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吧>中医中药>中医百科>

指颈的后部。《素问·刺热论》:“肾热病者,……热争则项痛而强。”

猜你喜欢

  • 心血虚不得卧

    内伤不得卧证之一种。指用心过度,心血耗损所致的不寐症。《症因脉治》卷三:“心血虚不得卧之症,心烦躁乱,夜卧惊起,口燥舌干,五心烦热。此心血不足,心火太旺之证也。”治宜壮水之主,以制阳光。用归芍天地煎,

  • 瞳子髎

    经穴名,代号GB1。出《针灸甲乙经》。别名后曲、鱼尾,太阳、前关。属足少阳胆经。手太阳,手、足少阳之会。位于目外眦外侧0.5寸,眶骨外缘凹陷处。布有颧面神经,颧颞神经和面神经的颞支;并有颧眶动、静脉通

  • 中暑眩晕

    病证名。见《世医得效方》卷二。又名冒暑眩晕、感暑眩晕。症见眩晕欲仆、口渴,烦躁,或见身热,甚则昏不知人,脉虚。治宜解暑化湿。宜用人参白虎汤、香薷饮、黄连香薷饮、消暑丸等方。参暑湿眩晕条。

  • 烂丁

    病名。出《备急千金要方》卷二十二。十三丁之。由皮肤破损染毒或湿热火毒蕴蒸肌肤而发,多见手足部。初起患处胀痛呈暗红色,迅速蔓延成片,继则疼痛剧烈,患肢水肿,出现水泡,溃后出现淡棕色浆水,皮肉腐烂,周围转

  • 足心穴

    经外奇穴名。出《幼幼新书》。位于足底,当涌泉穴后1寸处。主治崩漏,头痛,眩晕,足底痛等。直刺0.3~0.5寸。艾炷灸3~5壮;或艾条灸5~15分钟。

  • 妊娠肠痈

    病名。亦名孕痈。指妊娠期间、腹内患痈的病症。多因寒温不适、饮食不节、暴饮暴食、劳力过度,情志不畅致脾虚气滞,运化失职,糟粕留滞,血气蕴结,化热为毒,蓄枳成痈。可分脓未成与脓已成两个阶段。脓未成时症见腹

  • 慈航集

    书名。全名《慈航集三元普济方》。4卷。清·王勲撰。刊于1799年。作者认为“春温、温疫,自古至今,无成法可师”。本书专论春温、温疫诸证,对于病源、治法阐述颇详。书中并介绍锁喉瘟、大头瘟、蝦蟆瘟、烂喉瘟

  • 通剂

    十剂之一。用通利药物组成,具有通行气血作用的方剂。《沈氏尊生书·要药分剂》:“徐之才曰:通可去滞,通草、防己之属是也。”“刘完素曰:留而不行,必通以行之,如水病为痰澼之类,以木通、防己之属攻其内,则留

  • 外揣篇

    《灵枢经》篇名。张景岳注:“揣,推测也。”本篇论述自外揣内或自内揣外的诊断方法,故名。主要阐明人体是内外相应的统一的有机体。诊治疾病可从外表上显现的各种征象去推测内脏的变化,或从内脏的病变判断外表的证

  • 猴疳疮

    病证名。又名猴疳。新生儿臀部发红,重者蔓延全身,甚则皮肤发红,随即大片皮肤脱落。《保婴易知录》:“猴疳者,状如圆癣色红,从臀而起,渐及遍身,四周皮脱,中露赤肉,若猴之状,乃胎中毒邪,蓄于肾脏所发。”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