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吧>中医中药>中医典籍>千金要方>卷十 伤寒方下

《千金要方》卷十 伤寒方下·

<篇名>卷十伤寒方下

属性:(凡七类)

<目录>卷十伤寒方下

<篇名>伤寒杂治第十

属性:(论一首 方五十一首 灸法一首)

论曰∶凡除热解毒无过苦酸之物,故多用苦参、青葙、艾、栀子、葶苈、苦酒、乌梅之属,是其要也,夫热盛非苦酸之物不解也。热在身中,既不时治,治之又不用苦酸之药,此如救火不以水也,必不可得脱免也。又曰,今诸疗多用辛甘,姜、桂、人参之属,此皆贵价难得,常有比行求之,转以失时。而苦参、葶苈、青葙、艾之属,所在尽有,除热解毒最良,胜于向之贵价药也。前后数参并用之,得病内热者,不必按药次也,便以青葙、苦参、艾、苦酒疗之,但稍与促其间,无不解也。扁鹊曰∶病在腠理,汤熨之所及。病在血脉,针石之所及。病在骨髓,无可奈何。而凡医治病或言且待使病成乃顿去之,此为妄矣,当预约束家中及所部曲,具语解此意,使有病者知之为要。

治温气病欲死方∶

苦参一两,以酒二升煮取一升,尽饮之,当吐,则除诸毒病,服之覆取汗皆愈(张文仲及《肘后》云,治热毒瓦斯垂死,破棺千金汤。)

<目录>卷十伤寒方下\伤寒杂治第十

<篇名>苦参汤

属性:治热病五六日以上方。

苦参(三两) 黄芩(二两) 生地黄(八两)

上三味 咀,以水八升煎取二升,适寒温服一升,日再。

<目录>卷十伤寒方下\伤寒杂治第十

<篇名>凝雪汤

属性:治时行毒病七八日,热积聚胸中烦乱欲死,起死人拓汤方。

芫花一升,以水三升煮取一升半,渍故布敷胸上,不过三敷,热即除,当温暖四肢护厥逆也。

<目录>卷十伤寒方下\伤寒杂治第十

<篇名>栝蒌汤

属性:治伤寒中风五六日以上,但胸中烦,干呕方。

栝蒌实(一枚) 黄芩 甘草(各三两) 生姜(四两) 大枣(十二枚) 柴胡(八两)

上六味 咀,以水一斗二升煮取五升,绞去滓,适寒温服一升,日三。

<目录>卷十伤寒方下\伤寒杂治第十

<篇名>芦根饮子

属性:治伤寒后呕哕反胃及干呕不下食方。

生芦根(切) 青竹茹(各一升) 生姜(三两) 粳米(三合)

上四味,以水七升先煮千里鞋底一只,取五升澄清,下药煮取二升半,随便饮,不瘥,重作取瘥。

治伤寒后呕哕方∶通草(三两) 生芦根(切,一升) 橘皮(一两) 粳米(三合)

上四味 咀,以水五升煮取二升,随便稍饮,不瘥更作,取瘥止。

治伤寒后虚羸少气呕吐方∶

石膏 麦冬 半夏(各一升) 竹叶(二把) 人参(二两)

上五味 咀,以水一斗煮取六升,去滓,纳粳米一升,米熟汤成,饮一升,日二服。

一方加生姜五两。(此方是仲景竹叶汤方,前卷汗后门中已有,但少甘草,分两小别。)

治毒热攻手足赤肿 热疼痛欲脱方∶

煮马屎若羊屎汁渍之,日三度。

又方 浓煮虎杖根,适寒温以渍手足令至踝上一尺止。

又方 稻穣灰汁渍之。

又方 取好酒煮苦参渍之。

又方 猪膏和羊屎涂之亦佳。

又方 取常思草绞取汁渍之(一名苍耳。)

<目录>卷十伤寒方下\伤寒杂治第十

<篇名>漏芦连翘汤

属性:治时行热毒变作赤色痈疽丹疹、热毒赤肿及眼赤痛生障翳方。

漏芦 连翘 黄芩 麻黄 白蔹 甘草(各二两) 枳实 大黄(各三两)

上九味 咀,以水九升煮取三升,分三服,相去如人行五里久,更服。热盛者可加芒硝二两。

<目录>卷十伤寒方下\伤寒杂治第十

<篇名>猪胆汤

属性:治伤寒五六日斑出方。

猪胆 苦酒(各三合) 鸡子(一枚)

上三味合煎三沸,强者尽服之,羸者须煎六七沸,分为二服,汗出即愈。

治人及六畜时气热病豌豆疮方∶

浓煮黍穣汁洗之。一茎是 穣,即不瘥,疮若黑者,捣蒜封之。

又方 煮芸苔洗之。

治热病后豌豆疮方∶

黄连三两,以水二升煮取八合,顿服之。

又方 真波斯青黛大如枣,水服之瘥。

又方 青木香二两,以水三升煮取一升,顿服之愈。

又方 小豆末、鸡子白和敷之。

<目录>卷十伤寒方下\伤寒杂治第十

<篇名>木香汤

属性:治疮出烦疼者方。

青木香(二两) 薰陆香 矾石 丁香(各一两) 麝香(半两)

上五味 咀,以水四升煮取一升半分再服。热毒盛者加犀角一两,无犀角以升麻代之。

病轻者去矾石,神验。

又方 芒硝和猪胆涂上勿动,痂落无痕,仍卧黄土末上良。此病小便涩有血者,内坏

疮皆黑靥,不出脓者死,不治也。

治内发疮盛方∶

酢(四合) 大猪胆(一具)

上二味合煎三沸,服一合,日五,服之良。

治豌豆疮初发觉欲作者方∶

煮大黄五两,服之愈。

治时行病发疮方∶

取好蜜遍身摩疮上,亦可以蜜煎升麻摩之并数数食之。

又方 灸两手腕研子骨尖上三壮,男左女右。

治伤寒鼻衄肺间有余热故也,热因血自上不止,用此方∶

牡蛎(一两半) 石膏(一两六铢)

上二味治,下筛,酒服方寸匕,日三四。亦可蜜丸如梧子大,用治大病瘥后小劳便鼻衄者。

治伤寒热病喉中痛闭塞不通方∶

生乌扇(一斤,切) 猪脂(一斤)

上二味合煎,药成去滓,取如半鸡子大,薄绵裹之,纳喉中稍稍咽之取瘥。

又方 升麻 芍药 羚羊角(各三两) 通草(四两) 射干(二两) 生芦根(切,一升)

上六味 咀,以水七升煮取二升半,分作三服。

治热病口中苦下气除热喉中鸣煎方∶

石膏(半升) 蜜(一升)

上二味以水三升先煮石膏取二升,次纳蜜复煎取如饧,含如枣核许,尽复含之大良。

治伤寒热病后口干喜唾咽痛方∶

大枣(二十枚) 乌梅(十枚)

上二味合捣蜜和,含如杏核大,咽其汁甚验。

<目录>卷十伤寒方下\伤寒杂治第十

<篇名>赤石脂禹余粮汤

属性:伤寒服汤药而下利不止,心下痞坚,服泻心汤。竟复以他药下之,利不止,医以理中与之而利益甚,理中治中焦,此利在下焦治之方∶

禹余粮 赤石脂(各一斤,碎)

上二味以水六升煮取二升,分三服,复利不止者,当利其小便。

治伤寒后下利脓血方∶

阿胶(一两) 黄柏(二两) 黄连(四两) 栀子仁(十四枚)

上四味 咀,以水六升煮取二升,去滓,纳阿胶更煎,令消,分为三服。(《甲乙》方无黄柏,有黄芩。)

治赤白下脓,小儿得之三日皆死,此有 虫在下部方∶

麝香 矾石 巴豆 附子 真珠 雄黄(等分)

上六味治合,取桑条如箭竿长三寸,以绵缠头二寸,唾濡绵展,取药着绵上,纳谷道中半日,复易之,日再,神效。

<目录>卷十伤寒方下\伤寒杂治第十

<篇名>麻黄升麻汤

属性:治伤寒六七日,其人大下后脉沉迟,手足厥逆,下部脉不至,咽喉不利,唾脓血,泄利不止,为难治者方。

麻黄 知母 葳蕤(亦作菖蒲) 黄芩(各三两) 升麻 芍药 当归 干姜 石膏 茯苓白术 桂心 甘草 麦冬(各二两《伤寒论》作天门冬)

上十四味 咀,以水一斗先煮麻黄减二升,去上沫,纳诸药煮取三升,分服一升,微取汗愈。

治温毒及伤寒内虚外热攻胃,下黄赤汁及烂肉汁赤滞下,伏气腹痛诸热毒方∶

栀子(二十枚) 豉(一升) 薤白(一握)

上三味以水四升,先煮栀子、薤白令熟,次纳豉煮取二升半,分三服,频服取瘥。

治病后虚肿方∶

豉五升 醇酒一斗

上二味煮三沸,及热顿服。不耐酒者随性覆取汗。

治汗不止方∶

地黄三斤切,以水一斗煮取三升,分作三服。

又方 白术叶作饮饮之。

又方 白术方寸匕,以饮服之。

治卒得汗不止方∶

以温酒服牛羊脂愈。(一云服牛羊屎亦止。)

治盗汗及汗无时方∶

以韭根四十九枚,水二升煮一升,顿服之。

又方 豉一升,以酒二升渍三日,服不瘥,更合服,不过三剂即止。

止汗方∶

杜仲 牡蛎(等分)

上二味治下筛,临夜卧,以水服五钱匕。

<目录>卷十伤寒方下\伤寒杂治第十

<篇名>牡蛎散

属性:治卧即盗汗,风虚头痛方。

牡蛎 白术 防风(各三两)

上三味治,下筛,酒服方寸匕,日二。此方一切泄汗,服之三日皆愈。

又方 牡蛎 雷丸 麻黄根(各三两) 干姜 甘草(各一两) 米粉(二升)

上六味治,下筛,随汗处粉之。

<目录>卷十伤寒方下

<篇名>劳复第十一

属性:(论二首 方十八首 食忌九条)

论曰∶凡热病新瘥及大病之后,食猪肉及羊血肥鱼油腻等必当大下利,医所不能治也,必至于死。若食饼饵粢黍饴哺脍炙枣栗诸果物。脯 及坚实难消之物,胃气尚虚弱不能消化,必更结热。适以药下之,则胃气虚冷,大利难禁,不下之必死,下之复危,皆难救也。热病及大病之后多坐此死,不可不慎也。

病新瘥后,但得食糜粥,宁少食令饥慎勿饱,不得他有所食,虽思之,勿与之也,引日转久,可渐食羊肉白糜若羹汁雉兔鹿肉,不可食猪狗肉也。新瘥后当静卧,慎勿早起。梳头洗面,非但体劳,亦不可多言语用心使意劳烦,凡此皆令人劳复,故督邮顾子献得病已瘥未健,请华佗视脉,曰,虽瘥尚虚未得复,阳气不足,慎勿劳事,余劳尚可,女劳则死,当吐舌数寸。其妇闻其夫瘥,从百余里来省之,经宿交接,中间三日发热口噤,临死舌出数寸。病新瘥未满百日,气力未平复,而犯房室略无不死。有士盖正者,疾愈后六十日已能行射猎,犯房室即吐涎而死。及热病房室名为阴阳易之病,皆难治多死。近者有一士大夫小得伤寒瘥已十余日,能乘马往来,自谓平复,犯房室即小腹急痛,手足拘挛而死。

时病瘥后未满五日,食一切肉面者,病更发大困。

时病瘥后新起饮酒及韭菜,病更发。

时病新瘥食生鱼 ,下利必不止。

时病新瘥食生菜,令颜色终身不平复。

时病新瘥汗解饮冷水者,损心包,令人虚不复。

时病新瘥食生枣及羊肉者,必膈上作热蒸。

时病新瘥食羊犬等肉者,必作骨中蒸热。

时病新瘥食鱼肉与瓜生菜令人身热。(一本作肿。

时病新瘥食蒜脍者,病发必致大困。

<目录>卷十伤寒方下\劳复第十一

<篇名>黄龙汤

属性:治伤寒瘥后更头痛壮热烦闷方。(仲景名小柴胡汤。

柴胡(一斤) 半夏(半斤) 黄芩(三两) 人参(二两) 甘草(二两) 生姜(四两) 大枣(十二枚)

上七味 咀,以水一斗煮取五升,去滓,服五合,日三。不呕而渴者去半夏,加栝蒌根四两。

补大病后不足虚劳方(万病虚劳同用)∶

取七岁以下五岁以上黄牛新生者乳一升,以水四升煎取一升,如人体温稍稍饮之,不得过多,十日服不绝为佳。

<目录>卷十伤寒方下\劳复第十一

<篇名>枳实栀子汤

属性:治大病瘥后劳复者方。

枳实(三枚) 栀子(十四枚) 豉(一升,绵裹)

上三味 咀,以酢浆七升,先煎减三升,次纳枳实、栀子煮取二升,次纳豉煮五六沸,去滓,分再服,覆取汗。如有宿食者纳大黄,如博棋子五六枚。

治伤寒温病后劳复或食或饮或动作方∶

栀子仁(三七枚) 石膏(五两) 香豉(一升) 鼠屎(尖头大者二十枚)

上四味 咀,以水七升煮取三升,分三服。

治食大饱不消、劳复、脉实者方∶

豉(一升) 鼠屎(二十枚) 栀子(七枚) 大黄(三两)

上四味 咀,以水六升煮取二升,分三服,微取汗,应小鸭溏者止,不溏者复作。

治新瘥早起及食多劳复方∶

豉(五合) 鼠屎(尖头者二十一枚)

上二味,以水二升煮取一升,尽服之,温卧令小汗愈。崔氏加栀子七枚尤良。(《肘后》有麻子仁一升,加水一升。亦可纳枳实三枚,葱白一虎口)

治重病新瘥,早起劳及饮食多致发欲死方∶

烧鳖甲末饮服方寸匕。

治病新瘥,遇美饮食食过多,食复者方∶

取所食余烧为末,饮调服二钱匕,日三服。

<目录>卷十伤寒方下\劳复第十一

<篇名>麦门冬汤

属性:治劳复气欲绝起死人方。

麦门冬(一两) 甘草(二两) 京枣(二十枚) 竹叶(切,一升)

上四味 咀,以水七升煮粳米一升令熟去米,纳诸药煎取三升,分三服,不能服者绵滴汤纳口中用之有效。

治食劳方∶

面二升煮取汁服之。

又方 杏仁五十枚,以酢二升煎取一升,服之取汗。

欲令病患不复方∶

烧头垢如梧桐子大,服之。

治伤寒瘥后一年,心下停水不能食者方∶

生地黄(五斤) 白术(一斤) 好曲(二斤)

上三味合捣,令相得,曝干下筛,酒服方寸匕,日三,加至二匕。

论曰∶妇人温病虽瘥,若未平复、血脉未和、尚有热毒而与之交接,得病者名为阴易病。其人身体重,热上冲胸,头重不能举,眼中生眵 (一作膜来),四肢(一云膝胫)拘急、小解离,经脉缓弱血气虚,骨髓竭便嘘嘘吸吸,气力转少,着床不能动摇,起止仰人或引岁月方死。医者张苗说,有婢得病瘥后数十日,有六人奸之皆死。

治妇人得病易丈夫,丈夫得病易妇人方∶

取女人中 近隐处烧服方寸匕,日三,小便即利,阴头微肿,此为愈矣。女人病可取男,一如此法。

治交接劳复,阴卵肿缩,腹中绞痛便欲死方∶

取所交接妇人衣服,以覆男子立愈。

令病患不复方∶

取女人手足爪二十枚,女人中衣带一尺烧,以酒若米饮汁服之。

治男子新病起近房内复者方∶

取女人月经赤帛烧服方寸匕,亦治阴卵肿缩入腹绞痛欲死。

治病后发乱不可理,通头法∶

生麻油二斤,将头发解开安铜沙罗中,用油淹渍之,细将钗子理发斯须并自通矣。

<目录>卷十伤寒方下

<篇名>百合第十二

属性:(论二首 方七首)

论曰∶百合病者,谓无经络百脉一宗悉致病也。皆因伤寒虚劳,大病已后不平复,变成斯病。其状恶寒而呕者,病在上焦也,二十三日当愈。其状腹满、微喘、大便坚,三四日一大便,时复小溏者,病在中焦也,六十三日当愈。其状小便淋沥难者,病在下焦也,三十三日当愈。各随其证以治之。百合之为病令人意欲食,复不能食,或有美时,或有不用闻饮食臭时,如有寒其实无寒,如有热其实无热,常默默欲卧复不得眠,至朝口苦小便赤涩,欲行复不能行,诸药不能治,治之即剧吐利,如有神灵所为也。百合病身形如和其脉微数,其候每溺时即觉头痛者,六十日乃愈。百合病候之溺时头不觉痛,淅淅然寒者四十日愈。百合病候之溺时觉快,然但觉头眩者二十日愈。百合病证,其人或未病而预见其候者,或已病四五日而出,或一月二十日后见其候者,治之善误也,根据证治之。

论曰∶百合病见在于阴而攻其阳,则阴不得解也,复发其汗为逆也。见在于阳而攻其阴,则阳不能解也,复下之其病不愈。(《要略》云,见于阳者以阳法救之,见于阴者以阴法解之。见阳攻阴复发其汗,此为逆其病,难治。见阴攻阳乃复下之,此亦为逆其病难治。)

<目录>卷十伤寒方下\百合第十二

<篇名>百合知母汤

属性:治百合病已经发汗后更发之方。

百合(七枚,擘) 知母(三两)

上二味,以泉水先洗渍百合一宿,当沫出水中,明旦去水。取百合更以泉水二升煮取一升置之。复取知母切,以泉水二升煮取一升,汁合和百合汁中,复煮取一升半,分再服,不瘥更根据法合服。

<目录>卷十伤寒方下\百合第十二

<篇名>百合滑石代赭汤

属性:治百合病下后更发者方。

百合(七枚,擘) 滑石(三两) 代赭(一两)

上三味,先以泉水渍百合一宿,明旦去水,更以泉水二升煮百合取一升,去滓。又以水二升煮余二味,取一升,纳百合汁,如前法复煎取一升半,分再服。

<目录>卷十伤寒方下\百合第十二

<篇名>百合鸡子汤

属性:治百合病已经吐后更发者方。

以百合七枚擘渍一宿去汁,以泉水二升煮取一升,取鸡子黄一枚纳汁中,搅令调,分再

<目录>卷十伤寒方下\百合第十二

<篇名>百合地黄汤

属性:治百合病始不经发汗吐下,其病如初者方。

以百合七枚擘,渍一宿去汁,以泉水二升煮取一升,纳生地黄汁一升,复煎取一升半,分再服,大盒饭去恶沫为验也。

治百合病经月不解变成渴者方∶

百合根一升,以水一斗渍一宿,以汁先洗病患身,后食白汤饼,勿与盐豉也,渴不瘥,可用栝蒌根并牡蛎等分为散,饮服方寸匕,日三。

治百合病变而发热者方∶

百合根(一两,干) 滑石(三两)

上二味治,下筛,饮服方寸匕,日三,当微利,利止勿复服,热即除。(一本云治百合病)

治百合病变腹中满痛者方∶

但取百合根随多少,熬令黄色,捣筛为散,饮服方寸匕,日三,满消痛止。

<目录>卷十伤寒方下

<篇名>伤寒不发汗变成狐惑第十三

属性:(论一首 方三首)

论曰∶狐惑之病,其气如伤寒默默然欲眠目不得闭,起卧不安。其毒在咽喉为惑病,在阴肛为狐病,狐惑之病并恶饮食闻食臭,其面目翕赤、翕白、翕黑,毒食于上者则声喝也(喝一作嗄),毒食下部者则干咽也,此由温毒瓦斯所为。食于上者泻心汤主之,食于下者苦参汤淹洗之,食于肛外者熏之,并用雄黄三片稍置瓦瓶中,炭火烧,向肛熏之并服汤也。

治狐惑汤方∶

黄连(四两) 薰草(四两)

上二味 咀,白酢浆一斗渍一宿,煮取二升,分三服。

<目录>卷十伤寒方下\伤寒不发汗变成狐惑第十三

<篇名>赤小豆当归散

属性:其人脉数,无热微烦,默默但欲卧,汗出,初得之三四日目赤如鸠眼,得之七八日其四 黄黑,能食者脓已成也,治之之方。

以赤小豆三升渍之,令生牙足,乃复干之,加当归三两为末,浆水服方寸匕,日三,即愈。

<目录>卷十伤寒方下\伤寒不发汗变成狐惑第十三

<篇名>泻心汤

属性:其病形不可攻,不可灸。因火为邪,血散脉中,伤脉尚可,伤脏则剧,井输益肿黄汁出,经合外烂,肉腐为痈脓,此为火疽,医所伤也。夫脉数者不可灸,因火为邪,即为烦,因虚逐实血走脉中,火气虽微,内攻有力,焦骨伤筋血难复也,应在泻心。泻心汤兼治下痢不止,腹中 坚而呕吐,肠鸣者方。

半夏(半升) 黄芩 人参 干姜(各三两) 黄连(一两) 甘草(三两) 大枣(十二枚)

上七味 咀,以水一斗煮取六升,分服一升,日三。

<目录>卷十伤寒方下

<篇名>伤寒发黄第十四

属性:(论三首 证五首)

方三十四首 针灸图

论曰∶黄有五种,有黄汗、黄胆、谷疸、酒疸、女劳疸。黄汗者,身体四肢微肿、胸满、不渴、汗出如黄柏汁,良由大汗出卒入水中所致。黄胆者,一身面目悉黄,如橘由暴得热以冷水洗之,热因留胃中,食生黄瓜熏上所致,若成黑疸者多死。谷疸者,食毕头眩,心忪怫发赤斑黄黑,由大醉当风八水所致。女劳疸者,身目皆黄,发热恶寒,小腹满急,小便难,由大劳大热而交接,竟入水所致,但根据后方治之。

黄汗之为病,身体浮肿发热,汗出不渴,状如风水,汗沾衣色正黄如柏汁,其脉自沉,从何得之?此病以汗出入水中浴,水从汗孔入得之。

<目录>卷十伤寒方下\伤寒发黄第十四

<篇名>黄芍药桂酒汤

属性:治黄汗方。

黄 (五两) 芍药(三两) 桂心(三两)

上三味 咀,以苦酒一升、水七升合煎取三升,饮一升,当心烦也,至六七日稍稍自除。心烦者苦酒阻故也。

<目录>卷十伤寒方下\伤寒发黄第十四

<篇名>桂枝黄汤

属性:治诸病黄胆宜利其小便,假令脉浮当以汗解方。

桂枝 芍药 生姜(各三两) 甘草(二两) 黄 (五两) 大枣(十二枚)

上六味 咀,以水八升微火煎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覆取微汗。须臾不汗者,饮稀热粥以助汤,若不汗更服汤。

<目录>卷十伤寒方下\伤寒发黄第十四

<篇名>麻黄醇酒汤方

属性:治伤寒热出表发黄胆方,麻黄三两,以醇酒五升煮取一升半,尽服之,温覆汗出愈。冬月寒时用清酒,春月宜用水。

治黄胆方∶

瓜蒂 秫米 赤小豆(各二七枚)

上三味治,下筛,病重者取如大豆二枚,纳注鼻孔中痛缩鼻,须臾当出黄汁或从口中出汁升余则愈。病轻者如一豆,不瘥,间日复用。又下里间,以筒使人极吹鼻中,无不死,大慎之。(《删繁》疗天行毒热通贯脏腑沉伏骨髓之间,或为黄胆、黑疸、赤疸、白疸、谷疸、马黄等病,喘息须臾不绝。)

<目录>卷十伤寒方下\伤寒发黄第十四

<篇名>大黄丸

属性:治同前。

大黄 葶苈子(各二两)

上二味为末,蜜和丸,如梧子大,未食每服十丸,日三,病瘥止。

又方 大黄(二两) 黄连(三两) 黄柏 黄芩(各一两) 曲衣(五合)

上五味为末,蜜丸,如梧子大,先食服三丸,日三,不知加至五丸。

<目录>卷十伤寒方下\伤寒发黄第十四

<篇名>茵陈汤

属性:治黄胆身体面目尽黄方。

茵陈 黄连(各三两) 黄芩(二两) 大黄 甘草 人参(各一两) 栀子(二七枚)

上七味 咀,以水一斗煮取三升,分三服,日三。亦治酒疸、酒癖。

<目录>卷十伤寒方下\伤寒发黄第十四

<篇名>三黄散

属性:治同前。

大黄 黄连 黄芩(各四两)

上三味治,下筛,先食服方寸匕,日三。亦可为丸。

<目录>卷十伤寒方下\伤寒发黄第十四

<篇名>五苓散

属性:治黄胆利小便方。

猪苓 茯苓 泽泻 白术 桂心(各三十铢)

上五味,捣筛为散,渴时水服方寸匕,极饮水即利小便,及汗出愈(此方与第九卷方相同)

<目录>卷十伤寒方下\伤寒发黄第十四

<篇名>秦椒散

属性:治黄胆饮少溺多方。

秦椒(六铢) 瓜蒂(半两)

上二味治下筛,水服方寸匕,日三。

<目录>卷十伤寒方下\伤寒发黄第十四

<篇名>小半夏汤

属性:治黄胆小便色不异,欲自利腹满而喘者,不可除热,热除必哕方。

半夏 生姜(各半斤)

上二味 咀,以水七升煮取一升五合,分再服。有人常积气结而死,其心上暖,以此汤少许汁入口遂活。

治黄胆方∶

取生小麦苗捣绞取汁,饮六七合,昼夜三四饮,三四日便愈。无小麦, 麦亦得用之。

治黄胆变成黑疸,医所不能治者方∶

土瓜根捣汁一小升,顿服,日一,平旦服至食时,病从小便出,先须量病患气力,不得多服,力衰则起不得。

治发黄身面目悉黄如金色,小便如浓煮柏汁,众医不能疗者方∶

茵陈 栀子(各二两) 黄芩 大黄 柴胡 升麻(各三两) 龙胆(二两)

上七味 咀,以水八升煮取二升七合,分三服。若身体羸去大黄加栀子仁五六两,生地黄一升。(《延年秘录》无茵陈,有栀子四两、栝蒌三两、芒硝二两,《近效方》加枳实二两。)夫黄发已久变作桃皮色,心下有坚,呕逆不下饮食,小便极赤少,四肢逆冷,脉深沉极微细迟者,不宜服此方,得下必变 也。宜与大茵陈汤除大黄,加生地黄五两,服尽汤,消息看脉小浮出形小见,不甚沉微,便可治也。脉浮见者,黄当明,不复作桃皮色,心下自宽也。

<目录>卷十伤寒方下\伤寒发黄第十四

<篇名>大茵陈汤

属性:治内实热盛发黄,黄如金色,脉浮大滑实紧数者。夫发黄多是酒客劳热,食少胃中热,或温毒内热者,故黄如金色方。

茵陈 黄柏(各一两半) 大黄 白术(各三两) 黄芩 甘草 茯苓 栝蒌根 前胡 枳实(各一两) 栀子(二十枚)

上十一味 咀,以水九升煮取三升,分三服,得快下,消息三四日,更治之。

<目录>卷十伤寒方下\伤寒发黄第十四

<篇名>苦参散

属性:治人无渐忽然振寒发黄,皮肤黄曲尘出,小便赤少,大便时闭,气力无异,饮食不妨,已服诸汤散余热不除,久黄者宜吐下方。

苦参 黄连 瓜蒂 黄柏 大黄(各一两) 葶苈(二两)

上六味治,下筛,饮服方寸匕,当大吐,吐者日一服,不吐日再,亦得下服,五日知可消息,不觉退更服之,小折便消息之。

治发黄方∶

茵陈 黄柏 栀子 大黄(各三两) 黄连(二两)

上五味 咀,以水九升煮取三升,分三服,先服汤后服丸。

大黄(五两) 茵陈 栀子(各三两) 黄芩 黄柏(各二两)

上六味为末,蜜丸如梧子大,饮服二十丸,令微利。

<目录>卷十伤寒方下\伤寒发黄第十四

<篇名>麻黄连翘赤小豆汤

属性:治伤寒瘀热在里,身体必发黄方。

麻黄 连翘 甘草(各二两) 生姜(三两) 大枣(十二枚) 杏仁(三十枚) 赤小豆(一升)生梓白皮(二升,切)

上八味 咀,以劳水一斗,先煮麻黄去沫,次纳诸药,煎取三升,分三服。

<目录>卷十伤寒方下\伤寒发黄第十四

<篇名>茵陈汤

属性:治伤寒七八日内实瘀热结,身黄如橘,小便不利,腹微胀满,宜下之方。

茵陈(六两) 大黄(三两) 栀子(十四枚)

上三味 咀,以水一斗二升,先煮茵陈取五升,去滓,次纳栀子、大黄煎取三升,分服一升,日三,小盒饭利如皂荚沫状,色正赤,当腹减,黄悉随小便去也。(范汪用疗谷疸,《短剧方》用石膏一斤)

<目录>卷十伤寒方下\伤寒发黄第十四

<篇名>大黄黄柏栀子芒硝汤

属性:治发黄腹满,小便不利而赤,自汗出,此为表和里实当下之方。

大黄(三两) 黄柏 芒硝(各四两) 栀子(十五枚)

上四味 咀,以水六升煮取二升,去滓,纳芒硝缓煎取一升,先食顿服之。

<目录>卷十伤寒方下\伤寒发黄第十四

<篇名>茵陈丸

属性:治时行病急黄,并瘴疠疫气及 疟方。

茵陈 栀子 芒硝 杏仁(各三两) 巴豆(半两) 恒山 鳖甲(各二两) 豉(五合) 大黄(五两)

上九味为末,以饧和丸,如梧子大,饮服三丸,以吐利为佳。不知加一丸。初觉体气有异,急服之即瘥,神效。

治急黄热气骨蒸两目赤脉方∶

芒硝(一两) 大黄(一两半末) 生地黄汁(八合)

上三味合和,一服五合,日二,以利为度,不须二服。

治风疸小便或黄或白,洒洒寒热,好卧不欲动方∶

三月艾(一束捣,取汁铜器中煎如漆,密封之) 苦参 大黄 黄连 凝水石 栝蒌根 葶苈(各六铢)

上七味以六味为末,艾煎和丸,如梧子大。先食服五丸,日二,可加至二十丸。有热加苦参,渴加栝蒌,小便涩加葶苈,小便多加凝水石,小便白加黄连,大便难加大黄。寸口脉浮而缓,浮则为风,缓则为痹。痹非中风,四肢苦烦,脾色必黄,瘀热以行。趺阳脉紧而数,数则为热,热则消谷,紧则为寒,食则满也。尺脉浮为伤肾,趺阳脉紧为伤脾。风寒相搏,食谷即眩。谷气不消,胃中苦浊,浊气下流,小便不通,阴被其塞,热流膀胱,身故尽黄,名曰谷疸。

治劳疸、谷疸丸∶

苦参(三两) 龙胆(一两)

上二味为末,牛胆和为丸,如梧子大,先食以麦粥饮服五丸,日三,不知稍加之,(《删繁方》加栀子仁三七枚,以猪胆和为丸。)

夫人病酒疸者,或无热,靖言了了,腹满欲吐呕者,宜吐之方,前苦参散七味者是酒疸,必小便不利,其候当心中热,足下热,是其证也。

夫酒疸下之久久为黑疸,目青面黑,心中如啖蒜薤状,大便正黑,皮肤爪之不仁,其脉浮弱,虽黑微黄故知之。

<目录>卷十伤寒方下\伤寒发黄第十四

<篇名>枳实大黄栀子豉汤

属性:治伤寒饮酒,食少饮多,痰结发黄,酒疸心中懊恼,而不甚热或干呕方。

枳实(五枚) 大黄(三两) 豆豉(半升) 栀子(七枚)

上四味 咀,以水六升煮取二升,分三服,心中热疼懊恼皆主之。

凝水石散 治肉疸,饮少小便多如白泔色,此病得之从酒方。

凝水石 白石脂 栝蒌根 桂心(各三十铢) 菟丝子 知母(各十八铢)

上六味治,下筛,麦粥饮服五分匕,日三服,五日知,十日瘥。

<目录>卷十伤寒方下\伤寒发黄第十四

<篇名>茯苓丸

属性:治心下纵横坚而小便赤是酒疸者方。

茯苓 茵陈 干姜(各一两) 白术(熬) 枳实(各三十铢) 半夏 杏仁(各十八铢) 甘

上十味为末,蜜和丸,如梧子大,空腹服三丸,日三,稍稍加,以小便利为度。(《翼方》加黄连一两,大黄十八铢,名茵陈丸,治黑疸,身体暗黑小便涩。)

<目录>卷十伤寒方下\伤寒发黄第十四

<篇名>半夏汤

属性:治酒 荫,胸心胀满,骨肉沉重,逆害饮食,乃至小便赤黄,此根本虚劳风冷,饮食冲心,由脾胃内痰所致方。

半夏(一升) 生姜 黄芩 当归 茵陈(各一两) 前胡 枳实 甘草 大戟(二两)茯苓白术(各三两)

上十一味 咀,以水一斗煮取三升,分作三服。

<目录>卷十伤寒方下\伤寒发黄第十四

<篇名>牛胆丸

属性:治酒疸身黄曲尘出方。

牛胆(一枚) 芫花(一升) 荛花(半升) 瓜蒂(三两) 大黄(八两)

上五味四味 咀,以清酒一斗渍一宿,煮减半,去滓,纳牛胆微火煎,令可丸,如豆大,服一丸,日移六七尺。不知复服一丸至八丸,膈上吐,膈下下,或不吐而自愈。

<目录>卷十伤寒方下\伤寒发黄第十四

<篇名>茵陈丸

属性:治气淋胪胀腹大,身体面目悉黄,及酒疸短气不得息方。

茵陈 天门冬 栀子(各四两) 大黄 桂心(各三两) 通草 石膏(各二两) 半夏(半升)

上八味蒸,大黄、通草、天冬、栀子、半夏曝令干,合捣筛,蜜丸如大豆,服三丸,日三。忌生鱼,以豆羹服,不得用酒。(一方去石膏,纳滑石二两,)不知加至十丸。

<目录>卷十伤寒方下\伤寒发黄第十四

<篇名>硝石矾石散

属性:治女劳疸方。

硝石 矾石(各半两)

上二味治,下筛,大麦粥汁服方寸匕,日三,重衣覆取汗,病随大小便出,小便正黄,大便正黑。

湿疸之为病,始得之一身尽疼,发热面色黑黄,七八日后壮热,热在里有血,当下去之如豚肝状,其小腹满者,矾石滑石散急下之,亦治一身尽黄目黄,腹满小便不利方∶

矾石 滑石(各五两)

上二味治,下筛,以大麦粥汁服方寸匕,先食服之日三,便利如血者已当汗出瘥。

<目录>卷十伤寒方下\伤寒发黄第十四

<篇名>滑石石膏散

属性:滑石 石膏(等分

上二味治,下筛,大麦粥汁服方寸匕,日三,小便极利则瘥。

<目录>卷十伤寒方下\伤寒发黄第十四

<篇名>针灸黄胆法

属性:正面图第一

(寅门 上龈里 上 挟人中 挟承浆 舌下 唇里 颞 巨阙 上脘 阴缝)寅病。

上龈里穴 正当人中及唇,针三 ,治马黄黄胆等病。

上 穴 入口里边在上缝赤白脉是,针三 ,治马黄黄胆四时等病。

舌下穴 挟舌两边,针治黄胆等病。

唇里穴 正当承浆里边逼齿龈,针三 ,治马黄黄胆寒暑温疫等病。

颞 穴 在眉眼尾中间,上下有来去络脉是。针灸之,治四时寒暑所苦疸气温病等。

挟人中穴 火针治马黄黄胆疫通身并黄语音已不转者。

挟承浆穴 去承浆两边各一寸,治马黄急疫等病。

巨阙穴 在心下一寸,灸七壮,治马黄黄胆急疫等病。

上脘穴 在心下二寸,灸七壮,治马黄黄胆等病。

男阴缝穴 拨阴反向上灸,治马黄黄胆等病。若女人玉门头门头是穴,男女针灸无灸无在。

覆面图第二

(风府 热府肺俞 心俞 肝俞 脾俞 肾俞 脚后跟)

风府穴 在项后入发际一寸,去上骨一寸针之,治头中百病马黄黄胆等病。

热府穴 在第一节下两旁相去各一寸五分,针灸无在,治马黄黄胆等病。

肺俞穴 从大椎数第三椎两旁相去各一寸五分,灸主黄胆,通治百毒病。

心俞穴 从肺俞数第二椎两旁相去各一寸五分。

肝俞穴 从心俞数第四椎两旁相去各一寸五分。

脾俞穴 从肝俞数第二椎两旁相去各一寸五分。

肾俞穴 从脾俞数第三椎两旁相去各一寸五分。

脚后跟穴 在白肉后际针灸随便,治马黄黄胆寒暑诸毒等病。

侧面图第三

(耳中 颊里 手太阳 臂石子头 钱孔 太冲)

耳中穴 在耳门孔上横梁是,针灸治马黄黄胆寒暑疫毒等病。

颊里穴 从口吻边入往对颊里去口一寸针,主治马黄黄胆寒暑温疫等病,颊两边同法手太阳穴 手小指端,灸,随年壮,治黄胆。

臂石子头穴 还取病患手自捉臂,从腕中太泽(泽当作渊)纹向上一夫接白肉际,灸七壮,治马黄黄胆等病。

钱孔穴 度乳至脐中屈肋头骨是,灸百壮,治黄胆。

太冲穴 针灸随便,治马黄黄胆温疫毒等病。

<目录>卷十伤寒方下

<篇名>温疟第十五

属性:(论一首 方三十一首 灸刺法十九首 禳疟法一首 符二首)

论曰∶夫疟者皆生于风,夏伤于暑,秋为 疟也。问曰∶疟先寒而后热者何也?对曰∶夫寒者阴气也,风者阳气也,先伤于寒而后伤于风,故先寒而后热也,病以时作,名曰寒疟。问曰∶先热而后寒者何也?对曰∶先伤于风而后伤于寒,故先热而后寒也,亦以时伤,名曰温疟。其但热而不寒者,阴气先绝,阳气独发,则少气烦闷,手足热而欲呕,名曰瘅疟。问曰∶夫病温疟与寒疟,而皆安舍,舍于何脏?对曰∶温疟者,得之冬中于风寒,气藏于骨髓之中,至春则阳气独发,邪气不能自出,因遇大暑,脑髓铄,肌肉消,腠理发泄,因有所用力,邪气与汗皆出,此病邪气先藏于肾,其气先从内出之于外也。如是则阴虚而阳盛,盛则病矣。衰则气复反入,入则阳虚,虚则寒矣。故先热而后寒,名曰温疟。问曰∶瘅疟何如?对曰∶瘅疟者,肺素有热,气盛于身,厥逆上冲,中气实而不外泄。因有所用力,腠理开,风寒舍于皮肤之内分肉之间,发则阳气盛,阳气盛而不衰则病矣。其气不及于阴,故但热而不寒,气内藏于心而外舍于分肉之间,令人消烁脱肉,故命曰瘅疟。夫疟之旦发也,阴阳之且移也,必从四肢始也。阳已伤阴从之,故气未并,先其时一食顷用细左索紧束其手足十指,令邪气不得入,阴气不得出,过时乃解。

夫疟脉自弦也,弦数者多热,弦迟者多寒,弦小紧者可下之,弦迟者可温之。若脉紧数者可发汗,针灸之。脉浮大者吐之瘥。脉弦数者风发也,以饮食消息止之。

疟岁岁发至三岁,或连月发不解者,以胁下有痞也。治之不得攻其痞,但得虚其津液。

先其时发其汗,服汤已,先小寒者引衣自覆,汗出小便利即愈。疟者,病患形瘦,皮上必粟起也。病疟以月一日发,当以十五日愈。设不瘥当月尽解也,今不愈当云何?师曰∶此病结为瘕名曰疟母,急当治之。

<目录>卷十伤寒方下\温疟第十五

<篇名>鳖甲煎丸

属性:主治方。

成死鳖(十二斤治如食法,《要略》作鳖甲三两) 半夏 人参 大戟(各八铢) 瞿麦阿胶 紫葳(一作紫菀) 牡丹皮 石苇 干姜 大黄 浓朴 桂心 海藻(《要略》作赤硝)葶苈 蜣螂(各十二铢) 蜂窝 桃仁 芍药(各一两) 乌羽(烧,一作乌扇) 黄芩(各十八铢) 虫 虻虫(各三十铢《要略》作鼠妇) 柴胡(一两半)

上二十四味为末,取 灶下灰一斗,清酒一斛五斗,以酒渍灰,取酒煮鳖甲尽烂泯泯如漆,绞去滓,下诸药煎为丸,如梧子大,未食服七丸,日三。(仲景方无大戟海藻多赤硝。)

<目录>卷十伤寒方下\温疟第十五

<篇名>柴胡栝蒌根汤

属性:治疟而发渴者方。

柴胡(八两) 黄芩 人参 甘草 生姜(各三两) 大枣(十二枚) 栝蒌根(四两)

上七味 咀,以水一斗二升煮取六升,去滓,煎取三升,温服一升,日三。

<目录>卷十伤寒方下\温疟第十五

<篇名>蜀漆散

属性:多寒者牡疟也,治之方。

蜀漆 云母 龙骨(等分)

上三味治,下筛,先未发一炊顷,以酢浆服半钱,临发服一钱。温疟加蜀漆半分。云母烧三昼夜。

<目录>卷十伤寒方下\温疟第十五

<篇名>牡蛎汤

属性:牡疟者多寒治之方。

牡蛎 麻黄(各四两) 甘草(二两) 蜀漆(三两,无以恒山代之)。

上四味先洗蜀漆三过去腥, 咀,以水八升煮蜀漆、麻黄得六升,去沫,乃纳余药煮取三升,饮一升,即吐出,勿复饮之。

有瘅疟者,阴气孤绝,阳气独发而脉微,其候必少气烦满,手足热欲呕,但热而不寒。

邪气内藏于心,外舍于分肉之间,令人消烁脱肉也。

有温疟者,其脉平无寒时,病六七日,但见热也,其候骨节疼烦时呕,朝发暮解,暮发朝解,名温疟。

<目录>卷十伤寒方下\温疟第十五

<篇名>白虎加桂汤

属性:治之方。

石膏(一斤) 知母(六两) 甘草(二两) 粳米(六合)

上四味 咀,以水一斗二升煮米烂去滓,加桂心三两煎取三升,分三服,覆令汗,先寒发热汗出者愈。

<目录>卷十伤寒方下\温疟第十五

<篇名>麻黄汤

属性:治疟须发汗方。

麻黄 栝蒌根 大黄(各四两) 甘草(一两)

上四味 咀,以水七升煮取二升半,分三服,未发前食顷一服,临发一服,服后皆浓覆服汗。

治疟或间日发者或夜发者方∶

恒山 竹叶(各一两) 秫米(一百粒) 石膏(八两)

上四味 咀,以水八升铜器中渍药,露置星月下高净处,横刀其上,明日取药,于病患房中以铜器缓火煎取三升,分三服,清旦一服,未发前食顷一服,临发一服,三服讫,静室中卧,莫共人语,当一日勿洗面手及漱口,勿进食,取过时不发乃澡洗进食,并用药汁涂五心胸前头面,药滓置头边,曾用神效。(《救急方》用乌梅二七枚)

又方 先作羊肉 面饼饱食之,并进少酒随所能,令欣欣有酒气入密室中,燃炭火浓覆取大汗即瘥。

又方 烧黑牛尾头毛作灰,酒服方寸匕,日三。

<目录>卷十伤寒方下\温疟第十五

<篇名>恒山丸

属性:治 疟说不可具方。

恒山 知母 甘草 大黄(各十八铢) 麻黄(一两)

上五味为末,蜜和丸,如梧子大,未食服五丸,日二,不知渐增,以瘥为度。《肘后》无大黄。

又方 治疟经数年所不瘥者,两剂瘥,一月以来一剂瘥方。

恒山三两为末,为鸡子白和,并手丸如梧子大,置铜器中。于汤中煮令熟杀腥气则止,以竹叶饮服二十丸,欲吐但吐至发令得三服,时早可断食,而晚不可断食,可竹叶汁煮糜少食之。

<目录>卷十伤寒方下\温疟第十五

<篇名>栀子汤

属性:治同前。

栀子(十四枚) 秫米(十四粒) 恒山(三两) 车前叶(二七枚,炙干)

上四味 咀,以水九升煮取三升,分三服,未发一服,发时一服,发后一服,以吐利四五行为度,不止,冷饭止之。

又方 恒山(三两) 乌贼骨 升麻 鳖甲 附子(各一两)

上五味 咀,绢袋盛,以酒六升渍之,小令近火转之,一宿成一服,一合比发可数服或吐下。

治疟方∶ 鳖甲(方寸,炙) 乌贼骨(二寸) 附子(炮) 甘草(各一两) 恒山(二两)

上五味 咀,以酒二升半渍之,露一宿,明日涂五心手足过发时,疟断。若不断可饮一合许瘥。

治疟无问新久者方∶

小便(一升半) 蜜(三匕)

上二味煮三沸,顿服,每发日平旦时服,自至发勿食,重者渐退不过三服瘥。

又方 车前子 鼠尾草(各一虎口)

上二味以水五升煮取二升,未发前服尽。

又方 马鞭草汁五合,酒三合,分三服。

又方 捣莨菪根烧为灰,和水服一合,量人大小强弱用之。

又方 瓜蒂二七枚,捣水渍一宿服之。

又方 常以七月上寅日采麻花为末,酒服方寸匕。

<目录>卷十伤寒方下\温疟第十五

<篇名>蜀漆丸

属性:治劳疟并积劳寒热发有时似疟方。

蜀漆 麦冬 知母 白薇 地骨皮 升麻(各三十铢) 甘草 鳖甲 乌梅肉 葳蕤(各一两) 恒山(一两半) 石膏(二两) 豉(一合)

上十三味为末,蜜和丸,如梧子大,饮服十丸,日再,服之稍稍加至二三十丸,此神验,无不瘥也。(一方加光明砂一两)

<目录>卷十伤寒方下\温疟第十五

<篇名>乌梅丸

属性:治寒热劳疟,形体羸瘦,痰结胸中,食饮减少,或因行远,久经劳役,患之积年不瘥方。

乌梅肉 豆豉(各一合) 升麻 地骨皮 柴胡 前胡 鳖甲 恒山(各一两) 元参 肉苁蓉 百合 蜀漆 人参 知母 桂心(各半两) 桃仁(八十一枚)

上十六味为末,蜜丸,空心煎细茶下三十丸,日二服,老少孩童量力通用无所忌。

治劳疟积时不断,众治无效方∶

生长大牛膝一握,切,以水六升煮取二升,分再服。第一服取未发前食顷,第二服取临发时。

<目录>卷十伤寒方下\温疟第十五

<篇名>大五补汤

属性:治时行后变成瘴疟方。

人参 白术 茯苓 甘草 干地黄 黄 当归 芍药(各三两) 芎 远志 桔梗(各二两) 桂心(三十铢) 竹叶(五两) 大枣(二十枚) 生枸杞根 生姜(各一斤) 半夏麦冬(各一升)

上十八味 咀,以水三斗煮竹叶、枸杞取二斗,次纳诸药煎取六升,分六服,一日一夜令尽。

<目录>卷十伤寒方下\温疟第十五

<篇名>鲮鲤汤

属性:治乍寒乍热,乍有乍无,山瘴疟方。

鲮鲤甲(十四枚) 鳖甲 乌贼骨(各一两) 恒山(三两) 附子(一枚)

上五味 咀,以酒三升渍一夕,发前稍稍啜饮勿绝吐之,兼以涂身,断食,过时乃食饮。

<目录>卷十伤寒方下\温疟第十五

<篇名>乌梅丸

属性:治肝邪热为疟,令人颜色苍苍,气息喘闷,战掉状如死者,或久热劳微动如疟,积年不瘥方。

乌梅肉 蜀漆 鳖甲 葳蕤 知母 苦参(各一两) 恒山(一两半) 石膏(二两) 香豉(一合) 甘草 细辛(各十八铢)

上十一味为末,蜜丸如梧子大,酒服十丸,日再,饮服亦佳。

治心热为疟不止,或止后热不歇,乍来乍去,令人心烦,甚欲饮清水反寒,多不甚热者方∶

甘草(一两) 蜀漆(三两) 恒山 鳖甲(各四两) 石膏(五两) 香豉(一合) 栀子乌梅(各三十枚) 竹叶(切,二升)

上九味 咀,以水九升煮取三升,分三服。

<目录>卷十伤寒方下\温疟第十五

<篇名>恒山丸

属性:治脾热为疟,或渴或不渴,热气内伤不泄,令人病寒,腹中痛,肠中鸣,汗恒山(三两) 甘草(半两) 知母 鳖甲(各一两)

上四味为末,蜜丸如梧子,未发前酒服十丸,临发时一服,正发时一服。

<目录>卷十伤寒方下\温疟第十五

<篇名>恒山汤

属性:治肺热痰聚胸中,来去不定转而为疟其状令人心寒,甚则发热,热间则善惊,如有所见者方。

恒山(三两) 甘草(半两) 秫米(三百二十粒)

上三味 咀,以水七升煮取三升,分三服,至发时令三服尽。

又方 治肾热发为疟,令人凄凄然,腰脊痛宛转,大便难,目 然,身掉不定,手足寒方。

恒山(三两) 乌梅(三七枚) 竹叶(切,一升) 香豉(八合) 葱白(一握)

上五味 咀,以水九升煮取三升,分三服,至发令尽。

<目录>卷十伤寒方下\温疟第十五

<篇名>藜芦丸

属性:五脏并有疟候,六腑则无,独胃腑有之。胃腑疟者,令人且病也,善饥而不能食,食而支满腹大治之方。

藜芦 恒山 皂荚 牛膝(各一两) 巴豆(三十枚)

上五味,先熬藜芦、皂荚、色黄合捣为末,蜜和丸,如小豆大,旦服一丸,正发时一丸,一日勿饱食。(《肘后》无恒山、牛膝)

<目录>卷十伤寒方下\温疟第十五

<篇名>刺灸法

属性:肝疟刺足厥阴见血。心疟刺手少阴。脾疟刺足太阴。肺疟刺手太阴阳明。肾疟刺足少阴太阳。胃疟刺足太阴阳明,横脉出血。凡灸疟必先问其病之所先发者,先灸之,从头项发者,于未发前预灸大椎尖头,渐灸过时止。从腰脊发者灸肾俞百壮。从手臂发者灸三间。疟灸上星及大椎至发时令满百壮,灸艾柱如黍米粒,俗人不解,取穴务大柱也。觉小异即灸百会七壮,若后更发又七壮,极难愈者不过三灸,以足踏地,以线围足一匝,中折,从大椎向百会灸,线头三七壮,炷如小豆状。又灸风池二穴三壮。凡一切疟无问远近,正仰卧以线量两乳间,中屈,从乳向下灸,度头随年壮,男左女右。五脏一切诸疟灸尺泽七壮,穴在肘中约上动脉是也。诸疟而脉不见者,刺十指间出血,血去必已,先视身之赤如小豆者尽取之。疟刺足少阴血出愈。 疟上星主之,穴在鼻中央直发际一寸陷容豆是也,灸七壮,先取 ,后取天牖、风池。疟日西而发者临泣主之,穴在目 上入发际五分陷者,灸七壮。疟实则腰背痛,虚则鼽衄,飞扬主之,穴在外踝上七寸,灸七壮。疟多汗腰痛不能俯仰,目如脱项如拔昆仑主之,穴在足外踝后跟骨上陷中,灸三壮。

<目录>卷十伤寒方下\温疟第十五

<篇名>禳疟法

属性:未发前抱大雄鸡一头着怀中,时时惊动令鸡作声立瘥。

<目录>卷十伤寒方下\温疟第十五

<篇名>治疟符

属性:疟小儿父字石拔,母字石锤,某甲(着患疟人姓名,)患疟人窃读之曰,一切天地山水城隍、日月五星皆敬灶君,今有一疟鬼小儿骂灶君作黑面奴,若当不信,看文书急急如律令。

上件符必须真书,前后各留白纸一行,拟着灶君额上,瓦石压之,不得压字上,勿令人近符。若得专遣一人看符大好,亦勿令灰土敷符上,致使字不分明出见,着符次第如后。若明日日出后发,须令人夜扫灶君前及额上,令净至发,日旦,令患人整衣帽立灶前读符,使人自读必须分明,读符勿错一字,每一遍若别人读一遍,患人跪一拜,又以手捉患人一度。若患人自读,自捉衣振云人姓某甲,如此是凡三遍读三拜了,以净瓦石压两角,字向上着灶额上,勿令压字上。若疟日西发具如上法三遍读符,至午时更三遍,读如上法。如夜发,日暮更三遍读并如上法,其灶作食亦得,勿使动此符。若有两灶,大灶上着符,若有露地灶,屋里灶上着,只有露灶根据法着之,仍须手捉符,其符法如后。若有客患会须客经停过三度发三度委曲着符如上法,符亦云客姓名患疟,乞拘录疟鬼小儿如下。凡治久患者,一着符一渐瘥,亦可五度着符,如始可全瘥,又须手把符如下。

王良符,张季伯书之,急急如律令。

上王良符根据法长卷两手握,念佛端坐,如须行动检校插着胸前,字头向上。

上二符各根据法一时用,不得阙一符。万一不瘥,但得一发轻,后发日更读即瘥,一一仔细根据法,若字参差即不瘥。

<目录>卷十伤寒方下

<篇名>诊溪毒证第十六

属性:江东江南诸溪,源间有虫,名短狐溪毒,亦名射工,其虫无目,而利耳能听,在山源溪水中闻人声,便以口中毒射人,故谓射工也。其虫小毒轻者及相逐者,射着人影者,皆不即作疮,先病寒热,身不喜冷,体强筋急,头痛目疼,张口欠咳嗽,呼吸闷乱,朝旦少苏醒,晡夕辄复寒热。或似伤寒发石散动,亦如中尸便不能语,病候如此,自非其土地人不常数行山水中,不知其证,便谓是伤寒发石散动,作治乖僻毒盛发疮,复疑是瘭疽,乃至吐下去血。复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