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吧>中医中药>中医百科>黄蜡灸法

黄蜡灸法

外治法之一。见《外科大成》卷一。系促进疮口愈合的方法。适用于疮疡未溃或已溃难敛者。其法是以湿面糊随疮肿根盘作圈,高寸余,紧贴皮上,如井口形,勿令渗漏。圈外围布数重,防火气烘肤;圈内铺黄蜡屑三、四分厚,以铜漏杓盛桑木炭火,悬蜡上烘之,令蜡溶化再添蜡屑;随化随添,以“井”满为度。皮不痛者毒浅,灸至知痛为度;皮痛者毒深,灸至不知痛为度。去火杓,急喷冷水少许于蜡上,待冷去蜡。如患处漫肿无头者,可贴以湿纸,于先干处灸之。初起者灸一~三次可消;脓成者灸二~三次可溃;疮久溃不敛,四围顽硬者,即于疮口上灸之,蜡从孔入,其顽腐瘀脓尽化,有加速收敛之功。

猜你喜欢

  • 进针器

    针刺器具。一种利用弹簧装置将针迅速弹入皮下的针刺辅助器具。可以减轻针刺疼痛。目前市售的有套节型和拉杆型的两种。

  • 风中藏

    见《普济本事方》卷一。又名中脏。详该条。

  • 黄连三七

    见《四川中药志》。为羽叶三七之别名,详该条。

  • 蛔结痧

    痧证之一。《杂病源流犀烛·痧胀源流》:“蛔结痧,痧毒攻胃故蛔死,入于大肠与宿粪相结,腹中大痛,是为蛔结。又有痧毒入胃,胃必热胀之极,蛔不能存,因而上涌,乘吐而出;或蛔结腹痛,不大便,或入大肠由大便而出

  • 奶栗

    病名。出《疡医大全》卷二十。即乳癖,见该条。

  • 肝气虚

    出《素问·方盛衰论》。同肝气不足。详该条。

  • 胃气不和

    胃的受纳、腐熟水谷功能失调的病变。多由胃阴不足、邪热扰胃,或食滞胃脘,影响胃气所致。症见厌食或食后痞胀,泛恶,卧不安,大便失调等。须审因而治,并结合和胃法。

  • 铍石

    针具名。出《灵枢·刺节真邪》。指形如铍针的砭石。

  • 出《素问·刺热篇》等篇。指脊柱骨的分节。

  • 行迟

    五迟之一。出《小儿药证直诀》。《证治准绳·幼科》:“凡儿生至周岁三百六十日,膝骨成,乃能行。”小儿周岁以后甚至二、三岁还不能步行者为行迟。肝主筋,肾主骨,小儿肝肾不足,或哺养失宜,脾胃虚弱,元气不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