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四川常用中草药》。为峨参之别名,详该条。
《医宗金鉴·幼科心法要诀》卷五十三方。炒苏子、炒苦葶苈子各一两,大黄(酒蒸)、黄芩各四两,煅青礞石、沉香各五钱。为末,水泛为丸,姜汤送下。治小儿食积生痰,气促痰壅,咳嗽频作,便秘者。
眼的八廓名称之一,见《证治准绳·杂病》。即火廓。详该条。
《辨证录》卷四方。白芍药、玄参、麦门冬各一两,生地黄五钱,甘草、荆芥各一钱,白芥子二钱,茯苓三钱,半夏八分,陈皮五分。水煎服。治火郁少气,胁、腹、胸、背、面目、四肢填塞愤懑,时而呕逆,咽喉肿痛,口干舌
五疳之一。又名气疳、疳。由于乳食不调,壅热积滞,传伤肺经所致。《小儿药证直诀》:“肺疳,气喘,口鼻生疮。”肺属金,色白,主皮毛,所以除上述症状外,还有面白咳嗽,毛发枯焦,肌肤干燥,鸡皮疙瘩,恶寒发热,
病名。出《疡医准绳》卷四。又称蛇缠虎带,即缠腰火丹,见该条。
见《金匮要略》。即诃子,详该条。
病证名。又名婴儿目涩。《幼幼新书》:“月内目闭不开,或肿羞明,或出血者,名慢肝风。”多因感染污浊风热病邪所引起,内服明目饮(《证治准绳》:山栀仁、香附,夏枯草),外用黄连蒸人乳点眼。
病名。《外科大成》卷二“形似杨梅,只痒不痛,乾燥无脓,此梅毒将发之候也。”宜先服如圣散,再服托里解毒汤。
解剖名。见《眼科易和》。即黄仁。详该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