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吧>中医中药>中医百科>阴痒

阴痒

病名。出《肘后备急方》卷五。又名阴门痒。多因肝郁化热脾虚聚湿,湿热蕴结,流注于下;或因外阴不洁,久坐湿地,病虫乘虚侵袭;也有因阴虚血燥而致者。症见外阴部或阴道内搔痒,甚则奇痒难忍,坐立不安。湿热者,多伴有带下量多、色黄等,治宜清热利湿,方用萆薢渗湿汤(见阴蚀条),或用龙胆泻肝汤;阴虚血燥者,治宜养血祛风,方用当归饮(当归白芍川芎、生地、白蒺藜防风荆芥穗、何首乌黄芪甘草)。局部可用蛇床子川椒、枯矾、苦参百部、生艾叶杏仁,水煎熏洗。《妇人良方大全》主张内服龙胆泻肝丸逍遥散,外以桃仁研膏和雄黄末,或鸡肝阴中,以杀其虫。或针刺阴廉曲骨三阴交

猜你喜欢

  • 仓公

    【介绍】:见淳于意条。

  • 徐复

    【介绍】:元代医生。字可豫,号神翁。华亭(今上海市松江)人。任海盐州医学教授,精心研究《内经》等古医书,强调根据患者体质的强弱、病情缓急等灵活用药,治病有很好效果。

  • 风热疟

    疟疾之一。《普济方·诸疟门》:“邪在少阳经谓之风热疟,治多和之。”参见足少阳疟条。

  • 芸红

    见《药材资料汇编》。为橘红之别名,详该条。

  • 经闭不行

    见《张氏医通》卷十。即经闭。详该条。

  • 牛蒡子汤

    ①《证治准绳·幼科》集二方。炒牛蒡子、玄参、升麻、炒桔梗、犀角、黄芩、木通、甘草各等分。为粗末,每服一至二钱,水煎服。治小儿咽喉肿痛。②《外科正宗》卷二方。葛根、贯众、甘草、豆豉、牛蒡子(半生,半熟)

  • 七情郁证

    病证名。指因情志郁结所致的病证。《证治汇补·七情郁症》:“七情不快,郁久成病,或为虚怯,或为噎膈,或为痞满,或为腹胀,或为胁痛,女子则经闭堕胎、带下崩中,可见百病兼郁如此。”参怒郁、思郁、忧郁、悲郁、

  • 晶珠本草

    藏药学著作。又译《无垢晶串》。藏音《吉美协称》。清代藏族帝玛尔·丹增彭措著。作者生卒年代待考。全书于1835年完成初稿,1840年正式出版。分上、下两部,前者以偈颂体写成,后者以叙述文体写成。载药22

  • 浮萍障

    病证名。指黑睛生翳,时发时愈,经常反复者。清·黄庭镜《目经大成》卷二:“如翳非障,或圆或缺,痛则见之,不痛则隐,来去无时,聚散不一,因谓之浮萍。”即聚开障。详该条。

  • 痘疹科

    古代医学分科之一。明代始独立设科,参见十三科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