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吧>中医中药>中医典籍>常见中老年疾病防治>辨证施治

《常见中老年疾病防治》辨证施治·

胃脘痛发病的基本病理是脾胃纳运升降失常,气血凝滞不畅,即所谓“不通则痛”。本病老年患者虚证多于实证,常见虚实挟杂,单纯实证者少见。治疗多采用扶正祛邪,标本兼治的方法。老年溃疡病属脾胃虚弱及虚寒者最多,而气阴两虚者亦不少,治宜气阴兼顾。老年慢性萎缩性胃炎,常有胃阴不足症侯,多属胃酸不足,可兼用养阴益胃,酸甘化阴法。久病多瘀,且老年多有气虚,所以益气活血又是常用之法。总之治宜以扶持脾胃,保护胃气为要。理气攻破药要用之有节,以免损伤正气。

1.肝郁气滞

主证:胃脘胀痛连及两胁,胸闷嗳气,善太息,每因烦恼郁怒而痛作,舌苔薄白,脉弦。

治法:疏肝理气,和胃止痛。

选方:柴胡疏肝散(《景岳全书》)加减。

药物:柴胡10g、枳壳9g、白芍15g、甘草6g、香附12g、川芎6g。

加减:口干、口苦,或苔薄黄,加川连、吴茱萸蒲公英;疼痛明显加延胡索川楝子佛手;大便干结加大黄

2.脾胃虚弱

主证:胃脘隐痛,或食后胀满,稍有嗳气,乏力,面色?白,胃纳差,舌质淡、苔薄白,脉弱。

治法:益气补中,健脾和胃。

选方:四君子汤(《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加减。

药物:党参15g、炙甘草9g、茯苓12g、白术12g、黄芪30g、木香9g(后下)。

加减:嗳气、腹胀加砂仁、法夏、陈皮

3.脾胃虚寒

主证:胃脘隐隐作痛或冷痛,喜嗳喜按,得食则减,时吐清水,神疲乏力。手足欠温,大便溏薄,舌质淡、苔薄白,脉细弱。

治法:温阳益气健脾。

选方:黄芪建中汤(《金匮要略》)加减。

药物:黄芪30g、桂枝12g、白芍12g、炙甘草9g、饴糖20g(另溶)、大枣6枚、生姜3片。

加减:口泛清水加陈皮、法夏、茯苓;胃寒明显加吴茱萸白豆蔻。

4.气滞血瘀

主证:胃脘痛如针刺或刀割,痛有定处而拒按,或见黑便,舌质紫暗或瘀点、瘀斑,苔薄白,脉弦涩。

治法:活血化瘀,理气止痛。

选方:失笑散(《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加减。

药物:五灵脂12g、蒲黄9g、(包煎)、丹参12g、延胡索12g、枳壳10g、砂仁9g(后下)。

加减:神疲乏力加黄芪党参白术;黑便加服醇提大黄片,每次3g,1日3次。

5.胃阴不足

主证:胃脘隐隐灼热痛,口干咽燥,大便干结,舌红少苔,或薄黄苔,脉弦细或细数。

选方:益胃汤(《温病条辨》)合一贯煎(《柳州医话》)加减。

药物:北沙参15g、麦冬12g、玉竹12g、生地10g、川楝子12g、生麦芽15g、甘草6g、花粉12g。

加减:疼痛明显加白芍;气虚加太子参黄精

6.食滞伤胃

主证:胃脘胀痛,嗳腐吞酸,厌食呕吐不消化食物,吐酸痛减,大便不畅,舌苔厚或白或黄,脉滑。

治法:健脾益胃,消食导滞。

选方:保和丸(《丹溪心法》)加减。

药物:山楂12g、神曲30g、莱菔子12g、法夏12g、陈皮8g、茯苓15g、白术12g、木香10g、(后下)。

加减:脘腹胀满加枳实槟榔;泛酸加乌贼骨、瓦楞子;苔黄加黄芩蒲公英;大便干结加大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