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吧>中医中药>中医百科>阴跷脉

阴跷脉

奇经八脉之一。其循行路线,据《难经·二十八难》载:“阴跷脉者,亦起于跟中,循内踝上行,至咽喉,交贯冲脉。”又《灵枢·脉度》:“(阴)跷脉者,少阴之别,起于然骨之后,上内踝之上,直上循阴股,入阴,上循胸里,入缺盆,上出人迎之前,入頄,属目内眦。合于太阳、阳跷而上行。”本脉自然骨(舟骨粗隆)后方的照海穴起始,经过内踝,沿下肢内侧向上,进入阴部,向上沿着胸腔里面,入于缺盆(锁骨上窝),再上行,从结喉旁人迎穴的前边出来,经颧部内侧,到目内眦,与太阳、阳跷脉相会。本脉发生病变,主要表现为嗜睡等(图69)。

图68

图69

猜你喜欢

  • 塘西痧药方

    见《集验简易良方》卷一。即蟾酥丸第六方,见蟾酥丸条。

  • 风门热府

    见风门条。

  • 麻症集成

    书名。4卷。清·朱载扬撰。刊于1879年。卷1~2编集前人有关麻症的论述;卷3~4为麻症的治疗方剂。

  • 江东脚气

    见《圣济总录》卷八十四。又名瘴毒脚气。详该条。

  • 风瘙隐疹

    病名。出《诸病源候论》卷四十九。即瘾疹。详该条。

  • 风眩

    ①古病名,见《诸病源候论·妇人杂病诸候》,又称风头眩。指因风邪或风痰所致的眩晕。详见风寒眩晕、风热眩运、风痰眩晕等条。②癫痫的别称。《备急千金要方》卷十四:“痰热相感而动风,风心相乱则闷瞀,故谓之风眩

  • 中药炮制法之一,亦称焙。用微火加热,使药物干燥的方法。如菊花、金银花等放在烘房或烘柜内,使药物干燥而不焦黑。空气潮湿时,可用此法防潮。

  • 明代彝医方

    民族方书。作者不详。约成书于1566年。前后传抄11次。全书共16面。载病名76个。按病名分为:疮症、风症、痛症、伤症、不通症、其他症、产后病、毒症等8类。载药275味,方剂243首。按病名、药方、用

  • 麻参

    见《云南中草药》。为金铁锁之别名,详该条。

  • 苏罗子

    见《药材资料汇编》。即娑罗子,详该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