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吧>中医中药>中医典籍>景岳全书>治气(十五)

《景岳全书》治气(十五)·

《五常政大论》曰∶必先岁气,无伐天和,无盛盛,无虚虚,而遗人夭殃;无致邪,无失正,绝人长命。

《上古天真论》曰∶夫上古圣人之教下也,皆谓之虚邪贼风,避之有时,恬 虚无,真气从之,病安从来。上古有真人者,提挈天地,把握阴阳,呼吸精气,独立守神,肌肉若一。

《玉机真藏论》曰∶凡治病,察其形气色泽,脉之盛衰,病之新故,乃治之。无后其时。形气相得,谓之可治;色泽以浮,谓之易已;脉从四时,谓之可治;脉弱以滑,是有胃气,命曰易治,取之以时。形气相失,谓之难治;色夭不泽,谓之难已;脉实以坚,谓之益甚;脉逆四时,为不可治。必察四难,而明告之。

《疏五过论》曰∶凡欲诊病者,必问饮食居处,暴乐暴苦,始乐后苦,皆伤精气,精气竭绝,形体毁沮)治病之道,气内为宝,循求其理,求之不得,过在表里。

《六元正纪大论》曰∶司气以热,用热无犯。司气以寒,用寒无犯。司气以凉,用凉无犯。司气以温,用温无犯。间气同其主无犯。异其主则小犯之,是谓四畏。必谨察之。故曰∶无失天信,无逆气宜,无翼其胜,无赞其复,是谓至治。

《至真要大论》帝曰∶服寒而反热,服热而反寒。其故何也?岐伯曰∶治其王气,是以反也。帝曰∶不治王气而然者,何也?曰∶不治五味属也。夫五味入胃,各归所喜攻。酸先入肝,苦先入心,甘先入脾,辛先入肺,咸先入肾。久而增气,物化之常也;气增而久,夭之由也。审察病机,无失气宜,此之谓也。补上治上制以缓,补下治下制以急。急则气味浓,缓则气味薄。适其至所,此之谓也。

《根结篇》曰∶形气不足,病气有余,是邪胜也,急泻之。形气有余,病气不足,急补之。形气不足,病气不足,此阴阳气俱不足也,不可刺之,刺之则重不足,重不足则阴阳俱竭,血气皆尽,五脏空虚,筋骨髓枯,老者绝灭,壮者不复矣。形气有余,病气有余,此阴阳俱有余也,急泻其邪,调其虚实。故曰有余者泻之,不足者补之,此之谓也。

《刺法论》帝曰∶五疫之至,皆相染易,如何可得不相移易者?岐伯曰∶不相染者,正气存内,邪不可干,避其毒瓦斯,天牝从来,复得其往,气出于脑,即不邪干。(以上俱经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