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吧>中医中药>中医百科>阳痧

阳痧

痧证之一。①指痧证腹痛而手足暖者。《杂病源流犀烛·痧胀源流》:“阳痧,腹痛而手足暖者是也,出血即安。或因郁气不通之故。”宜荆芥汤。②指热毒郁结之痧。《痧症度针》卷上:“阳痧,即热毒郁结之痧,多因冒暑耕耘,趋炎奔走,或怒劳郁勃,或醉饱迎凉,皆能成痧。发则头痛眩运恶心、腹痛、面赤、目红,甚则护心噤口,汗出如油。治之不速,不半日而死。凡见此等热痧,其四肢必温暖,脉必暴数,或沉伏。与阴痧不同,切不可饮热粥、热汤,尤最忌姜汤、烧酒之类,反致不救。法当先刮后放,并鼻卧龙丹,调服痧药,以开闭塞,而通结滞,或令饮冷水,亦可解毒回生。”参见条。

猜你喜欢

  • 阮文叔

    【介绍】:见阮炳条。

  • 谵言

    出《素问·厥论》。即谵语。详该条。

  • 地胡椒

    见清·罗思举《简易草药》。为鹅不食草之别名,详该条。

  • 肺热腹胀

    证名。指肺热壅阻,气机失畅引起的腹胀。《症因脉治》卷三:“肺热腹胀之症,喘息倚肩,不得仰卧,烦闷咳逆,腹胀胸痛,常胀不退。”多因肺素有热,或膏粱酒湿,火热熏肺,肺热焦满,壅阻气道所致。治宜清肺为主。喘

  • 齿本

    解剖名。指齿根,实为牙颈。《难经》五十八难:“汗注不休,齿本槁痛。”

  • 淋浊

    ①病名。见《赤水玄珠·白浊门》。多因湿热痰浊下流,渗入膀胱所致。症见小便频数而痛,尿出混浊,或尿道流出浊物似脓。治宜渗湿化痰,清解热毒。可用二陈汤加木通、山栀、升麻、柴胡,或用八正散加土茯苓、萆薢。②

  • 腹上麻痹

    证名。指腹部皮肤麻木不仁。见《医学入门》卷八。《杂病源流犀烛·腹少腹源流》:“夏月洗浴后,往往露腹当风,其腠理开,邪因入皮毛,适与卫气相值,因搏击而为麻顽不仁。”可用葱白煮食治疗。

  • 野葡萄

    见《泉州本草》。即蛇葡萄,详该条。

  • 子阳

    【介绍】:战国时针灸医家。扁鹊的弟子。据《韩诗外传》、《史记》、《说苑》等古书记载,虢国太子患尸蹶症,处于假死的休克状态。经扁鹊诊治,教其徒弟子明、子同、子阳、子容用厉针砭石,子豹用熨法,子游用按摩法

  • 沈允振

    【介绍】:元代儿科医家。字慎伯。钱塘(今浙江杭州)人。沈好问之子,世代精于儿科,允振得其家传,亦精医术。