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绍】:见费伯雄条。
出《素问·宣明五气篇》。肾为水脏,主藏精、主津液;燥则阴津受伤,肾精耗损,甚则骨髓枯竭,故有肾恶燥之说。
病名。出《疡科心得集》中卷。即涌泉疽。见该条。
见《广西本草选编》。为铜锤草之别名,详该条。
见《外科证治全书》卷四。“肚腹长大,肉内虫出不断,断之复生,行坐不得。用鹤虱末,水调服五钱自愈。”
【生卒】:1892~1979【介绍】:四川成都人。毕业于四川高等师范学校理化部,留校任教。曾从成都名医董雅庵学书法古文,并习医,后即以医为业。历任四川国医学院副院长、院长,四川医学院中医教研室主任,成
见《云南中草药》。为古钩藤之别名,详该条。
出《周礼》。指水、浆(酸味的饮料,亦指清酒)、醴(甜酒)、(淡酒)、医(酒酿)、酏(薄粥)。
病证名。疳疾的一种证候。见《太平圣惠方》第八十七卷。由于小儿乳食不调,心、脾积热,津液虚损所致。症见羸瘦,皮肤干枯,两目干燥凹下,或畏光,夜热不安,啼哭无泪,腹部胀满,口干唇燥,或颈项倒斜。治宜健脾益
中药炮制法之一。药材经火煅红后,立即投入水内或醋内。矿物类药物如磁石、代赭石、自然铜等多用此法。能使该药物质地松脆,易于研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