被气血裹了。化为虫也。出经验良方

用雄黄半两为末。水调服。虫自出。如虫活者。置于油中。逡巡间连油泼之长江。

治卧于床。四肢不能动。只进得食。好大言说吃。勿谓之失说。此名物望病。出经验良方

其治如说食猪肉时。便云你吃猪肉一顿。病者闻之即喜。遂置肉令病人见。临要不与吃。此乃失他物望也。当自睡。口中涎出便愈。

治人眼白浑黑。见物依旧。毛发直如铁条。虽能饮食。不语如醉。名曰血溃。出经验良方

用五灵脂二钱为末。酒调服。

治浑身临卧时虱出。约至五升。随后血肉俱坏。每宿渐多。痒痛不可名状。唯吃水。卧床上昼夜号哭。舌尖出血不止。齿俱黑。唇动鼻开。

但饮盐醋汤十数次。即愈。

治口鼻中气出。盘旋不散。凝如黑血色。过十日。渐渐至肩胸。与肉相连。坚胜金石铁。无由饮食。此多因疟后得之。出经验良方

煎泽泻汤。日饮三盏。连服五日愈。

治遍身忽然肉出如锥。既痒且痛。不能饮食。此名血住。若不速治之。溃而脓出。出经验良方

以赤皮葱烧灰淋洗。吃豉汤三盏自安矣。

治眉毛摇动。目不能视。交睫。唤之不应。但能饮食。有经日而不愈者。出经验良方

用蒜二两取汁。酒调下即愈。

治毛窍节次血出者。若血不出。皮胀膨如鼓。须臾眼鼻口。被气胀合也。此名脉溢。出危氏方

饮生姜汁水各半盏安。

夏子益治奇疾三十八道。其间一二证。唐与义刊印于上饶。昔尝见有病之者。皆莫知所以治疗之法。得子益之方。取以附此书之末。用广其传。

治血自皮肤溅

以煮酒瓶上纸。碎拗如杨花。用手捏在出血处。立止。

昔卢陵明田李教谕梅心。传治怪疾奇方。出经验良方

袁州分宜县。有一男子。自十岁喜饮酒。至十九岁。日间饮三斗不醉。无酒叫呼不绝。全不进食。日就羸瘦其父惊惶叩神。忽遇一道人。令其父用手巾缚住其手足。不令摇动。但扶住少立。却取生辣酒一坛。就于其子口边打开。其酒气冲入口中。病者必欲取饮。而道人不肯与之。须臾口中吐出物一块。直下坛中。道人即用纸封塞坛口。用猛火烧滚。约酒乾一半。却开视之。其一块如猪肝样。约三两重。周回有小孔。如针眼。不可数计。弃之江中。自后此子饮食复旧。虽滴酒不能饮矣。

治居民逃避石窟中。贼以火烟熏之。出经验良方

昔学师者被烟熏欲死。迷闷中摸索。得一束芦菔。俗名萝卜。嚼汁下咽而苏。芦菔细物。活人之功如此。又炭烟熏人。往往致死。临卧含萝菔一片。着口中。烟气不能毒人。或预曝乾为末。备急用亦可。或新水擂烂乾萝卜。饮之亦可。

昔曾有一人自行。因颠穿断舌下。血出不止。诸药不能救。出危氏方

以米醋用鸡翎扫所断舌处。其血即止。仍用真蒲黄、杏仁汤泡去皮尖。硼砂少许。研为细末。用炼熟蜜调药稀调。含化而安。

治人身上及头面肉上。浮肿如蛇状者。出经验良方

以雨滴阶塼上苔痕一钱。水化开。涂蛇头立消。

救急瘦疾

以甘草三两炙。每旦以小便煮三四沸。顿服之。

昔人有卧忽不寤。若火照之则杀人。但痛啮其踵后足拇指甲际而多唾其面即活。犀角枕佳。或以清水木香纳枕中、并带。

昔江右尝有商人。左膊上有疮。如人面。亦无他苦。商人戏滴酒口中。其面亦赤色。以物食之。亦能食。食多则觉膊内肉胀起。或不食则一臂痹。有善医者。教其历试诸药。以草木之类悉试之。无苦。至贝母。其疮乃聚眉闭口。其人喜曰。此药可治也。因以小苇筒毁其口灌之。数日成痂遂愈。然不知何疾也。

昔华佗行道中。见车载一人。病咽塞不下呻吟。佗示店家。以蒜齑大醋三升饮之、当痊。果吐大蛇一枚而愈。出本草

昔南齐褚澄为吴郡守。李道愈到郡。澄见谓曰。汝有重病。答曰、旧有冷病。至今五年。众医不瘥。澄为诊曰。汝病非冷非热。当是食白瀹鸡子过多所致。令取醋一升。煮服。乃吐一物。如汁涎裹之能动。开看是鸡雏。羽翅爪距具足。能行走。澄曰此未尽。更服所余药。又吐得如向者鸡十三头而病瘥。当时称妙。一说、乃是蒜煮服之。

治澡浴后。忽天柱骨倒。王荆公得噤口秘方

用多年五苓散。一年者亦可。每服三钱重。灯心七茎。竹叶三茎。乌梅三个。同煎汤调下。

治有虫如蟹。走于皮下。作声如小儿啼。为筋肉之化。出经验良方

用雷丸雄黄各一两。捣罗为末。渗在一斤猪肉上。炙熟吃尽、安。

治血溅

用槐花半升。炒为细末傅之。

治腹上麻痹不仁出危氏方

右多煮葱白吃之、自愈。

凡腹胀经久。忽泻数升。昼夜不止。服药不验。乃为鬼脱。出危氏方

用益智子煎浓汤服、立愈。

治玉茎硬不痿。精流不歇。时时如针状。捏之则脆。乃肾漏疾。

韭子 破故纸各一两 右为末。每服二钱。水一盏。煎至六分。每日三次饮之。愈则住服。

治眼前常见诸般禽虫飞走。以手捉之则无。乃肝胆经之病。

酸枣仁 羌活 元明粉 青葙子花各一两 右为末。每服二钱。水一大盏。煎至七分。和滓饮。日三服。

治面上及遍身生疮。似猫儿眼。有光彩无脓血。但痛痒不常。饮食减少。久则透骨。名曰寒疮。出危氏方右多吃鱼鸡韭葱。自愈。

治口内生肉球臭恶。自己见有一根线。长五寸余。似钗股吐球出。以饮食了。却吞其线。以手轻捏。痛彻于心。困不可言。出危氏方

用水调生麝香一钱服三日验。

治妇人产后两乳伸长。细小如肠。垂下直过小肚。痛不可忍。危亡须臾。名曰悬乳。出危氏方

右将川芎当归各三斤。一半细锉散。于瓦石内。用水浓煎。不拘时候多少温服。余一斤半。锉作大块。用香炉慢火。逐旋烧烟。安在病人面前棹子下。要烟气直上不绝。令病人低头伏棹子上。将口鼻及病乳。常吸烟气。直候用此一料药尽。看病证如何。或未痊安略缩减。再用一料。如前法煎服及烧烟熏吸。必安。此二料用尽。虽两乳略缩上。而不复旧。用水磨萆麻子一粒。于头心上涂。片时即洗去。则全安矣。

治妇人临产。服催生药太早。未尝离经。而用力太过。以致膏膜有伤。产后水道中。垂出肉线一条。约三四尺。牵引心腹。痛不可忍。以手微动之。则痛若欲绝。出危氏方

右先服失笑散数服。仍用老姜三片。洗净不去皮。于石臼之内研烂。用油二斤拌匀。入锅内炒熟。以油乾焦为度。先用熟绢一段五尺长。摺作结方。令稳重妇人。轻轻盛起肉线。使之曲屈作一团。纳在水道口。却用绢袋兜裹油姜。稍温傅在肉线上熏。觉渐冷。又用熨斗火熨熟。使之常有姜气。已过除去。又用新者。如熏熨一日一夜。其肉线已缩大半。再用前法。越两日。其肉线尽缩去。其病全安。却再服失笑散、芎归汤补理。切不可使肉线断作两截。则不可医。

杂病附论

千金论云、圣人之道。以慈济物。博求众药。以戒不虞。仓卒之际。应手皆得。故有万病方焉。凡以诸方。散在群典。乃令学者。难于讨寻。遂鸠撮要妙。以为斯品。庶使造次可得。好事君子。安不忘危。无事之暇。可预和合。以备治疗也。

耆婆万病丸出千金方 治七种痞块。五种癫病。十种疰忤。七种飞尸。十二种蛊毒。五种黄病。十二时疟疾。十种水病。八种大风。十二种□□裙痹。并风入头。眼暗昏膜。及上气咳嗽。喉中如水鸡声。不得眠卧。饮食不作肌肤。五脏滞气。积聚壅闭不通。心腹胀满。连及胸背。气鼓坚结。流入四肢。或胀。又心膈气满。时定时发。十年二十年不瘥。五种痢疾赤白、诸虫、上热下冷。久积痰饮。令人多睡。清瘦无力。阴入骨髓。便成滞患。身体气肿。饮食呕逆。脚腰酸疼。四肢沉重。行立不能久。妇人因产。冷入子脏。脏中不净。或塞闭不通。胞中瘀血冷滞。出流不尽。时时疼痛为患。或因此断产。并小儿赤白下痢。及狐臭、耳聋、鼻塞等病。此药万病悉除。故称万病丸。以牛黄为主。故一名牛黄丸。以耆婆良医。故名耆婆丸。

牛黄 麝香 犀角各一分 茯苓 桑白皮 乾姜 桂心 当归 芎? 芍药 甘遂 黄芩 蜀椒 细辛 桔梗 巴豆 前胡 紫菀 蒲黄 葶苈防风各一分 蜈蚣三节 人参一寸 朱砂一分 石蜥蜴一寸 雄黄 黄连 大戟 芫花 禹余粮 芫青以上各一分 右并令精细。除牛黄麝香犀角朱砂雄黄禹余粮巴豆别研。余者合捣重绢下筛。以白蜜更捣三千杵。蜜封下破除日旦、空腹酒服三丸。如梧桐子。取微下三升恶水为良。若卒暴病。不拘平旦早晚。皆可服。但以吐利为度。不得限以丸数。病强药少。即不吐利。更非他故。若其发迟。以热姜汁投之。若吐利不止。即以醋饮两三口止之。服后。忌陈臭、生冷、醋滑、饭食。大蒜、猪鸡鱼狗牛马驴肉。白酒房事。七日外始得一日服。二日补之。得食新米韭菜汁作羹舋粥饮。食三四顿大良。亦不得全饱。产妇勿服。吐利以后。常须闭口、少语。于无风处。温床暖室将息。若旅行卒暴无饮。以小便送之为佳。若一岁以下小儿有疾者。令乳母服两小豆。亦以吐利为度。近病及卒病皆用。多积久病。即少服。常取微溏利为佳。卒病垂死。服三丸。如小豆大。吐利即瘥。诸有痰停饮者亦得服。卒中恶口噤。服二丸。如小豆。暖水一合。灌口令下。微利即瘥。诸有痰饮者。服三丸。如小豆。五疰、鬼刺、客忤。服二丸。如小豆。不差、后日更服三丸。男女客邪歌哭无时。腹大如妊娠。服如小豆。日三夜一。间食服之。下痢服一丸。如小豆。日三。猫鬼病、服三丸。如小豆。未瘥更服。蛊毒吐血。腹痛如刺。服二丸。如小豆。不瘥更服。疟病未发前。服一丸。如小豆。不瘥后日更服。冷癖、服三丸。如小豆。日三。问食服之。常令微溏利。宿食不消。服二丸。如小豆。取利。症瘕积聚。服二丸。如小豆。日三。皆间食服之。以利差止。拘急、心腹胀满、心痛。服三丸。如小豆。不瘥更服。上气、喘逆、胸满不得卧。服二丸如小豆。不瘥更服。疳湿以一丸如杏仁大。和醋二合。灌下部。亦服三丸。如小豆。鼻衄、服二丸。如小豆。即瘥。水病、服三丸。如小豆。日二。皆间食服之。瘥止。人弱隔日服之。头痛恶寒。服二丸。如小豆。覆取汗。伤寒时行。服二丸。如小豆日三。间食服之。小便不通。服二丸。如小豆。不瘥明日更服。大便不通。服二丸。如小豆。又内一丸下部中。一丸即通。耳聋耳聤。以线裹一丸。如小枣核大。塞瘥。肿疔肿破。内一丸。如麻子大。日一傅。其根出瘥。自犯疔肿血出。以猪脂和傅入孔内。孔中瘥止。胸背腰胁肿。以醋和傅肿上。日一易。又服二丸。如小豆。癞疮、先以醋泔水洗后。取药和猪脂傅之。瘘疮有孔。以一丸如小豆。内孔中。兼和猪脂傅之。痔疮、取药涂线筋上。内孔中。日一易瘥止。瘰疬、以醋和傅上瘥。刺恶以一丸内疮孔中即瘥。诸冷疮积年不瘥者。以醋和涂疮上。作饼子贴之瘥。癣疮、先以布揩令汁出后。取和傅上。一日一易立瘥。蝎螫、以少许傅螫处。蜂螫、以少许傅螫处。蝮蛇螫、取少许内螫处。若毒入腹。心闷欲绝者。服三丸。如小豆大。妇人诸疾。胞衣不下。服二丸。如小豆。取吐利即出。小儿客忤。服二丸如米粒。和乳汁傅乳头。令嗍之。小儿惊癵。服二丸如米粒。涂乳头。令嗍之。随儿大小量与。小儿乳不消。心腹胀满。服二丸。如米粒。涂乳头。令嗍之。不瘥更服。一方、无黄芩桑白皮桔梗防风。

大理气丸出千金方 治万病。

牛膝 甘草 人参 茯苓 远志 常山 苦参 丹参 沙参 龙胆 龙骨 牡蒙 半夏 杏仁 紫菀 芍药 天雄 附子 葛根 橘皮 巴豆 狼牙各二两 大黄 牡蛎 白术各三两 生姜末五两 白薇六分 元参七分 雚芦大者一枚 右先捣筛二十七味。令匀熟。次捣巴豆杏仁如膏。和使相得。加蜜后。更捣五千余杵。丸如梧桐子大。空腹酒服七丸。日三。疝瘕结气十日永服瘥。用理气。大觉有效。

神枕法出闲药方 昔泰山下有老翁者。失其名字。汉武东巡。见老翁锄于道。背有白光。高数尺。帝怪而问之。有道术否。翁对曰。臣昔年八十五时。衰老垂死。头白齿落。有道士者。教臣服枣饮水。绝食谷。并作神枕法。中有三十二物。中二十四物。以当二十四气。其八毒。以当应八风。臣行之转少。黑发更生。堕齿复出。日行三百里。臣今年一百八十矣。不能弃世入山。顾恋子孙。复还食谷。又已二十余年。犹得神枕之力。故不复老。武帝视老翁颜状。当如五十许人。验问其邻人。皆云信然。帝乃从受其方。作枕而不能随其绝谷饮水也。方用五月五日。七月七日。取山中柏为枕。长一尺二寸。高四寸。中空容谷一斗二升。以柏心赤者为盖。厚二分。盖致之令密。又当使可开闭也。又钻盖上为二行。行四十九孔。凡一百二十孔。令含粟米。并其用药。

芎? 当归 白芷 辛荑 杜衡 白术 藁本 木兰 蜀椒 桂心 乾姜 防风 人参 桔梗 白薇 荆实 肉蓉 飞廉 柏实 薏苡仁 款冬花 白衡 秦椒 糜芜以上二十四味以应二十四气后八味毒者应八风 乌头 附子 藜芦 皂荚 莽草 祅石 半夏 细辛 右各一两。皆口□父咀。以毒药上满安枕之。百日。面有光泽。一年体中所有疾。及风疾。一一皆愈。而身尽香。四年白发变黑。齿落重生。耳目聪明。神方秘效。非其人不传也。藁本是芎?母也。武帝以问东方朔答云。昔女廉以此方传玉清。玉清以传广成子。广成子传黄帝。近者谷城道士淳于公枕耳。百余岁而头发不白。夫病之来。皆从阳脉起。今枕药枕。风邪不得侵矣。又虽布囊衣枕。犹当复围囊重包之。须欲卧枕时。乃脱去之。耳诏赐老翁匹帛。老翁不受曰。臣之于君。犹子于父也。子之道。以上之于父。义不受赏。又臣非卖道者。以陛下好善。故进此耳。帝止而更赐诸药。

吹鼻一提金 治一切杂证。大有奇效。

甘草 川芎 天麻 芍药 薄荷 荆芥 人参 乳香 没药 白芷 青黛 滑石 桔梗 甘松 藜芦 郁金 甘菊 藁本 茯苓 细辛 防风 元胡索 猪牙 细皂荚 右等分为细末。每服一匙吹鼻中。喘蒸时。须令患人口噙水。不令药入喉咙。

寒水石散 治脚气毒遍内外。壮热不解。口中生疮。狂走毒厉。及解中诸热药毒。邪热、卒黄、等。解蛊毒鬼魅野道热毒。又治小儿惊癵热病。

寒水石 石膏 磁石 滑石以上四味各三斤捣为细末用水一石煮至四升四斗去滓入后药 元参一斤洗焙锉 羚羊角五两 升麻五两 丁香一两 木香半两 甘草八两以上六味捣为末入药汁中再煮取一斗五升去滓顷入下二味药 朴硝精者二斤 硝石好者二斤以上一味入前药汁中微火煎不住手将柳木篦搅候有七八升许投在木盆中半日久欲凝候却入下二味 朱砂二两细研 麝香当门子一两二钱重乳细以上二味入前药汁中拌匀调令全 右为末同研令匀。每服一钱或二钱。冷水调下。大人小儿仔细加减。食后服。

仙人练绛雪 治一切病热气积聚。咳逆、呕吐脓血。丹石毒发。天行时气。热病诸黄疸等。心风昏乱。心怯健忘。四肢烦热。头痛眼赤。大小便不通。烦闷不安。骨节疼痛。赤白痢。血热毒痢。宿食不消。化心腹胀满。出气不得。下并诸药毒脚气等。饮酒多醉困。久痢不瘥。小儿惊癵等。和水服之。产后一切诸病。堕胎和酒服之。

朴硝十斤 升麻三两 大青 桑白皮 槐花各二两 犀角屑 羚羊角屑各一两 苏方木六两 竹叶两握 诃黎勒 山栀子三十枚 槟榔仁二十颗 朱砂半两研 右以水二斗。渍一宿。煎取一斗。去滓入锅内。朴硝炼烊。搅勿住手。候欲凝。出于盆中。搅入朱砂并麝香少许讫。雪成收于垍器中密封。有疾量取。和水服之神效。老小量服。

效方 疗时疫诸毒。恶核金疮等百病。

当归 天雄 乌头各三两 细辛 芎穷 朱砂各二两 乾姜 附子 雄黄 桂心 白芷 松脂各八两 生地黄二升捣绞取汁 右别捣雄黄朱砂为末。余口□父咀。以酽苦酒二升五合。及地黄汁渍药一宿。取猪脂八斤。微火煎至十五沸。白芷黄为度。绞去滓。入雄黄朱砂末。搅令调和。密器贮之。腹内病皆对火摩病上。日两三度。从十日乃至二十日。取病出差。四肢风痹。亦可温酒服杏仁大一枚。

太傅白膏 治百病。伤寒、咽喉不利。头项强痛。腰脊并两脚疼。有风痹湿肿。难以屈伸。不能行走。若风头眩。鼻塞有息肉生疮。身体瘾疹。风搔鼠漏。瘰疬诸疽恶疮。牛领马鞍肿疮。及久塞坚结在心腹痛。胸痹烦满。不得眠。饮食咳逆上气。往来寒热。妇人产后余疾。耳目口鼻诸疾。悉主之。亦曰太乙神膏。

蜀椒一升 升麻三两 附子 巴豆 芎? 杏仁五合 狸骨细辛各一两 白芷半两 甘草二两 白术六两 当归三两 右口□父咀。苦酒淹渍一宿。以猪肉四斤。微火煎之。削附子一枚。以绳系着膏中。候色黄膏成。去滓。伤寒心腹积聚。诸风肿疾。颈项腰脊强。遍枯不仁。皆摩之。日一。痈肿恶疮、鼠瘘瘰疬、灸手摩之。耳聋如大豆。灌之。目痛泪出。缥白翳如珠。当瞳子视无所见。取如穄米。傅白上。令其人自以手掩之。须臾即愈。以水洗视如平复旦勿当风。三十日后乃可行。鼻中痛。取如大豆许内鼻中。并以摩之。龋齿痛、用线裹如大豆。着痛齿上、咋之。中风面目鼻口?僻。以摩之。若晨夜行冒霜雾。眉睫落数数。以铁浆水用膏摩之。

粉霜丸 此药秘传仙方。凡治一切病证。

丁香 木香 粉霜 五灵脂 朱砂各二钱 磍砂 乳香 麝香 信湿纸裹煨候烟尽以上各一钱 肉豆蔻 巴豆去壳湿纸裹煨香各二两 右为细末。醋糊为丸。如黍米大。每服二丸。随汤引下。若心痹疼。石菖蒲汤下。气刺撮痛。陈皮汤下。腹胀满闷。萝卜汤下。咳逆满闷。柿叶汤下。小肠冷气疼。水盐汤下。膈气翻胃。丁香汤下。小儿羸瘦。藿香汤下。脾寒疟疾。草菓汤下。颠狂失志。柳桃汤下。小便频并。茴香汤下。十种水气肿。猪苓汤下。血痢、槐花甘草汤下。五般淋沥。灯心汤下。盗汗出。龙胆草汤下。酒积肚腹痛。温酒下。赤白痢。煎陈皮汤下。中暑热者。沙糖水下。水泻不调。生姜汤下。山岚瘴气。不服水土。温酒下。妇人赤白带下。艾醋汤下。

阿魏药煎 治百病。

阿魏四分 豆蔻仁七颗细研 生姜十二分 人参 甘草炙各八分 鳖甲十二分炙 藕汁 地黄汁各二分 诃黎勒七枚去核 牛膝半斤 白蜜一升 右为末。地黄等汁煎。次下药。微火煎搅勿住。候如饧。于不津器盛。每服取一匙。酒和服之。

万病无忧散 治风疾疮肿疥癣。或脏腑积冷。壅滞气结。风劳膀胱宿冷。脏腑虚衰。面色萎黄。内有症癖气。并常有疳虫、蛔虫。攻心腹俱痛。中伤寒头痛难忍。状若山岚时气瘟疫之疾。并宜急服此药。宣通三五行立瘥。或中风口?。语多謇涩。睡后口中涎出。不限时节。不问男子妇人。但五日一服。不过三服、永瘥。久患腰膝疼痛。脚气肿满。运动艰难。饮食无味。并小儿疳痢脱肛者。量大小与服。一二钱。行自差。大人久泄气痢。状若休息痢。止有时。但一服。取下冷脓血一二升。当日见效。药无四时。冷热老幼衰弱病患。悉皆除之。任服他药无效。盖缘此药搜出脏腑中积滞虫脓故也。无孕妇人久患血虚气弱。痿黄无力者。亦可依方服。宣通气血。自不困倦。此药、凡有百病并治之。其功不可具载。妇人或孕。阴晦时节不可服。天道清明可进。若虽服而疾未愈者。再服妙。

黄耆 木通 桑白皮 陈皮各一两 胡椒 白术 木香各半两 白牵牛炒四两别取头末 右七味为细末。每服二钱。牵牛末二钱。生姜二钱切片。煎姜汤一大盏调药。须臾又用生姜汤。或温汤送下。平明可快利行三五次无妨。如病息后。以白粥补之痊矣。一方、用黑牵牛微炒为末。另作一处。临时量虚实加减。依前药服。如气体稍强。多着牵牛末。少着七味药。弱者反此。经验方云。利路耿运管望之。二年前得肺疾甚异。昼则右鼻浊涕终日。夜则清涕如水不止。良以为苦。医者只用治肺药。以辛荑为主。几年虽少损。终不尽去。后年余客亲戚王发运家。又苦肿唇高于鼻。饮食不能进。齿亦尽肿。家有一药用些黑牵牛。才服毕。泻一两行。其肿即退。初甚疑之。恐牵牛之为害也。肿既甚。不得已进一服。连泻两行。不移时肿尽消。所苦涕即止。一药而攻二病。异哉、异哉。

妙香丸 治一切久远沉积。伤寒结胸。太阳厥证。燥郁攻不开者。皆可服。亦曰太圣丸。

巴豆去皮不去油 腻粉 硇砂 朱砂 水银各一钱锡结砂子 龙脑 麝香 牛黄各少许 右为末。炼蜜和丸。如皂子大。急药时。要用一丸。分作二丸。搏作小豆子大。冷水投。煎大黄汤下。复烹茶一碗。热服便利。一方、用蜡丸。无硇砂。加金

枸杞酒 治五内邪气消渴。风湿下脑。胁气头痛。坚筋骨。强阴利大小便。填骨髓。长肌肉。破除结气。五劳七伤。去胃中宿食。利耳目。止衄血、吐血、风痓、补中逐水。破积瘀脓血。通淋长发。伤食、寒瘴疠毒气。烦躁满闷。虚劳喘息。逐热破血。脚气肿痹。悉主之。

糯米一石麦麴即常酸酒米一石用麴一斗此药米亦得麦加五升弥加米用之惟上好者 枸杞根二十斤赤皮寸半锉之以水一石渍经宿刮皮三日煮取汁五斗 生地黄二十斤洗去土细切和米炊之 秋麻子三斗熬蒸成细粉蒸气出以枸杞汤淋取汁二斗 香豉二斗以枸杞汤煮取汁 右四味和米蒸之。三物药汁总合得五斗。地黄湿即用四斗。分半拌米。分半及麴和酿饭。如人烦即总和一处。密盖瓮口。经二七日压取泥封。复经七日。初一度一酿。用麻子二斗多。恐令人头痛。酒服。忌生冷、醋滑、鸡鱼、面蒜、油腻、白酒、房室等。服讫。一二十日将息。病尽入服。即少忌之。

夺命散 治男子妇人。心中积热停痰。肠垢诸毒。变成百病。酒面食积。□□玄癖气块。小肠疝、诸般膈气。反胃吐食。胸膈痞闷。胁肋疼痛。呕吐痰逆。头目昏重。偏正头风。或惊怖、口苦、舌乾。噎气醋心。腹胀如鼓。大便不通。小儿赤沃。饮食过多。不生肌肉。心中烦躁。面色萎黄。肌体羸瘦。困倦少力。夜多盗汗。脾胃不和。泻痢脓血。久而成血癖血瘕。并皆治之。每服三钱。用好无灰酒一大盏少饮。晚食临卧服之。仰卧睡。一二更待药行。微利三两行。此药不损真气。如妇人室女。血脉不行。加木香、沉香、枳壳。煎当归汤调服。小肠气、用乾漆、麦糵、木通、炒茴香煎汤服。木通乾漆二味。量病虚实用。

锦纹大黄四两去皮炒存性 麦糵一两半炒 槟榔七钱半 茴香 瞿麦 地萹蓄各二钱半 右为细末。每服虚实加减钱数。随证汤酒服之。

仙人玉壸丸出千金方

雄黄 藜芦 丹砂 矾石 巴豆以上各二两 八角 附子等分 右先捣巴豆三千杵。次内矾石。又捣三千杵。次内藜芦。三千杵。次内附子三千杵。次用雄黄三千杵。次内丹砂三千杵。又捣万杵佳。密封不开。若用者内丹砂真珠四两。每内药。辄治五百杵。内少蜜。恐药飞扬。治药用旺相吉日良时。童子斋戒为良。天晴明日。无云雾。白昼药成。封密器中。勿泄气。著清洁处。大人服丸如小豆。欲下病者。宿勿食。平旦服二丸。不知者。以暖粥饮发之令下。下不止饮冷水以止之。病在膈上吐。膈下利。或但噫气即已。若欲渐除及将服消病者。服如麻豆大二丸。卒中恶、欲死不知人。以苦酒冲汤和二丸。日再。男女与鬼交通歌笑。或哭无常。或腹大绝经。状如妊娠。浆水服二丸。如胡豆大。日三夜一。又苦酒和令如饴。每旦傅手间使心主。心主在手腕后。第一约横纹中指。至暮又傅足三阴三阳。及鼻孔。七日愈又将服麻子大一丸。日三服。止恶风逆心。不得气息。服一丸。腹中如有虫。欲钻胁出状急痛。一止一作。是恶风。服二丸。忧恚气结在胸。心苦连噫及咳。胸中刺痛。服如麻子大三丸。日三。腹痛胀满不食。服一丸。心腹切痛。及心中热。服一丸如麻子大。日三服。五日瘥。风疝、寒疝、心疝、弦疝。每发腹中急痛。服二丸。卒上气。气但出不入。并逆气冲喉。胃中暴积聚者。服二丸。日再。肠澼隐疹。平旦服一丸。腹中三虫。宿勿食。明旦灸牛羊肉三脔食。须臾进三丸。如胡豆大。日中当下。过日中不下。更二丸、烂虫必下。卒关格。不得大小便、欲死。服二丸。卒霍乱、心腹痛。腹满吐下。手足逆冷。服二丸。伤寒嗽涩时气热病。温酒服一丸。厚覆取汗。不汗更服。寒热往来。服一丸。疟未发一丸。已发二丸。便断。寒热老痞积。服二丸。日三。症结坚痞一丸。日三取愈。下利重下者一丸取断。食肉不消、腹坚胀。一丸立愈。若淋沥瘦瘠。百节酸疼。服一丸日三。头卒风肿。苦酒若和膏。傅之线裹。痈疽痤疖瘰疬、及欲作瘘。以苦酒和傅之。若疮不可名、瘑疥疽。以膏同苦酒和。先以盐汤洗疮。去痂拭乾傅之。齿痛、绵裹塞孔中。鼠瘘、以猪脂和傅。疮起驳舌狗子舐之中水毒。服二丸。若已有疮。苦酒和三丸傅之。耳聋、脓血汁出。及卒聋。以赤谷皮。裹二丸内之。风目赤或痒。视物昏膜。泪出眦烂。蜜解如饴。涂注目佳。若为蛊毒所中。吐血、腹内如刺。服一丸如麻子。稍加如胡豆大。亦以涂鼻孔中。又以膏和贴腹背上。亦可烧之。熏口及鼻。若为蛇蝮诸毒所中。及猘犬狂马所咋。苦酒和傅之。又水服二丸。妇人产后余疾。及月不通。往来不时。服二丸日再。妇人胸中苦滞气。气息不利。小腹坚急。绕脐绞痛。浆服如麻子一丸。稍加之如小豆大。小儿百病。惊癵痞塞、及有热。百日半岁者。以一丸如黍米大。置乳头饮之。一岁以上如麻子一丸。和服。

右件细末。大钵中滚伴两日。令极匀。和糯米粉二两。添水煮糊。阿胶膏和药。捣二千余杵。丸如鸡头大。焙令一分乾。瓷瓶收置暖处。但此方修合虽好。然亦迟滞。不若修锉生料众药。同生姜半斤或七两。甘草三两。于瓷瓶内。用水一斗五升。上下文武火煮。水乾为度。仍除乾松、白茅、檀香、缩砂仁、藿香叶勿煮。焙捣为末。庶香气全。所有煮者众药。亦作一处。焙捣为末。末就了。却令研脑麝同香、松、茅、数件。大钵中滚三二日。令药味和合。方捣为丸。煮药下水之诀。以水高众药一寸余许。文武火煮。若火上药无味。却酌量时候。风为万病之根源。盖五脏所受不同。而引起病证有异。善卫生者日三饮送下。小儿大腹。及中恶热毒。食物不化。结成积聚。服二丸。小儿寒热头痛身热。及吐唞。服一丸如麻子大。小儿羸瘦丁奚。不能食。食不化。浆水服二丸日三。又苦酒和如桐子大。傅上良。一切万病量之。不过一二丸。莫不立愈。欲行问孝省病。服一服。又一丸系颈上。行无所畏。至丧家带一丸辟百鬼。若独自宿山泽、冢墓、社庙、丛林之中。烧一丸。百鬼不敢近。仍以蜡和一丸。如弹子大。着锋囊中。系肩上。男左女右。山精鬼魅。皆畏之。

朱砂鹤顶丹 治诸疾。

半夏姜炮制 杏仁去皮尖 山豆去皮油各四十九 宿蒸饼四两去皮 乾胭脂二钱为衣 右同捣为泥。滴醋为丸。小豆大。每服十丸。加至十五丸。此药治二十一等证。心腹膨胀。陈皮汤或米汤下。伤寒、陈皮汤下。白痢、乾姜汤下。赤痢、甘草汤下。血痢、当归汤下。大小便不通。磨刀水下。心气疼、菖蒲根汤下。心疼痛、醋汤下。冷病、艾汤下。劳气、米汤下。小肠气、茴香汤下。肾脏风、木瓜汤下。肠风、痔漏、泻痢、槐花汤下。吐血、丁香汤下。阴毒伤寒、葱白汤下。疟疾、桃心汤下。噎食、木香汤下。小儿瘫痹、皂荚子汤下。小儿惊风、薄荷汤下。小儿五疳八痢、米汤下。五咳人参、马兜铃汤下。一名鹤顶丹。一方有朱砂三钱为衣。汤酒食物随下。脐腹疼痛、盐汤下。腰疼、脚气、牵牛汤下。水泻、车前子汤下。妇人月水不调。红花、芍药汤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