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窍阴
见头窍阴条。
见头窍阴条。
见《外科正宗》卷一。即黍米寸金丹,见该条。
出《新修本草》。为蚱蝉之别名,详该条。
病名。出《增辑验方新编》卷六一十。即冷瘼。见该条。
病证名。《活幼心书》:“先吐而后泻者,乃脾胃有热,气促唇红,吐来面赤,脉洪而数,渴饮水浆,此为热也。”治宜彻热,用黄芩加生姜半夏汤。
三十六黄之一。《圣济总录》卷六十一:“病人面青掩口,恶闻人声,或似颠狂,此是人黄。”治宜灸烙法,内服赤箭散。参黄疸有关条。
《素问》篇名。吴崑注:“此篇言阴阳,与常论不同,自是一家议论,故曰别论。”本篇内容,是运用阴阳的道理,讨论脉象和主病,并按经脉脏腑的分属,论述病情、诊断和预后。指出四经脉象和十二经的变化,与四时十二月
①早晚。②通潮汐。《素问·五脏生成》:“此四支八谿之朝夕也。”
十二经别之。出《灵枢·经别》。即足厥阴经别,见该条。
【介绍】:元代医生。永新(今江西永新)人,生平不详。继承其曾祖父名医旷处良的医术,以医名。
手掌的肌肉。《灵枢·阴阳二十五人》:“血气盛则掌肉充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