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吧>中医中药>中医典籍>医学妙谛>暑病章

《医学妙谛》暑病章·

暑与湿为熏蒸粘腻之邪,治不中窍,暑热从阳上蒸而伤阴化燥。湿邪从阴下沉而伤阳变浊,六气伤人因人而化夏月盛暑气注人,令人病热生暑症。总由阴虚挟痰火,脉虚身热症可认。腹痛泄泻兼呕吐,恶心头晕冒暑病。伤暑身热兼头痛,身如针刺躁难静。中暑寒热自汗多,咳嗽倦怠不知性。动而得之病属阳,加味香薷汤可定。香薷麦味茯甘陈,豆朴木瓜次第寻。川连灯心姜枣服,气虚白术与参 ,寒热柴芩为要药,呕吐藿半法尤精。泻用泽猪功最速(去麦味),渴增知粉效如神;绵绵腹痛伤水冷,干姜滑石法从心。小水不利或短赤,泽泻山栀并滑石。搐拢加羌辨暑风,胸满枳槟消食积。自汗不止用 参,水泻木通泽有益。头痛川芎石膏,痰闷栝蒌及枳实(以上阳症治法)。若居凉馆喜风凉,恶寒头痛头项强。身形拘急热无汗,静而得之阴寒伤。宜用羌活与茅术,川朴干姜藿香。柴苏等分姜三片,水煎热服号升阳,兼食神曲滑石妙,内伤冰冷用炮姜

陈曰∶六气伤人,因人而化,阴虚者火旺,邪归营分为多,阳虚者湿胜,邪伤气分为多。

暑伤气分上焦开郁杏仁通草象贝郁金射于石膏半夏山栀 豆豉滑石豆卷橘皮竹茹苡仁 川朴 元参香薷犀角芦根丹皮甘草赤芍连翘竹沥细生地

益元散石菖蒲西瓜

以上药皆可参用之。

何源长先生家制定中丸方,计十九味

香薷(三两) 宣木瓜(二两) 公丁香(一两) 法半夏(二两) 广木香(一两) 紫川朴(一两)白檀香(一两) 建泽泻(二两) 广藿香(四两) 陈枳壳(一两)紫苏叶(二两) 飞滑石(四两) 软柴胡(一两) 茅山术(二两)山楂肉(四两) 川羌活(一两五钱) 赤茯苓(二两) 粉甘草(二两)生葛根(二两)

右药研末蜜丸,每丸重二钱,朱砂为衣,开水送服。孕妇及血症忌之。

暑风伤肺石膏连翘竹叶杏仁六一散 苡仁橘红甘草桑皮

暑厥中恶暑热,必先伤气分,故舌发燥,口渴身痛(陈注)苍术白虎汤加滑石暑热阻气,中痞不运半夏泻心汤去干姜甘草,加杏仁枳实、竹心、广皮、茯苓知母、广藿、半夏黄芩白芍、山桅、川朴、麦芽白蔻仁,生脉四君汤,清暑益气汤。

烦劳伤暑胃虚

《金匮》麦门冬汤。如脉左关大,木瓜麦冬沙参乌梅甘草

暑入心营

鲜生地 元参 银花 川连 竹心石菖蒲丹参连翘犀角暑病久延伤液

生脉散 三才汤 熟地人参天冬茯苓白芍辰砂

暑热深入劫阴阿胶门冬 川连 生地人参乌梅暑瘵寒热。舌白不渴,吐血西瓜翠竹芯 苡仁 鲜荷叶杏仁滑石暑邪人厥阴(危症,消渴吐蛔,舌缩,肺气阻塞。若逆传腔中,必致昏厥。心之下有膈膜,与脊胁周遭相着,所谓腔中也。暑病必挟湿。陈注)

川连黄芩干姜人参杨梅川椒白芍枳实暑兼血症

鲜生地绿豆通草石膏川贝枇杷白蔻知母苡仁 丹皮连翘郁金桑叶元参 竹心杏仁橘红六一散

六味丸加阿胶麦冬沙参陈曰∶《内经》云,病自上受者治其上,上受者以辛凉微苦,如竹叶杏仁连翘薄荷。在中者以苦辛宣通,如半夏泻心汤法。在下者以温行,寒性质重开下,如河间桂苓甘露饮之类,乃治三焦之大意。

暑病用苦辛味自能泄降也(陈注)

桂苓甘露饮(肉桂、云苓、膏、滑石、术,甘寒水泻猪芩)

张司农集诸贤论暑病,谓入肝则麻痹,入肾为消渴。瘦人之病虑涸其阴,肥人之病虑虚其阳,胃中湿热,得燥热锢闭下痢稀水,即协热下痢。

热病之瘀热留络而为遗,毒注肠腑而为溺痢,皆属棘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